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一荻的父亲赵庆华为何与女儿断绝关系?

蝶恋花绯


1964年,已经63岁的张学良和远在美国的于凤至离婚之后,没过多久,又和52岁的赵四小姐在台湾结了婚。

2001年,100岁的张学良病逝,但是却没有选择和守望了他一生的于凤至合葬,而是选择了和赵四小姐合葬。

所以,许多人会认为张学良一生中最爱的女人是赵四小姐。

可实际上,张学良对赵四小姐或许只是一份经久的喜欢和习惯的依赖,他晚年时曾经说过:“如果不是把张学良关起来了,他可能早就去找别的女朋友了。”

张学良还给自己写过一个评语:“生平无憾事,唯一好女人。”

那么,赵一荻是否爱张学良呢?显然是爱的,但她同样也曾对张学良说过:“如果不是西安事变,咱俩也早完了,我早不跟你在一块了,你这乱七八糟的事情我也受不了。”

可偏偏这么两个晚年时候“互相嫌弃”的人,他们死后却葬在了一起,永不分离。

那么,赵一荻的父亲后来为何会和她断绝关系呢?

1928年,张作霖在“皇姑屯事件”之中丧命,张学良接手了奉系,可他却撑不起这么大的局面,所以只能向蒋低头。

虽然东三省仍在他的手上,可是不能也不敢为父报仇,又不得不向别人低头的感觉,并不好受,所以那段时间他的心情很糟糕。

于凤至虽然和寿夫人在张作霖死后唱了一出戏骗过了日本人,为张学良回奉天接手奉系争取到了宝贵的时间,他虽然也很感动,可他对她,却始终生不出男女之情。

所以,张学良心情糟糕的时候,想到的并不是自己的夫人于凤至,而是另一个红颜知己——赵一荻。

1929年3月,他打了个电话给赵一荻,想让赵一荻到奉天陪陪他。

她听完了张学良的话后,也有所心动,毕竟电话那头是那个风流倜傥的张学良,所以沉默了片刻之后说要和家人商量商量。

张学良除了说好,也没有别的办法。

过了几天,张学良接到了赵一荻的电话,她决定北上奉天,去陪他。

于是,在这一年,赵一荻在家人的注视中登上了去往奉天的火车,伴随着火车“哐当哐当”的声音抵达了奉天。

只不过让人没想到的是,赵一荻的父亲赵庆华这边送女儿上火车去奉天,那边却在报纸上登出了一则爆炸性的声明。

赵庆华在声明中说:“四女绮霞,近日为自由平等所惑,竟自私奔,不知去向。查照家祠规条第十九条及第二十二条,应行削除其名,本堂为祠任之一,自应依遵家法,呈报祠长执行。嗣后,因此发生任何情事,概不负责,此启。”

是的,这则声明是赵庆华在向所有人宣告,赵一荻从此不再是赵家人,他和赵一荻断绝了父女关系。

更有意思的是,赵庆华在声明中说赵一荻是和人私奔去了,不知所踪!

他为什么要这么说呢?

这事多多少少也有赵庆华的无奈之处,张学良的身份太特殊了,更关键的是张学良是一个有家室的人,可是自己的女儿却要去跟张学良,这传出去怎么也不好听呀!然而自己的女儿却又真的喜欢张学良,他能怎么办?除了成全,他想不出更好的办法了。

除此之外,赵庆华毕竟也曾身居官场,多多少少也会有那么几个在官场上的朋友,此时赵一荻去跟张学良,让别人知道了的话,会不会来找他,让他帮忙牵线搭桥地去找张学良?

赵庆华不敢确定会不会发生这样的情况,但他愿意将这种可能性掐灭于未出现之前。

赵庆华之所以这么做,除了是保护自己的女儿,不想让赵一荻受到委屈之外,也不想让人看低自己,不想让人认为他是“卖女求荣”,用女儿来换取仕途上的更上一层楼。

所以,他干脆公开宣布和赵一荻断绝关系,从此退出官场,也几乎不再出现在众人的视线当中。

这是一个好父亲。

1937年张学良和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随后遭到了蒋的囚禁,当时本是于凤至陪伴在侧,但因为于凤至于1940年被查出身患乳腺癌,所以只能离开张学良。

于凤至也没想到她这一走,会是她和张学良的永别。

于凤至走后,张学良给远在香港的赵一荻发了份电报,让她到贵州陪自己,赵一荻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只要她去了,也就等于是和张学良一起过上囚禁的生活了。

