立案查處522件,罰款418萬元,向公安機關移送食品安全領域案件5起,阜陽市發佈五起食品安全違法典型案例

11月20日上午,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專項整治工作整治食品安全問題聯合行動“違法食品公開銷燬”阜陽市現場會,在阜陽皖能環保電力有限公司舉行。16000公斤違法食品被公開銷燬,涉及方便麵、奶粉、茶葉等180多個品種。據瞭解,本次集中銷燬採取綠色環保理念,是將違法食品運至阜陽皖能環保電力有限公司,進行集中粉碎後焚燒發電,變廢為寶。

立案查處522件,罰款418萬元,向公安機關移送食品安全領域案件5起,阜陽市發佈五起食品安全違法典型案例

據市市場監管局局長杜玉民介紹,今年8月份以來,全市紮實開展集中攻堅食品安全問題聯合整治。市市場監管局集中力量,針對重點品種、重點區域的食品加工企業和小作坊,開展食品生產安全專項整治;針對種養殖基地、批發市場、農貿市場、超市生產經營的蔬菜、禽蛋、水產品、豬肉等重點品類開展農產品質量安全整治;針對學校食堂、供餐單位校園周邊食品經營者,開展校園食品安全整治;針對提高消費者認知能力,引導正確消費,開展保健食品整治。

截至11月15日,已出動執法人員54756人次,檢查查食品生產經營各類主體29871戶次,開展食品及食用農產品抽檢906組,取締無證無照15家,責令整改489起,立案查處522件,罰款417.93605萬元,銷燬問題農產品1.89噸。受理食品安全領域群眾舉報78起,投訴224起,諮詢209起,移送公安機關案件5起,整治問題食品聯合行動取得了階段性成效。

立案查處522件,罰款418萬元,向公安機關移送食品安全領域案件5起,阜陽市發佈五起食品安全違法典型案例

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副局長彭傳甫介紹,本次現場會由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市公安局、市農業農村局、市教育局、市商務局主辦,當天銷燬的違法食品共計16000公斤,都是各縣市區市場監督管理部門查獲沒收的違法經營的假冒偽劣、過期變質食品,品種涉及方便麵、皮絲、奶粉、糖果、食鹽、蜂蜜、腐乳、麵包、餅乾、茶葉等180多個品種。集中公開銷燬整治食品安全問題聯合行動罰沒的物品,是展示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中集中攻堅整治食品安全問題聯合行動的成果。
據介紹,下一步,集中整治食品聯合行動將持續深入開展,將以查辦案件為抓手,圍繞食品生產經營環節違法違規行為、保健食品虛假宣傳、農產品質量安全、校園食品安全及農村家宴集體聚餐等群眾關切的食品安全問題,持續用力,擴大戰果,確保取得“可檢驗、可評判、可感知”的成果。

立案查處522件,罰款418萬元,向公安機關移送食品安全領域案件5起,阜陽市發佈五起食品安全違法典型案例


鏈接:
現場會發布五起食品安全違法典型案例


案例一:
界首市某純淨水廠生產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純淨水案

界首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執法人員在監督檢查中發現:純淨水廠設備陳舊,生產經營環境未達到食品安全標準,作業人員不能提供有效健康證明,未落實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執法人員依法對該廠生產的桶裝飲用水抽樣送檢,經檢驗不符合現行食品安全標準,檢驗結論為不合格。當事人產品標籤標註的生產企業名稱為“安徽省界首市某飲用水廠”,與註冊登記的企業名稱不相符。
界首市市場監督管理局依法對該企業立案調查,對當事人依法作出沒收違法所得並罰款15000元的行政處罰決定。

案例二:
潁州區袁某蔬菜經營部銷售不合格韭菜案

潁州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執法人員會同第三方食品安全檢驗機構,依法對瑤海大市場蔬菜區實施監督抽檢監測,經檢驗,該市場經營戶“袁某蔬菜經營部”銷售的韭菜,抽檢檢驗結果為“腐黴利”項目不符合規定,農藥殘留超過食品安全標準,檢驗結論為不合格。經查當事人經銷該批韭菜50公斤,貨值金額120元。


潁州區市場監督管理局依法對其立案調查,對當事人依法作出沒收違法所得並罰款5000元的行政處罰決定。

案例三:
阜南縣陳某未取得食品經營許可證從事網絡餐飲供餐服務案

阜南縣市場監督管理局執法人員,對鹿城鎮地城北路的阜南縣某燜麵館監督檢查發現,當事人陳某經營的“阜南縣某燜麵館”未經審核取得《食品經營許可證》,就通過“美團”和“餓了麼”平臺從事網絡供餐服務,其行為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和《網絡餐飲服務食品安全監督管理辦法》。
阜南縣市場監督管理局依法對其立案調查,對當事人依法作出沒收違法經營額18729.3元並罰款5萬元的行政處罰決定。

案例四:
安徽某食品有限公司銷售超過保質期食品案

潁東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執法人員對安徽某食品有限公司冷庫實施監督檢查時,發現該公司倉庫合格區存放有37箱品名為“牛肚”的食品超過保質期(生產日期分別為2016年及2017年,保質期12個月),經查該食品系當事人2019年5月21日從杭州購進,貨值金額價值為9620元。

潁東區市場監督管理局依法對其立案調查,對當事人依法作出沒收超過保質期食品37箱並罰款人民幣9.9萬元的行政處罰決定。

案例五:
界首市某油茶店在食品中添加非食用物質案

2019年9月,界首市市場監管局執法人員對“界首市某油茶店”加工銷售的食品“油條”實施監督抽檢,經檢驗發現鋁殘留量項目不符合規定,檢驗結論為不合格。執法人員在該店發現“無鋁害復配油條膨鬆劑”和“泡打粉”等產品,其中泡打粉配料中含硫酸鋁銨(無水物)40%。鑑於當事人加工銷售的食品“油條”中鋁殘留量項目不符合規定,足以造成嚴重食物中毒事故或其他嚴重食源性疾病,涉嫌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一百四十三條之規定,界首市市場監管局依法將本案移送公安機關。
潁州晚報記者 牛桂芹 通訊員 張傑 文/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