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赵一荻父亲为何登报与女儿断绝关系?

小方说历史1990


赵一荻离家去东北找张学良之后,她的父亲赵庆华就连续5天在《大公报》上发布内容如下:

"四女绮霞,近日为自由平等所惑,竟自私奔,不知去向。查照家祠规条第十九条及第二十二条,应行削除其名,本堂为祠任之一,自应依遵家法,呈报祠长执行。嗣后,因此发生任何情事,概不负责,此启。"

我们解读一下内容,这里说的是赵庆华的四女赵绮霞,也就是赵一荻,人们口中的赵四小姐,追求自由,与人私奔。根据家规把她开除出家族,以后她的事情与赵家无关,他也不再对女儿负责。意思就是赵庆华与女儿脱离关系。

照我们一般人的看法,这是家丑,家丑不可外扬,捂住还来不及,就怕别人知道。那么,赵庆华为何唯恐自己的家丑别人不知道呢?难带是气糊涂了?也不外乎有这种情况,在盛怒之下,与子女脱离关系。但是,显然不是这样的情况,历史漫谈君与大家细细了解一下:

赵庆华的这个女儿赵绮霞是他的掌上明珠,在16岁的时候,由姐姐带着参加了一场舞会,邂逅了张学良,二人一见钟情,郎有情妾有意,几首曲子的舞跳完,二人就约定了终生。

可此时,赵绮霞还在读书,而张学良已经娶了于凤至为妻,已经为人父了。赵家自然激烈反对,凭借女儿的才学和美貌,凭借自家的条件,女儿什么样的人家找不到?

赵一荻,又名绮霞,乳名香笙,出生在香港,为张学良的第三任妻子,因在姐妹中排行第四(幺女),而被称赵四小姐。其父赵庆华,浙江人,在北洋政府,官至交通部次长(副部长)。赵一荻幼年随父移居北京,就读于京城教会学校。其父被免职后,避居于天津租界。

可以说,赵四小姐家世显赫,是官二代。但是赵四小姐是任性的,虽然被父亲一度软禁了一段时间,但是,她不屈不挠,最后还是赵庆华屈服了。他在叮嘱了女儿一番后,就任由她去沈阳找自己的意中人——张学良去了。

可怜天下父母心!女儿赵四小姐走后,赵庆华立即就登报声明与女儿脱离父女关系。那么,他为何做出如此“极端”的事情呢?原因也很简单,完全是为了赵四小姐好,为了张学良好,为了赵家的老少好。

一、逼迫张学良家里认可赵四小姐,为了赵四小姐好。

这是最主要的原因,女儿赵四小姐主动把自己送上门,而且是在对方有家室的情况下,这样最容易让人所瞧不起。做父亲的赵庆华早就把女儿的这尴尬的处境给想到了,所以,他情愿把自己置于不义之地,做狠心的父亲,与女儿撇清关系。

这样,赵庆华就像是把赵四小姐推到悬崖边,容易让人心生怜悯。你看,赵四小姐为了张学良都不要父母了,与父母都决裂了。那么张学良的家人能不心疼吗?张学良能不对赵四小姐更加怜爱吗?

果然,赵庆华这招棋走得很高,于凤至首先动了恻隐之心,从开始的不认可赵四到忙前忙后地认赵四为妹子,在外面为她安置了房子。

于凤至松口了,事情就好办了。

二、与赵四小姐撇清关系,避免别有用心的人找赵四小姐和张学良的麻烦。

赵庆华在北洋政府时,做到了交通部的副部长。自然,也会惹到一些人。如今,女儿赵四小姐孤身在外,赵庆华不能呵护女儿,又怕别有用心的人会把对自己的恩怨算计到女儿头上。

如此登报声明与女儿脱离了关系,那么女儿在他赵庆华的眼里就是一根草了,任其自生自灭。那么赵庆华的“敌人”自然不会再打他的赵四小姐的主意,因为打她的主意已经不起任何作用了。

三、避免赵家被人暗算

而张庆华在保护女儿的同时,也想到要保护好赵家人。女儿跟了张学良是她自己的选择,但是张学良作为东北军的总司令,自然也是打打杀杀的,难免有政见不同的人,难免会有人会与他兵戈相见。

赵庆华不想因为女儿的事,而被人惦记。所以,他登报与女儿撇清关系,然后悄悄带着一家人去了北京生活。

后来,发生了西安事变,事情果然有点大。赵庆华悄悄隐居起来,淡出了人们的视线,那就是对自己和家人最好的保护。

综上,赵庆华登报与女儿脱离关系,其背后是用心良苦,其隐情令人佩服!高!