可是,赵一荻最终还是去了,从此之后,她始终陪伴着他,一直到死的那一刻。

2002年6月22日,赵一荻在美国夏威夷病逝。

然而,早在1952年的时候,赵一荻的父亲赵庆华便已经病逝了,他至死也没能再见到自己的女儿一面。


吾与吾国


这个事情,怎么瞧都像是父女俩唱得一出双簧戏。赵庆华与赵一荻断绝父女关系的启事一登报,赵一荻就没有后路可退了,张学良只有收留赵一荻。

大家都知道,赵一荻刚开始是张学良的情人,后来即便入了张府,也只是以张学良秘书的身份。直至到了台湾后,张学良受到宋美龄的影响,皈依了基督教之后,才与发妻于凤至离婚,与赵一荻正式结为夫妻。因为当时于凤至身在美国,并不在张学良身边;而赵一荻虽然没有名分,却陪在张学良身边。基督教教义要求一夫一妻,张学良既然信奉了基督教,自然要做一个选择。于是便有了后面的事。

作为曾经显赫一时的奉军少帅,张学良的情人可不止赵四这一个。可是在张学良的情人中,赵一荻是唯一进了张府的。

这是为什么?

原因很简单,因为赵四的父亲已经登报与她断绝父女关系了。如果张府不接纳她,一个十几岁的小女孩就成孤魂野鬼了,咋办?

因此,张学良带着赵一荻去向夫人于凤至求情时,于凤至也就没有理由拒绝了。看着楚楚可怜的小姑娘跪在自己面前,而且已经被父亲赶出家门,如果于凤至狠心拒绝,那张学良会怎么看她?

于凤至也是有苦说不出啊,只好答应了。

试想,假若赵一荻的父亲没有与她断绝关系,于凤至完全可以派人把她送回家。

而且,赵一荻坐火车去东北找张学良,正是赵一荻的哥哥亲自把她送上车的。如果真是与家里闹翻,她应该一个人偷偷地去做火车才对。

那么,赵一荻的父亲为何硬要把赵一荻送进张家呢?

一来,赵一荻与张学良的事儿已经传遍,如果两人不了了之,赵一荻的名声就坏了,一个十几岁的小姑娘,以后怎么嫁人?

第二,张学良的权势显赫啊,攀上这么一个女婿,自然是好处多多。

当然,我必须声明,这只是我根据事实逻辑做出的推测。实际内情,只有赵氏父女自己知道。


趣谈国史


1929年,三月的天津寒意犹浓。

走出家门的脚步好沉重,这个自己走了无数次的家,今天却那么漫长。

身为赵家最小的千金女儿,17岁的赵一荻知道自己这一走再也不可能回头,这一走也许就是永别。

曾经是交通部副部长的父亲是断然不会认下一个做别人三姨太的女儿的。

父亲的慈祥,母亲的疼爱在心中浮现,

十七年的恩情,情深似海。

这一走要走多少时候,是十年、二十年、还是……

父爱母爱如山,可爱情又无法抗拒。

偏偏自己爱上的又是张作霖大帅的儿子,一个父亲最鄙视的人的儿子。

自己要跟他相守一生的男人,偏偏是一个风流倜傥,处处留情,绯闻不断的男人。

自己以身相许,义无反顾的男人,偏偏是个不务正业,没有使命感的男人。一个比自己大10多岁,有妻有子的男人。

一个名门之秀,一个接受现代教育的女子,去做一个新时代女性人人憎恨的小三。

赵一荻想,这是我吗?

一家人恨透了他,可是自己却恨不起来。

那个思想解放,向往自由的女子却要飞蛾扑火,向一个旧军阀的深似海的大门奔去,做一个一生以笼子为家的囚鸟。

可是,问世间情为何物,只叫生死相许。

也许自己就是为张学良而生的,命都是他的,拿去吧。

至于父亲,一定会原谅自己女儿的。因为女儿他们的心头肉。自己走这一步实属无奈,父母无论如何都会原谅自己的。

尽管姐夫竭力劝阻,姐姐声泪俱下,但她还是那么决绝。

她一定要去见她的郎君,去见他的情哥哥。他在病中不知道该多么思念他的绮霞呢。

她心急如焚,急不可耐。

在汽笛鸣叫中,赵一荻走上离别的站台,踏上飞奔的列车,望着脚下的飞往身后的那神奇而陌生的黑土地,她的眼眶突然湿润了。

一切恍如梦中,就这样离开了养育自己的父母。

北雁南飞,而自己却要奔向一个冰天雪地的北方。明天会怎样,谁知道将会怎样?一切那么茫然。

恍惚间,又回到父母身边,母亲给自己倒水,父亲在身边看书……

一声汽笛,列车进站了,她从沉思中醒来,打了一个寒颤,父亲呢?

赵一荻的父亲赵庆华听说四千金去东北的消息立刻怒火中烧,天旋地转倒在沙发上不省人事,立刻被送到了医院。对于赵庆华的病和赵一荻的走,赵家对外封锁信息,以防外界知道。

但赵庆华住院和赵一荻出走的消息还是像长了翅膀一样不胫而走。各种街头小报更是耸人听闻,添油加醋把张学良说成是迷惑幼女高手,淫乱“皇帝”,民国第一等淫贼。

赵庆华几近崩溃了。

他怎么也想不到,自己教育的三个女儿如此优秀,对这个小女儿的教育却如此失败。

他们接受的都是现代教育,学习的都是西方文明。传授的都是自由平等,自尊自爱。这样的事就是在山野村夫家里也不能发生,寡廉少耻,败坏纲常,毁我英名,恶我门风。让国人嗤笑,让我赵庆华怎样出门,怎样面对亲朋好友,下属和故交。赵庆华是越想越羞愧,越想越窝火。一肚子气无处发泄。

可叹我赵庆华一生为人高傲,不媚权,不媚贵,为人正直。没想到我教子无方,家门不幸,一辈子清高毁在了这个丫头手里。

当年我宁愿隐居饿死也不愿意跟张作霖这个日本人的走狗,这个关东的马贼土匪共事,而今自己的女儿却送上门,给人儿子当小妾。

想到此,他把茶杯往地上一摔,声嘶力竭喊道:既然你无情也别怪我当爹的无义,我只当你死了吧。

赵一荻出走后不久,天津某报上突然刊登一份声明。标题是:赵庆华和四小姐断绝父女关系。

声明原文很短,赵庆华简单介绍了自己的家世后,便称:

”四女绮霞,近日为自由平等所惑,竟自私奔,不知去向。查照家祠规条第十九条及第二十二条,应行削除其名,本堂为祠任之一,自应依遵家法,呈报祠长执行。嗣后,因此发生任何情事,概不负责,此启,赵庆华。”

从此以后,赵府门前冷落车马稀。

1929年晚春的一个子夜,一个伸手不见五指的夜晚,赵庆华一家黯然离开天津这个伤心地,在北平市郊一个不起眼的院子里住下,独自过起来与世隔绝的生活。

赵庆华从此消失在人们视线,直到"九.一八"事变爆发后悄然离世。


历来现实


赵庆华与赵一荻断绝关系是出于无奈,毕竟赵家在当时也可以算名门了,自己女儿去给别人当小妾或者情妇,这种事说出去太难听,只能用这种方式减小影响了。

赵一荻就是大家熟知的赵四小姐,在她16岁时,赵一荻与张学良相识,此后两人常有来往。1929年赵一荻18岁时,张学良正式邀请她去沈阳游玩,当然这实际上的含义谁都清楚。而赵一荻出发前不仅得到了父母的同意,而且赵庆华全家人都到火车站为她送行,所以应该说赵庆华对于张学良和赵一荻之间的关系已经认可了。

但是在赵一荻出发以后,赵庆华却在《大公报》连续五天发表声明,宣称自己女儿赵一荻私奔不知去向,因此按照族规,将她开除赵氏宗祠。赵庆华明明同意张赵两人关系,但是事后却登报发此声明,其实也是出于无奈。

赵庆华虽然现在的人不大熟悉,但是在当时也是知名人物。赵庆华是浙江兰溪人,曾经担任津浦、广九等铁路局局长,后来在梁士诒内阁中担任过交通部次长,此外他还担任过东三省外交顾问等职。

在北洋政府时期,交通部因为有铁路收入,一直是政府的主要财源之一,是最重要的部门之一。赵庆华能出任交通部次长,可见他也是北洋时期政坛上的一个活跃人物。

而张学良虽然也是割据一方的地方大员,但是他已经有了妻子于凤至,赵一荻即使跟了张学良,也最多不过一个小妾的身份,这无疑会极大的影响赵庆华的名声,所以在家里同意赵一荻去沈阳以后,赵庆华在报上却做出了截然不同的表态,以示这是赵一荻的私自行为,避免自己家族声誉受到影响。


不沉的经远


《兰溪赵燕翼堂启事》,这则名字非常很长且拗口的启事,就是1929年9月赵一荻父亲赵庆华登在大公报上的启事。

开头之所以出现兰溪二字,是因为赵一荻父亲赵庆华是浙江兰溪人。正是透过这则启事 ,世人才对当时与张学良私奔的赵一荻之身世有了全面的了解。

赵一荻是北宋名臣赵抃后人,历朝历代都曾出过名人,这样的名门家法森严自是必然。在启事中,赵庆华对这段的表述是:“持家整肃,家谱有居家格言,家祠有规条九例,千余年来,裔孙遵守,未尝败坏。”