历史漫谈君


1929年3月,赵一荻在得到家人的同意后,接受张学良的邀请到东北游玩。

赵一荻和张学良是恋人关系。她去东北,也就意味着她进了豪门之家。这自然是天大的喜事。

然而赵一荻前脚才走,后脚她的父亲赵庆华,就在报纸上连续5天公开刊登启事,称赵一荻“为自由平等所惑,竟自私奔,不知去向”。不光表示对她此后发生的一切事情,概不负责,还和她断绝了父女关系。

(赵一荻旧照)

嫁入豪门本来是每个女子的梦想,也是其父母的梦想,为什么赵庆华却要做出这样的事呢?

赵庆华是浙江兰溪人,他不仅生得帅气,还有着浙江人独有的精明能干的特质。早在清末时期,他便得到邮政大臣盛宣怀的器重,出任邮传部主事。而且,他的婚姻也是盛宣怀牵线做媒的。

北洋政府成立后,赵庆华一度出任津浦、沪宁等铁路局局长。到梁士诒做总理时,他更是官至交通次长,兼参议院议员,可谓在政坛上也是个大佬级人物。

赵一荻在家中排行第四。虽然她是妾室吕葆贞所生,但由于她自幼就生得眉眼清秀,人又聪明伶俐。再加上又是幺女,因此深得赵庆华疼爱。

富贵中长大的赵一荻,还得到了极好的淑女教育。所以到赵一荻读高中时,她高贵的气质和娇艳的容貌,已经让她名声在外了。

本来,按赵庆华的想法,是想等赵一荻长大,让她嫁给文官之类的人。但没想到,赵一荻读高中的时候,却认识了张学良。

其实,赵庆华和张学良早就认识。毕竟当初他做东三省外交顾问的时候,和张作霖是老朋友,到后来调到天津后,两人还常有走动。

不过,由于赵家有着严格的家教,没到年纪的赵一荻,一直不被允许参加社交。直到赵一荻16岁时,才在大姐绛雪的陪同下,参加了社交舞会。

舞会上的一切,让赵一荻感到非常新鲜。然而她万万没想到,在那里她会邂逅素有“民国四美男”之称的张学良。

(张学良旧照)

此时张学良正是27年华,担任京渝地区卫戍总司令。

一身戎装的他,在舞会上愈发英姿飒爽,帅气逼人。再加上他舞又跳得好,人又风趣。自然,他成了当晚最受欢迎的人。

然而,张学良却独独对尚带羞怯的赵一荻情有独钟,整晚上都只邀请她跳舞。

这让赵一荻既兴奋又有些得意,再加上她对张学良也是一见倾心,因此两人度过了一个愉快的夜晚。

由于张学良和赵一荻的哥哥早在北京时便相熟,所以,张学良经常登门拜访,说是看赵一荻的哥哥,其实只是想接近赵一荻。

张学良毕竟是久浸风月的情场老手,除了登门拜访外,他还经常陪赵一荻打高尔夫球。甚至夏天在北戴河避暑的时候,还让赵一荻和两个哥哥结伴,大家一起在北戴河度过了一个愉快的夏天。

就在张学良和赵一荻坠入爱河的时候,张作霖却因得罪日本人,命丧皇姑屯。由于事情紧急,张学良不得不匆匆而别。

其实,张学良和赵一荻的恋爱,虽然没有公开,但是赵庆华还是略有耳闻的。

不过,当时的张作霖,由于打赢了第二次直奉战争,入主北洋政府掌握了最高权力,也就是说张学良就是统帅之子。

(张作霖旧照)

尽管,赵庆华对武官一向没有好印象,可是张学良的身份简直形同太子,这可是一个天大的豪门。要说他不心动,也是不可能的。

张作霖去世后,张学良接管了东北军事务,成为东三省总司令。

不过,张学良虽然掌握了军政大权,可是奉军将领却并非个个都对他忠心不二。因此奉军内部矛盾重重,危机四伏。

赵庆华是北洋政府官员,而张学良却是奉系军阀首领。赵庆华知道,如果赵一荻和张学良的恋爱关系公开,不说他政治生涯受到影响。至少他会因为张学良的缘故,遭人猜疑。

另外,赵一荻的生母吕葆贞认为张学良是个玩弄女性的花花公子。当年他和于凤至是夫妻恩爱,但是时间不长,就只顾得在外沾花惹草,对于凤至常常不闻不问。

鉴于这种种劣迹,吕葆贞很看不上张学良的为人。所以,她一直反对赵一荻和他来往。

可是,父亲的犹豫和母亲的反对,都不能使赵一荻改变初衷。因此,当张学良给她打电话问她是否愿意到东北旅游时,她便痛快的答应了。

赵庆华毕竟疼爱女儿,在赵一荻的一再坚持下,他最终同意赵一荻随张学良派来的陈副官,前往东北。

由于不舍得赵一荻离开,赵庆华和吕葆贞还专门把她送上火车,直到火车离去,他们才依依不舍地离开。

(赵一荻和张学良)