赵庆华还非常严肃地在启事中写明,其女与少帅张学良私奔是触犯了赵家家规的家祠规条第十九条及第三十二条,按照家规,她“应行削除其名,本堂为祠任之一,自应依遵家法,呈报祠长执行。”

在陈述完所有后,赵庆华在启事末尾补刀到:

“家门不幸,出此逆女,与人私奔,自登报即日起与之脱离父女关系,断绝来往。”

相当让人觉得匪夷所思的是,这样一则自爆家丑的启事,赵庆华竟连着登了五天。他之所以这样大张旗鼓,自然是想尽可能地造势让所有人都知道他的决定。

很显然,赵庆华此举已经远远超出了单纯与子女断绝关系的范畴。他此举,另有深意。

这层深意,在多数人的解读里是:给张学良下套。

“多数人”之所以会觉得赵庆华此举是在为张学良下套是因为:赵庆华这样做了以后,若张学良以后想要不管赵四,那就将承受全天下的舆论压力。世人会说“人都因为你被家族父母抛弃了,你还抛弃她,天理难容啊”!

所以,这则启事在很大程度上便是张学良的“套”,它套住了张学良:他只能为她一生负责。果然,赵庆华的启事出来后,张学良便和原配于凤至摊牌了,他甚至还提出要和于凤至离婚迎娶赵四。

也有少部分人认为,赵庆华这样做是为了政治考虑,当时张作霖已死张学良成了名义上的东北统治者,在这种情况下,与张学良发生关系无异于与奉系发生关系。这就不可避免地,将让他自己陷入政斗旋涡。所以,公开扯断这层关系就可以成功避开政斗。

真实历史上,这则启事后不久,赵庆华就以羞愧为由自行辞职回乡养老了,这种种也是这少部分人有这般猜测的主因。

那么,赵庆华这则启事究竟有何深意呢?这个问题的答案,赵庆华自己在多年后曾亲自给出过。不过,他给出答案的方式非常地让人费解:他弥留之际托女佣刘妈将一双象牙筷子交给女儿赵四。

拿到这双象牙筷子后,赵四瞬间明白了父亲当时启事的真实用意。只是,赵四自己并没有讲明。看来,她和父亲一样,并不想将真相告知世人。

1964年7月4日,身穿红旗袍,颈戴珍珠链的赵一荻挽着一身蓝西装的张学良走上了红毯,在四方朝贺中,相伴30年的他们结成了连理。

当日《联合报》对张学良与赵四结婚的报道上书:

“三十载冷暖岁月,当代冰霜爱情。少帅、赵四,正式结婚。红粉知己,白首缔盟。”

大约,若九泉下的赵庆华看到女儿这般唯美结局,定会欣慰异常。


记者李满


赵一荻也称赵四小姐,少帅张学良的第三任妻子,1912年出生于香港,其父赵庆华官至北洋政府交通部次长。因在家排行第四,人称赵四小姐。1927年,赵一荻在天津邂逅了风度翩翩的少帅张学良,此后两人排除万难,结为伉俪,携手共度余生。

赵四风流朱五狂

张学良是民国四大美男之一,关于他的风流韵事可谓车载斗量。民国教育家马君武在《哀沈阳》一诗中写道:赵四风流朱五狂,翩翩胡蝶最当行;温柔乡是英雄冢,哪管东师入沈阳。诗中的赵四指的就是赵一荻,朱五指的是北洋民媛朱湄筠,而胡蝶是电影皇后,有民国第一美人之称。

张学良婚姻坎坷,原配于风至比他大三岁,是由张作霖一手包办的婚姻。虽然于凤至秀外慧中,贤良淑德,可深受西方文化影响的张学良对于凤至始终敬大于爱,称她为大姐。▲张学良与蒋介石夫妇合影:左起张学良,于凤至,宋美龄,蒋介石

1922年,张学良邂逅了第二任妻子,年仅18岁的少女谷瑞玉。当时正值第一次直奉战争期间,谷瑞玉不惧危险,亲赴前线陪伴张学良,令他大为感动。1924年,两人在天津结婚,可这段姻缘未能得到于凤至的接纳,谷瑞玉只能算作姨太太,又被称为随军夫人。谷瑞玉对名分心有不甘,在生活上又我行我素,任性妄为,导致夫妻间的矛盾越来越大,最终于1931年1月,以天津英租界的一幢小洋楼和10万元分手费,解除了这段婚姻关系。
▲赵一荻

1927年,当时年仅16岁的赵一荻在天津蔡公馆的一场舞会中邂逅了时任京榆卫戍司令的张学良,这位玉树临风,风流潇洒的少年将军在赵一荻心中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而青春貌美,举止端庄的赵四小姐也令张学良心生好感。郎有情,妾有意,两人此后时常参加舞会,打高尔夫球,张学良还邀请她到北戴河避暑,爱情就此不经意间悄然而至。

1929年,张作霖在皇姑屯被炸身亡,满怀悲痛的张学良就任东三省保安总司令,随即与国民政府联络,宣布“东北易帜”,被任命为东北边防司令长官。张学良打电话给赵一荻,倾诉思念之情,并邀请她到东北旅游。几天后,赵一荻复电,表示已征得父母同意,准备应邀,于是张学良派副官到天津迎接。临行之时,赵一荻的家人陪同到火车站送行,张学良把她安置在沈阳北陵别墅。▲张学良与赵一荻

可始料未及的是,赵一荻前往东北后不久,其父赵庆华就在报纸上发表声明,声称“小女私奔,不知去向,理应按照家法,从家族中除名,此后发生的一切事情,概不负责”。

四女绮霞,近日为自由平等所惑,竟自私奔,不知去向。查照家祠规条第十九条及第二十二条,应行削除其名,本堂为祠任之一,自应依遵家法,呈报祠长执行。嗣后,因此发生任何情事,概不负责,此启。---赵庆华发表的声明

俗话说“家丑不可外扬”,赵庆华为什么会出此下策,置家庭名誉和女儿清白于不顾呢?实际上,此举大有深意。赵家也是官宦人家,赵庆华与张作霖本有往来,知道张学良早已娶妻生子。如此一来,就意味着赵四小姐嫁过去也只能伏低做小,对于赵家来说是有辱门庭的事情。赵庆华官至北洋政府交通部次长(二把手),无论如何也不至于让女儿去做人家的姨太太。因此,声明断绝与女儿的家庭关系可以避免赵家门庭爱辱,这是其一。▲张学良与赵一荻

其二是赵庆华夫妇深黯女儿与张学良是两情相悦,为此情愿伏低做小,只为了能够长相厮守。可原配于凤至既是张作霖指定的儿媳妇,又是主持帅府大小事务的当家人,为了能让女儿一遂所愿,断绝退路,故而登报发表声明。如此一来,张学良夫妇必须要为赵一荻的终生负责,反正家是回不去了,接不接受你们看着办吧。当然,这是赵庆华在公众面前的表态,私底下则让家人送女儿到火车站。

排除万难 结为伉俪

赵家的举动令于凤至万分为难,当初不接受谷瑞玉还说得过去,可如今世人皆知,赵一荻连家都回不去,已成骑虎难下之势。迫于无奈的于凤至最后同意接纳赵一荻,但不给名份,对外国人称为秘书,对国人称为侍从小姐。赵一荻毫不计较世俗名分,心甘情愿地以秘书身份陪伴在张学良左右,她的满腔真情打动了于凤至,不仅与她姐妹相称,还在帅府东侧建起一幢小楼供她居住。▲晚年张学良与赵一荻

“九一八事变”爆发后,张学良背负了“不抵抗将军”的骂名,赵一荻也遭到国人谩骂,称她“红颜祸水”。西安事变后,张学良被软禁,辗转于贵州,重庆,台湾多地,赵一荻始终不离不弃,伴随左右。于凤至则因照顾子女和身患乳腺癌等原因,不得不出国就医,陪伴在张学良身边的日子不多。1964年7月4日,远在美国的于凤至同意与张学良离婚,53岁的赵一荻正式嫁给了64岁的张学良,在台北结为伉俪。1995年,张学良与赵一荻定居美国夏威夷,携手度过了最后一段人生路途。


历史茶坊


1964年,久居美国的于凤至(张学良的原配夫人),主动提出了与丈夫张学良解除婚姻,说的是为了尊重张学良个人的宗教信仰,但其实于凤至还是竭尽所能成全了赵四小姐(赵一荻)同张学良这份守护了已长达几十年的爱情。1964年7月的一天,张学良如愿地同赵四小姐举办了一场简单的婚姻,他们两人的爱情终于迎来了次日的曙光。这一年,赵四小姐51岁,同张学良相濡以沫的时间已经长达36个春夏秋冬。