谁知,转身赵庆华就在报纸上刊登公告,于是就有了开头那一段。

那么,赵庆华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一方面,赵庆华是为了赵一荻好。赵庆华不愿意赵一荻名不正言不顺地和张学良在一起,所以他必须“家丑外扬”,让天下人都知道张学良把赵一荻给拐走了。这样一来,张学良就必须给赵一荻一个交待。否则,广大人民群众的唾沫星子,一定会让张学良臭名远扬。

另一方面,赵庆华也是为了他自己好。他在公告中声明,他和赵一荻断绝父女关系。这样一来,赵家便不会因赵一荻和张学良的事情名声受损。而由于他撇清了关系,张学良今后如果有对北洋政府不利的事情发生,他也不至于受到怀疑。

果然,赵庆华的苦肉计,不仅让张学良对赵一荻愈发珍惜。就连于凤至也出于同情,接纳了赵一荻,并和她情同姐妹。

更让人没想到的是,赵一荻在命运的安排下,竟然是陪伴张学良最长久的一个。这个结果,应该让她的生母吕葆贞在九泉之下,大大地放心了吧。

(参考史料:《赵四小姐:战火成全的爱情故事》)


张生全精彩历史


邂逅于舞会

赵一荻,1912年5月28日出生于香港,其父亲赵庆华曾任北洋政府交通部次长,相当于副部长。

赵一荻因出生天空有一片彩霞,父亲赵庆华取名“绮霞”,因在家里姐妹中排行第四,家里人都叫她赵四小姐。

除了赵绮霞外,还有一个英文名字“Edith”,伊蒂丝,这个英文名字谐音“一荻”,赵一荻的名字就是这么来的。

作为官二代的赵四小姐,自然从小就受到了良好教育。无论是在社交礼仪上,还是在艺术修养上,赵四小姐都是出类拔萃的。

1926年7月,在天津驻防的少帅张学良受邀参加怡和洋行蔡老板的家庭舞会,与赵四小姐初次见面,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很快两人就坠入了爱河。

私奔门事件

其实,赵一荻私奔是其父亲赵庆华一手导演的。

赵四小姐一走,赵庆华就在报纸上发表了一份严正声明:

四女绮霞,近日为自由平等所惑,竟自私奔,不知去向。查照家祠规条第十九条及二十条,应行削除其名,本堂为祠任之一,自应依遵家法,呈报祠长执行。嗣后,因此发生的任何事情,概不负责,此启。

其实,声明是发给别人看的,赵庆华这样做的目的有两个:

一是给自己留一个面子,作为交通次长,自己的女儿与已有家室的男人私奔,是一件很丢人的事情;

二是给张学良一个压力,我的女儿和你私奔这事,地球人都知道了,你如果慢待了她辜负了她,大家都看着呢,唾沫星子也能把你淹死。

因为赵庆华对张学良不放心,在他眼里,张学良就是一个已有妻室的花花公子,这样的男人一般都没有责任心,对于责任心不强的男人,必须用这种方式逼他就范。

豁出女儿的名誉,豁出自己的前途,豁出一家人的声誉来制造一个私奔门事件,赵庆华用心良苦,他断了这对有情人的退路,这是变相逼婚。

可怜天下父母心

事情进展正如赵庆华所料一样,大街小巷都在议论少帅和赵四小姐私奔的事,被逼无奈的张学良最终与赵四小姐厮守一生。

几十年后,在台湾的张学良曾接受记者采访,回忆起这件事:


我跟太太认识的时候,她才十六岁。后来,我生病了,她到奉天来看我,她临走时,跟她爸爸说了,说要到奉天看我,她爸爸当时就没吱声,她就拎着个包来到了奉天。他哥哥就借机说她跑到奉天去了,老爷子就不高兴了。后来。老爷子登了报,把她赶出了祠堂。这样她就回不去了。怎么办?弄巧成拙了。本来她跟别人已订了婚了。所以,我说,天下事就是这样,婚姻之事,就是这样阴差阳错的。

从这段话可以听出弦外之音,如果不是赵庆华的这一纸声明,赵一荻这段爱情的命运很可能半途而废,等有一天张学良没兴趣了,这段感情就不了了之了,最终受伤害的还是赵一荻这种痴情少女。

正是这个弄巧成拙,拙出了赵一荻一生的爱情之路,促成了她对张学良一生的爱情。

老爸在报纸上的一纸声明比结婚证都管事,赵四小姐已经没有退路了,她这辈子只有追随张学良了。

真实的历史或许就是这样的,一个心疼女儿的父亲,为了让女儿不受伤害,炒作出一个有轰动效应的“私奔门”事件。


历史小掌柜


引 言:

1929年秋天,赵一荻的父亲赵庆华连续5天在天津《大公报》上刊登启事。内容大意是:断绝父女关系,赵庆华本人从此不再做官。

好奇怪!