赵一荻,也就是我们所熟知的赵四小姐,因其于家中排行第四,故以“赵四小姐”相称。《香港中文报》上曾有如此刊登:“如果说20世纪除了战争硝烟之外还曾留下玫瑰的话,那么少帅张学良同赵四小姐的绚烂爱情无疑于是最为靓丽的一朵。”在世人看来,张学良同赵四小姐的爱情是令人所神羡的。但将眼光放在当事人身上,也许就只有他们自己能够明白这段爱情得来的不易和煎熬的痛苦。虽然民国时期已经是中国步入近代以来的时代产物,但当“自由恋爱”与“父母之命”迎面相撞之时,那就又会产生一种别样的斗争结果了。

1.父女关系断绝的背景

众所周知,当时赵一荻在与张学良初识、相处的阶段中,赵一荻的父母在对待两人的恋爱还是十分支持的,并且张学良还一度结识了赵家兄弟,父亲赵庆华对待这位少帅的印象也是极其良好。如此看来,两人的初恋过程也是相当顺利的。试想:如果张学良同赵四小姐的爱情能够就此一帆风顺的话,那确实值得世人所神往。

1929年,远在东北的张学良屡屡邀请赵一荻前往东北赴行旅游,赵一荻面对恋人的请求后,随即便征求了父母的意见。赵庆华起初并未答应女儿的请求,但随着赵四小姐的一度坚持,赵庆华于无奈之下只得同意女儿只身赴往东北。就在全家人将赵一荻送上来往东北的专列后,时任北洋交通部次长的赵庆华便在报纸上发表了与女儿赵一荻断绝父女关系的话语:“四女绮霞,近日为自由平等所惑,竟自私奔,不知去向。……嗣后,因此发生任何情事,概不负责,此启。”

2.赵庆华此举的高明之处(身为父亲爱女心切的无奈举动)

其一:决断父女之关系,避免政争之嫌隙

就在赵庆华发表“与女儿断绝关系”之后,赵庆华便立即主动辞去了交通部次长的职位,并携带家人隐退而举。从赵庆华的身份和张学良的家世背景来看,两者虽都属北洋政府,到其内在却另有隔阂,各自为政。当时正处于北洋纷争之时,全国各地早已掀起阵阵革命浪潮,如果赵庆华公然应允女儿与张学良婚事,那么定然会给旁人以揣测不轨之把柄。如若两家交亲,沟通实在不便。

其二:争得家门之清白,力促女儿之幸福

①当时的张学良早有家世,身为父亲的赵庆华深知:只要女儿赵一荻甘愿嫁入张府,那么定然逃避不了日后为妾的命运,可怜天下父母心,又会有哪个父母希望自己的女儿甘为人妾呢?但面对着女儿同张学良的两情相悦和一见钟情,赵庆华最终还是站在了女儿幸福的角度,同时,也断了女儿赵一荻的回头之路,张学良知道赵一荻已被家谱除名,断了的赵一荻的退路,出于同情,张学良理应善待赵一荻。

②赵家同张家一样,都是当时北洋时代的显赫家庭。身为一家之主的赵庆华决然不会同意自己的女儿甘为人妾,如此门当户对之下的不公平,让旁人又会如何向我赵家投来嘲讽的目光。一方面赵庆华力促女儿幸福,另一方面赵庆华又要立足自家门户清白,故只能以“绝情于公开”来达成“私下女儿之幸福”。

父亲赵庆华与女儿赵四小姐断绝父女关系可谓一箭三雕,即表明了自己家族在军阀混战的乱世不站立场,又成就了女儿,同时也在向张学良施加压力,赵一荻已经落魄成这样了,请张学良善待我女儿赵一荻。


历史课课代表


1964年7月4日,台湾井上温泉附近的一所基督教堂里,一场庄重的婚礼正在举行。新郎身着藏青色长褂,脚登红色软质平底布鞋,虽满头银发,但一双眼睛炯炯有神。新娘虽然也年过半百,但透过那素雅的装束和温柔的容颜,依稀可见昔日之绰约丰姿。

新郎就是曾经叱咤风云的少帅将军张学良,而新娘也是为大家所熟知的大家闺秀赵一荻,这两人在相知相恋30多年后,终于在白首之年,迎来了一场迟到的婚礼,真所谓“有情人终成眷属”。

半个月后,台湾《联合报》登载了这场婚礼的消息,并附诗一首:“夜雨秋灯,梨花海棠相伴老;小楼东风,往事不堪回首了。”

(赵一荻旧照)

但是,赵一荻和张学良当初的旷世爱恋并非一帆风顺,曾遭赵一荻父亲的竭力反对,甚至为此不惜断绝父女关系,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事情还得从赵一荻和张学良的相识说起。