这则启示,连登5天,赵庆华生怕世人不知道他赵家出了事?!

16岁的赵一荻爱上了有妇之夫,父亲暴跳如雷

赵一荻,又名绮霞,因为在家排行老四,家里人都亲昵地叫她“赵四小姐”。是的,她就是张学良爱情故事中的赵四小姐。

赵一荻出生在香港,很小的时候来到了天津,在天津读书。上学期间,她一直是个刻苦用功、成绩优秀的好学生。渐渐地,赵一荻从天真可爱的儿童,长大成了聪明灵慧的美少女。15的那年,天生丽质的赵一荻登上了《北洋画报》的封面。

看到画报上的赵一荻,一路上见证女儿成长的赵庆华,感到非常地欣慰。

第二次直奉大战结束后,张学良任京榆地区卫戍总司令。这个期间,张学良结识了赵一荻的哥哥,并且常常到赵家来做客。对于这个英俊才气的少帅,赵庆华和家人都有很好的印象。

1927年春天的一天,天津的蔡公馆举办了一场热闹的舞会。在这场舞会中,帅气的张学良认识了风华正茂的赵一荻,相见恨晚的两人开始热列的交往。

他们到香山饭店打高尔夫球,又到北戴河避暑,感情迅速地升温!

但是,知道这些后,父亲赵庆华气得脸色铁青,将自己心爱的宝贝女儿软禁起来了。

为什么呢?

因为,张学良早就有家室了,是个有妇之夫!

可是,女儿的心早就管不住自己了。

皇姑屯事件爆发后,张学良回到了东北,任东三省保安总司令。第二年春天,张学良生了一场不大不小的病,赵四小姐知道心上人生病的消息后,心急如焚!

经过女儿再三的请求,父母亲终于无可奈何地放开了自己百般不舍的小棉袄。赵四小姐在父亲复杂的眼光中,依依不舍地离开了天津,毅然去东北追随自己心中的英雄去了!

刊登告示的目的之一:给张学良施加压力,保护自己的女儿

赵四小姐去东北之后,父亲赵庆华在天津的《大公报》上刊登了一则告示,内容如下:

"四女绮霞,近日为自由平等所惑,竟自私奔,不知去向。查照家祠规条第十九条及第二十二条,应行削除其名,本堂为祠任之一,自应依遵家法,呈报祠长执行。嗣后,因此发生任何情事,概不负责,此启。"

这则告示很奇怪,居然在大公报连续刊登了5天!如果说女儿“私奔”真的是件丑事,那么,这件丑事为什么还要如此大张旗鼓地宣扬呢?

其实,这才是父亲赵庆华的高明之处!

在启示中,赵庆华明确已经和四女绮霞断绝了一切关系,甚至把她从赵氏家族中都抹去了。换句话说,赵绮霞已经不再是赵家的人了!

那不是赵家的人,应该是谁家的人呢?当然只能是张学良张家的人!

可是,前途茫茫,所有未知的、已知的,确定的、不确定的因素,未必一定能够让女儿这份执着的感情,有个好的归属。更何况,张学良早就在东北娶妻生子了。

作为父亲,用这种方式,斩断女儿感情的所有退路,重点是要告诫张学良:

如今普天之下的人都知道,我的女儿为了你,被自己的父亲逐出了家门。如果有一天,张学良辜负了自己的女儿,同样张学良将被世人所不耻。

要善待我的女儿,这是赵庆华隔空向张学良喊话!

刊登告示的目的之二:保护赵家

赵庆华在告示之后,还简要的有个申明,大意是没把女儿教育好,自身惭愧,从此离开仕途。

我们来看看赵四小姐的父亲,赵庆华的履历。

赵庆华,浙江人,13岁离开家乡开始从事金融业。后来,在政界混得风声水起。赵庆华曾任津浦、沪杭甬、广九等铁路局局长,北洋政府交通部次长、参议院议员,也担任过东三省外交顾问等要职。而且北京香山饭店的老板,就是赵庆华。

由此看来,赵庆华在京津地区,甚至在东北地区都是重要的政治人物。而张学良更不必说,是奉系军阀的当家人。这些年,无论张学良在北京,还是在东北,都得罪了不少的人。这其中包括日本人,也包括很多国内的牛鬼蛇神。

赵庆华的女儿成了张学良的女人,赵庆华就是张学良的岳父。更何况,张赵两家过去就有来往。世事难料,人心难测,民国期间的动乱,让人无法预测未来。万一哪天,因为这层关系,被张学良的仇家找上,整个赵氏家族有可能陷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所以,赵庆华主动切断这层关系,并从官场上隐退,就是在保护赵家,避免日后可能会有的大麻烦。

这之后没多久,在一个风平浪静的日子,赵庆华带着一家老小,悄悄地离开了天津,搬到北京一处僻静的小院,直到赵庆华年老离世。

刊登告示的目的之三,保护张学良

赵庆华离开官场,也给张学良的政治生涯,带来了无形的支持。

北洋政府,指的是晚清之后的中央政府,前期以袁世凯占主导地位。袁世凯死之后,开始了军阀割据时代 。中央政府由皖系军阀、直系军阀两大派系先后控制,同一时间,奉系在东北崛起 。东北是张学良张家的根据地,张学良主政东北。

这个时期的中国,是混乱的。各个军阀之间似乎都在讨伐,争战不息。赵庆华在北洋政府任职,这个时候如果真的与主政东北的张学良认亲,时机不恰当不说,也有嫌疑。

赵庆华一生耿直,为官清廉。他欣喜张学良英雄少年,前途有为。此时赵庆华的急流勇退,可以避免许多不必要的政争之嫌,更为张学良日后的大显身手,让了路。

试想想,如果自己的岳父在北洋政府身居要职,张学良在行事上断然会有所顾忌,不能放手而为,这个是一生谨慎的赵庆华不愿意看到的!

“九一八”事变后,张学良和赵四小姐遭到了国人前所未有的嘲讽和谩骂。后来,张学良又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

赵庆华,真是长了后眼睛!

三少说:

写到最后,突然就想起那句话,“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三少yun


我来回答。先简要说一下赵氏父女的背景。

赵一荻(1912—2000),又名绮霞,乳名香笙,因在姐妹中排行第四,人称赵四小姐。

其父赵庆华,字燧山,浙江兰溪人,13岁离家从事金融业,在北洋政府时代,官至交通部次长(副部长)。

1927年春天,赵一荻(16岁)和张学良(27岁)在天津蔡公馆舞会时认识。张学良开始撩妹,小姑娘情窦初开,于是两个人经常约会,毕竟张少帅有撩妹的资本。

1928年6月,张作霖被日本人炸死在皇姑屯。张学良在此期间焦头烂额,赵一荻担心张学良,就想坐火车去找张学良。1929年3月,张学良就给赵一荻打电话,邀请她去沈阳,此时的张少帅任东北边防司令长官。过了几天赵四小姐就答复了张学良,说已经征得家人的同意,于是,张学良就派人来接赵一荻,这时候,赵家人还是全家去火车站,送赵一荻。

但是,赵一荻走后没几天,父亲赵庆华就在天津报纸上连续五天刊登启示(1929年9月25日-29日),说家门不幸,女儿与人私奔,自登报即日起脱离父女关系,断绝来往。公开的意思就是,女儿我管不了了,私奔了,以后女儿发生任何事情与我无关。

“四女绮霞,近日为自由平等所惑,竟自私奔,不知去向。查照家祠规条第十九条及第二十二条,应行削除其名,本堂为祠任之一,自应依遵家法,呈报祠长执行。嗣后,因此发生任何情事,概不负责,此启。”

赵庆华还说,对此感到十分惭愧,面子上挂不住,只有辞去公职,回家隐居。由此,“赵四私奔、家门蒙羞”的消息在天津又传扬了一段时间,很快就平息下来(直到1952年赵庆华病逝于北京,父女再没相见和通信)。

赵庆华连续五天刊登启示,达到了多全其美的效果,最起码达到了以下四个目的:

①是表明自己和张学良没有关系,从而保护一家老小免受张作霖对头们的抨击甚至是人身伤害;再者,自己算是红顶商人,走到这一步(官至副部级),也算是人生顶峰了,此时正好激流勇退,明哲保身。

②是对定亲的亲家(沈阳张家)有个交代,以免落下话柄;

③是增大张学良的压力,让张学良知道赵一荻在娘家没有后路了。张学良是公众人物,如果再做对不起赵一荻的事情,一定会受到舆论谴责;也等于是断了这对有情人的后路,后退无路,必须向前,张学良必须妥善安排赵一荻,怎么娶,怎么嫁,你们张家看着办。

④是因为张学良有原配妻子,这门亲没法提,所以赵庆华用了这么个法子把女儿“嫁”给了张学良。

总之,这则脱离父女关系的启示,才正是父亲赵庆华的大智慧,是他用伟大的父爱,不惜用这种高调,来保护自己的女儿。


文史哲司


张学良认识赵一荻时已有妻室,即便赵一荻嫁给了张学良也是小妾。这对于赵家而言是家门之耻,但赵父有无力阻止这段感情,所以只能登报声明自曝家丑,断绝与赵一荻的父女关系,既维护了脸面又成全了女儿,可谓是一举两得的高招,也算得上煞费苦心了。