1925年夏,在天津一所有名的社交场所蔡公馆内,各界名流在曼妙的音乐中翩翩起舞,欢快的气氛充斥着每一个角落,也洋溢在每一对俊男靓女的脸上。唯独年仅15岁的赵一荻独坐一旁,安静得犹如一朵刚盛开的莲。

一曲舞罢,张学良注意到了这个天生丽质的女孩儿,他上前邀请赵一荻共舞。此时的赵一荻,并不认识张学良,但却一眼就被他的翩翩风度和俊朗外表所吸引,愉快地接受了邀请。

正当两人舞性正浓时,张学良的勤务兵靠了上来,低声耳语了几句,张学良便匆匆离去。

短暂的一面之缘后,张学良和赵一荻彼此都留下了极好的印象,从此一见倾心。但此后两人再没有见面的机会,都将这份情愫暗藏在心底。

直到第二年夏天,在四季如春的北戴河,两人又再次不期而遇。

晨光夕阳下,沙滩碧水间,都留下了张学良和赵一荻的欢声笑语。两人的感情迅速升温,几乎到了如胶似漆的地步。

但此时的张学良早已有了妻室,他的原配夫人于凤至是富商于文斗的千金。于文斗早年曾救过张作霖一命,为报此大恩,张作霖向于文斗提亲,撮合了一段张学良不太情愿的姻缘。

(于凤至旧照)

婚后,于凤至尽显富家千金的风范,知书达理,温文尔雅,张学良也亲切的尊称她为“大姐”,两人感情甚笃,养育了四个子女。

尽管张学良和赵一荻情意绵绵,但双方都明白横亘在他们面前的阻力有多大。尤其是赵一荻的父亲赵庆华,身为北洋政府的要员,是一个嫉恶如仇,极好面子的人,绝不可能让自己的女儿嫁给张学良为妾。

果不其然,当赵庆华得知女儿和张学良的私情后,大发雷霆,将赵一荻软禁了起来,同时迅速地为她物色了一桩门当户对的亲事。此后的赵一荻终日郁郁寡欢,以泪洗面。

“皇姑屯事件”后,张学良从天津赶回老家奉天,接过了东北的军政大权,日日忙于公务,完全没有时间顾念远在天津的赵一荻。同时由于其幼子不幸夭折,内外交困的张学良病倒了。

消息很快被赵一荻获知。1929年夏天,赵一荻在哥哥赵燕生的暗中帮助下,给家里人留下一封书信,从软禁的家里跑了出来,径直赶到奉天,探望张学良去了。

得知消息的赵庆华,随即在报上发表了发表了一则简短的声明:“四女绮霞,近日为自由平等所惑,竟自私奔,不知去向。查照家祠规条第十九条及第二十二条,应行削除其名,本堂为祠任之一,自应依遵家法,呈报祠长执行。嗣后,因此发生任何情事,概不负责,此启。”

简单地说,赵庆华的这则声明就是要和赵一荻断绝父女关系,此后不再有任何瓜葛。

(张学良旧照)

那么,赵庆华为何要如此狠心,和爱女断绝关系呢?

其实,赵庆华之所以这么做,自有他的深意。

其一,赵庆华是为了保住家族的名声。

在赵庆华看来,自己官宦之家的千金小姐,居然不管不顾地投奔有家有室的张学良,这简直就是有辱家门,让他这位身居北洋政府高位的头面人物颜面尽失,所以特地登报声明。

其二,赵庆华这么做,是为了给赵一荻订婚的夫家有个交代。

毕竟赵家悔婚在先,赵庆华是输理的一方。而这则声明,就可以将责任悉数推卸到赵一荻身上,至少保全了赵庆华一言九鼎的名声。

其三,赵庆华为了断绝赵一荻的退路。

既然赵一荻离不开张学良,而张学良又有了家室,为了让张学良一心一意地善待赵一荻,赵庆华不得不行此险招,既断了赵一荻的后路,也迫使张学良不能辜负了赵一荻的深情厚谊。

其四,赵庆华也是为了保全赵家一族。

因为当时正值军阀混战时期,虽说张学良子承父业,手握重兵,兵强马壮,俨然一方割据诸侯。但世事难料,一旦张学良失势,赵家必然受其影响,毕竟是儿女亲家。为了保全整个赵家,精明的赵庆华登报声明,和女儿赵一荻断绝关系的同时,也就和张学良撇清了关系。

其后,赵庆华更是做出了一个惊人之举,他辞去了北洋政府的一切职务,退隐而居。

说起来,赵庆华之所以这么做,表面上是为了“清理门户”,以免落人口实,实则是给了女儿追逐爱情和幸福的自由,只是这种决绝的方式,未免太过残酷。


张生全精彩历史


同于凤至相比,赵一荻既是幸运的。同样是深爱着张汉卿,赵四小姐与张学良携手走到了人生的终点,死后又得以同穴而眠,可于凤至却是孤独终老,孤零零地长眠于地下。但是,爱情收获颇丰的赵一荻,却也曾背负了十分沉重的包袱:其生父赵庆华与之断绝了父女关系。