赵一荻的父亲名为赵庆华,曾任北洋政府交通部的次长,去职之后避居天津,属于当地有名的士绅。他共有十个子女,赵一荻排名第四,所以人称赵四小姐。张学良父子在北京时,就和赵家比较熟悉,并互有往来,但张学良初遇赵一荻,却是在天津的一场舞会上。

赵一荻当时(1927年)芳龄十六,浑身洋溢着青春的气息,再加上姣好的面容,立刻让风流少帅拜倒在了石榴裙下,而年轻有为的张学良,也很快俘获了赵一荻的芳心。高尔夫球场、饭店、舞池等地,到处都留下两人的身影,甚至在张学良到北戴河避暑时,赵一荻也在兄长的陪伴下赶到北戴河相聚,暑假结束才由张学良的副官送回天津。

1928年张作霖被日本人在皇姑屯炸死,张学良掌握了东北,在局势稍微稳定之后,张学良于1929年3月,就给赵一荻打电话,邀请她到奉天(沈阳)旅游。几天后,赵一荻回电张学良,答应接受他的邀请。张学良派自己的副官前往天津,迎接赵一荻。

据说启程时,赵家人全都去火车站送行。从此,赵一荻一直在张学良身边。

而时隔半年之后,也就是当年的9月25日到29日,赵庆华在报纸上连续五天刊登启事,内容为:四女绮霞(赵一荻别名),近日为自由平等所惑,竟自私奔,不知去向。查照家祠规条第十九条及第二十二条,应行削除其名,本堂为祠任之一,自应依遵家法,呈报祠长执行。嗣后,因此发生任何情事,概不负责,此启。

赵庆华此声明颇耐人寻味,其中的关键词为:私奔、除名、概不负责。

前面赵一荻赴北戴河、全家人送行等细节,可以说明一点,那就是赵家人对于赵四嫁给张学良,是乐见其成的,但在启事中把这个行为冠以“私奔”之名,无疑是一种托辞而已。以赵庆华之身份地位以及家庭背景,不可能明着让女儿去给张学良做妾,而说明她这种行为是“私奔”,则保全了家声。

至于“除名”,则是对“私奔”行为的处理办法,两者一脉相承异曲同工。

最耐人寻味的就是“发生任何情事,概不负责”这一点了。有了这一点,赵一荻嫁给张学良的最大阻碍就不复存在了,因为那已经完全是她自己的决定,同时,其他人(传此前赵一荻曾被赵庆华许配人家)如果有不同意见,尽可以去东北找手握枪杆子的张学良说理,什么事和赵庆华都全无干系了!


赵庆华发表声明后,表示自己因为这件事很惭愧,所以开始闭门谢客过上了隐居生活。他虽然声明“概不负责”,但毕竟不希望女儿发生什么事情。可惜有些事情不是他能左右的。

赵一荻初到张学良身边,只是以秘书的身份出现,面对张学良的元配于凤至时,仍颇为尴尬,好在于凤至心胸开阔,接纳了这位赵四小姐。后来张学良发动西安事变,被蒋介石软禁,也是赵四陪在左右,携手度过了漫长的75年。

人们在赞美他们爱情的同时,仍能想起那首著名的诗:赵四风流朱五狂,翩翩蝴蝶最当行。温柔乡是英雄冢,不见东师入沈阳。


李飞叨


赵一荻,说起这个名字我想多数人都会觉得陌生,但说起另外一个名字,大家肯定会恍然大悟的说道:“原来是她啊!”。这个名字就是赵四小姐,没错,她就是少帅张学良的第三任妻子,是张学良一生最爱的女子。



赵四小姐,出身名门世家,其父赵庆华曾在北洋政府时期充任交通部次长、参议院议员、东三省外交顾问等要职,为官清正廉明,为人更是耿介不阿。少时,因赵一荻是家中老幺,所以是深受家中长辈的疼爱,再加上其家境又优越,生活可谓是无忧无虑矣。

但,可能是从小生活无忧,又深受长辈的宠爱,所以赵一荻自小就养成特立独行的性格,在外读书的岁月里,她深受西方思想的影响,向往自由、浪漫的生活,她不喜东方那看似迂腐的思想,更不喜男婚女嫁,要听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这样的约束。当然,因其父母对她是宠爱有加,而且其家境也不需要让他们需要借助女儿去干嘛,所以他们也不去过多干涉赵的生活,完全就是听之任之。



可让赵庆华万万没想到的是,自己最宠爱的小女儿会去喜欢一个有妇之夫,虽说民国时期,一妻多妾还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而且这位有妇之夫还是权势滔天的东北王(张学良),按理说自己的女儿嫁给他,即使是做小的,也是不亏待的。但是,我们刚才也说了,赵庆华为人,为官是耿介、清廉的,当然这是好点的说法,难听点说,他就是一个古板、迂腐的人,他不会,也不想攀龙附凤,再者他也是一个好面子的,作为曾经的交通部次长,他也是一个有身份的人,让别人知道,他颜面何存呢?

当然,赵庆华虽极好面子,也极其古板,可赵一荻始终是他的女儿,是自己最宠爱的女儿。在亲情面前,对女儿的爱,最终战胜了让那所谓的面子。赵庆华深知自己女儿的性格,她决定的事情没人可改变,如果硬要逼她,恐怕她会做出一些过度的举动,因此赵庆华虽不想让她与张学良在一起,但比起自己的面子,女儿开心,幸福才是最重要的。



可是,赵庆华久居官场,他虽古板,却不笨,相反他很聪明,他深知与东北张家这等显赫的家庭结亲绝非易事,况且张学良的原配夫人于凤至又深受张家人的喜爱,因此即使张学良喜欢赵一荻,但要想获得名分,却真的有些难,而且张学良这人生性风流,谁也不知道之后会发生什么。再者,赵庆华这人向来就是以廉洁自居,他刚正,更不屑去攀炎附势,可一旦自己的女儿嫁给张学良的话,势必就会有人说他是想靠女儿升官,而这显然是会辱没他那苦苦经营的清白的家风的。

由此,为了让自己的女儿能顺利在张学良那里获得名分,同时也确保她嫁入张家后,自家不会被人说成是想攀炎附势之徒,有辱门庭清白。赵庆华就在天津《大公报》上连续五天登报,宣告与赵一荻断绝父女关系,将她从赵氏宗祠开除,断绝一切往来,并引咎辞职,从此不再为官。

只得说,赵庆华会登报与赵一荻断绝父女关系,这绝非盛怒下的作法,而是真正的良苦用心啊!只能说可怜天下父母心啊!


澳古说历史


赵四小姐本名赵绮霞,父亲叫赵庆华。赵庆华曾经当过军浦铁路、沪宁铁路、广九铁路的铁路局局长,担任过民国的交通次长。还曾经做过整个东三省的外交顾问。赵一荻等于出身大户人家,从小知书达理、琴棋书画一应俱全。
张学良与赵一荻两人第一次在蔡公馆见面的时候,赵一荻只有十六岁。她听说偶像张学良会去蔡公馆跳舞,于是跟着姐姐们去公馆想看看张学良本人。当时的张学良名气已经比较大,是民国的风流人物。他见赵一荻很有气质,和周围的庸脂俗粉不同,便有心邀请跳舞。
赵一荻与张学良
后来张学良到北戴河度假,偏巧赵一荻的父亲带全家也在那里度假。从此张学良与赵一荻经常出入公共场合跳舞,由于张学良是公众人物,花边小报很快把这事炒了起来。甚至赵一荻的照片都上了《天津画报》的封面,轰动整个天津。
赵一荻父亲得知后暴跳如雷,因为张学良是有夫之妇,妻子是名门闺秀于凤至。张学良条件虽好,但赵家也是名门显贵,嫁女是要明媒正娶做正房夫人的,绝不可能做有妇之夫的妾侍。赵庆华的办法就是飞快给赵一荻找了个官宦子弟定了亲,让女儿尽快嫁人,不许她再与张学良来往。
但是在1928年,张作霖被日本人炸死在皇姑屯。张学良在此期间焦头烂额,赵一荻担心张学良的情况,就私自坐火车去找张学良。赵一荻到沈阳可能还带着旅行后回家的心思,但是她娘家人未必这么看。赵一荻的“私奔”气坏了赵父,经过一番合计,赵庆华想了个多全齐美的主意解决这件事。
赵庆华在天津第一流的报纸上连续五天登启示:“家门不幸,出此逆女,与人私奔,自登报即日起与赵四脱离父女关系,断绝来往。”
为什么说赵庆华与赵一荻断绝父女关系是多全齐美呢?主要是当时军阀混战,张作霖死后与东北军有矛盾的军阀混战,难免会有对张作霖势力报复的举动。如果张学良成了赵庆华的女婿,在那种危机四伏的时代很容易中枪。所以赵庆华登报与女儿断绝关系主要是做给这些人看,表明自己与张学良没有关系,并引咎从此不再为官远离官场,从而保护一家老小免受张作霖对头们的抨击。
另一个原因是这么做对定亲的亲家有个交代,以免落下话柄。
还有一个用意就是增大张学良的压力,让张学良知道赵一荻不到二十岁就孤家寡人跟随他,娘家没有后路了。张学良是在公众人物,在赵一荻如此牺牲后再做对不起赵一荻的事情一定会受到舆论谴责。赵庆华等于把麻烦都甩给张学良了。后世也有不少认为赵庆华老谋深算,张学良有妻子,这门亲没法提,所以赵庆华想了这么个主意把女儿“嫁”给了张学良。