面对家室煊赫而又生性洒脱的张少帅,许多民国少女都有种“一遇汉卿误终生”的感觉。青春懵懂的赵一荻,便是这样被张学良俘获芳心的。

赵一荻是赵庆华的掌上明珠,而赵庆华在当时也算是身居要职的人物,曾任交通部次长和广九等铁路局局长等职务。当然,赵家同雄霸一方的张作霖相比,自然还是差了一截。更为重要的是,武夫当国的时代,军阀的腰杆子自然要硬得多。

1927年时,张学良身在天津,迎来了一个他声明中最为重要的女人——赵一荻。赵一荻原本是来天津游玩的,可没想到却同张学良一见钟情。要知道,此前张学良已经在父亲的安排下,娶了于凤至。可有了家室的张学良,却生性洒脱,而知书达理的少夫人,也并未对其约束太多。

在那个特殊的时代下,赵一荻甘愿委身于少帅,而于凤至也未曾阻拦。但是,赵庆华也算是颇有脸面的人物,自己的女人做出此等自取其辱的事,倒也令其十分难堪。所以,盛怒之下的赵庆华,竟将此事公诸于世,在《大公报》公开启事,宣布同女儿赵一荻断绝父女关系:

四女绮霞,近日为自由平等所惑,竟自私奔,不知去向。查照家祠规条第十九条及第二十二条,应行削除其名,本堂为祠任之一,自应依遵家法,呈报祠长执行。嗣后,因此发生任何情事,概不负责,此启。

这份启示接连发表了五天,而按照《大公报》的影响力,赵一荻和张学良之间私奔的丑事,也算是人尽皆知了。如此以来,赵一荻便毫无退路,只能一心一意地跟着张学良。

当然,网络上也有不少人觉得,赵庆华之举实际上是在“破釜沉舟”。有人指出,赵庆华是在用自曝家丑的方式,来向世人宣布:我赵庆华的女儿是被张作霖的儿子拐跑了,如果她有什么闪失或过得不好,张家自然也是有责任的。

不过,在这条启示中,赵庆华并未说赵一荻是同谁私奔。也就是说,这种“策略”十否能够成立,还真有待商榷。其实,过去这种至亲间的决裂,倒也十分常见,以赵一荻的做法,其确实是辱没了家门,赵庆华与其断绝父女关系,当是出于愤怒的原因更大。


史海烂柯人


我不太喜欢这对。起初的时候,俩人没有那个意思。

赵一荻就像现在的明星粉丝,听说偶像病了,就提个小包去见少帅。她的嫡母哥哥给她提供了方便,把她放走,结果这个哥哥掉过头就和同样嫡出的赵大小姐一起告诉赵庆华,说妹妹私奔了。

赵庆华起初应该是觉得这事有伤风化,不然不会做出这样的事:迁怒到了赵四生母吕葆贞和她的孩子身上。

有人说了,那个时代三妻四妾不是正常吗?首先,张学良一直都没有承认赵一荻是妾,张学良部下一直管赵一荻叫赵小姐,而不是姨奶奶或者二夫人,史料和一些名人口述里也没有和妾有关的称呼称谓。二是,过去不是所有女人都可以做妾的。赵一荻出身显赫,爸爸是北洋高官,宁可下嫁,也不可能让女儿做妾。

赵庆华是个保守的人,加上那个年代背景,女儿“私奔”是个非常严重的事情。甚至还上了报纸,轰动一时,可见这事在当时是很稀罕的。

据说那之后赵四父女再没有见过面通过信,尽管赵家其他姊妹还和赵四小姐有联系,赵四小姐生孩子期间,赵四小姐生母也陪伴在了赵四小姐身边。至于赵庆华之后有没有在文字中学过女儿,在日常中有没有提及女儿,没有记载了。六哥赵燕生的孙女赵荔在《我的姑婆赵四小姐》一文中提到,赵庆华听说女儿要去台湾了,托人给赵四小姐一副筷子。仅此而已。

有人说赵庆华是个戏精,特意将错就错希望女儿成为张学良之妻。这个可能也不是没有。赵四小姐的闺蜜朱六小姐(高官朱启钤之女),和张家老二张学铭在一起时,张学铭还没有和原配姚佩贞离婚,没多久朱六小姐就成功上位。不知道这事对赵庆华是不是有一定的触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