雲绯历史号:故纸堆间

小方说历史1990


“四女绮霞,近日为自由平等所惑,竟自私奔,不知去向。...嗣后,因此发生任何情事,概不负责,此启。”这是赵一荻父亲赵庆华登报启示。

作为家中最小的女儿,赵一荻父亲为何狠心登报与女儿断绝关系呢?这得从赵一荻与张学良情缘说起:

1、初遇

1927年,天津蔡公馆举办了一场生日会,并邀请各界名流参加。

参加宴会的俊男靓女纷纷步入舞池翩翩起舞,16岁的赵一荻却独自坐在一旁,象朵静静绽放的莲花,低敛而又光芒四射。

张学良注意到了赵一荻,他情不自禁上前邀请她跳舞。这时的赵一荻并不认识张学良,但张学良优雅的举止和英俊的外表,让她愉快地接受了邀请。

只是没多久,张学良因急事,跟随警务兵匆匆离开。此后,两人就再也没有机会见面。但这次相遇,让他们两彼此留下深刻印象。

2、相识

第二年夏天,张学良与好友结伴到北戴河游泳冲浪。赵一荻与大哥、二哥也结伴去北戴河避暑。这次再次相遇,才是他们两人真正意义上的相识。赵一荻早就听闻张学良少帅大名,加之她与张学良都受过西方教育,不仅思想较为开放,两个人的共同话语也就特别多,两个人的感情随着交往也迅速升温。

再回天津后,张学良时常约赵一荻一起参加舞会,凡是天津上流社会举办的舞会,都能看见他们的身影。

赵一荻与张学良频繁成双成对出入,他们两人的事很快就被推至风口浪尖上。赵一荻的照片因此登上《天津画报》的封面,轰动整个天津。

当时,张学良已有明媒正娶的妻子,他的妻子于凤至是富商于文斗女儿。于文斗曾对张作霏多有照顾,所以当张作霖得知于文斗的女儿于凤至“福禄深厚,乃是凤命”,就早早地给张学良与于凤至订好了婚事。

3、障碍

沸沸扬扬的传闻传到赵一荻父亲赵庆华耳里,让赵庆华觉得脸上十无光。虽然赵庆华欣赏张学良英雄少年、前途无量,但是赵家毕竟也是名门显贵。

赵庆华本身曾当过军浦铁路、沪宁铁路、广九铁路的铁路局局长,还担任过民国的交通次长的,以及曾做过整个东三省的外交顾问。可是,自己的小女儿如今却整天跟有妇之夫甚密交往,对于注重名声、性格耿直的赵庆华来说,小女儿的行为是件很不光彩的事。

为了不让赵一荻再与张学良来往,赵庆良让家里的保姆、丫鬟日夜看守女儿,不让她出家门半步。

但是,一扇门只能阻隔脚步,却无法阻挡两人彼此爱恋的心。

4、事发

1928年,爆发让举国上下震惊的“皇姑屯事件”,张学良父亲张作霏被炸死,张学良秘密赶回沈阳。为防张作霏被炸死的消息走漏,身负国仇家恨的张学良还要不断与日本人周旋,这些让张学良内心很苦闷。

此时,他很希望能得到红颜知己赵一荻情感上的安抚。次年,张学良被任命为东北边防司令后,他打长途电话邀请赵一荻前往沈阳。

接到恋人的邀请,赵一荻很快回复,自己已征得父母同意,会很快北上。实际,严加阻拦的赵庆华怎么会同意女儿这个请求呢?那只是赵一荻单方面的说辞,为了见到张学良,赵一荻选择离家出走。这也是曾经震惊一时的“赵一荻失踪”事件。

小女儿的离家出走,让赵庆华大为恼火,他很快登报发表声明:与女儿断绝父女关系,不久后他本人也辞官退隐。

有句话: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赵庆华的声明表面看起来是清理门户,实则是作为一个父亲周全的考量。

其一,当时军阀处于混战局面,张作霖已死,张学良一旦失势,赵家将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为了避免让赵家受到无端牵连,赵清华登报声明,他和女儿赵一荻断绝关系,也就表明与张学良之间没有任何关系。同时,自己退出官场,避免一家老小受张作霖对头们的打击。

其二,赵庆华非常了解自己女儿的秉性,以及对追求爱情的执着。赵一荻作为他最宠爱的小女儿,情窦初开的年龄对张学良一往情深,甚至不惜违逆父母之命而私奔,事已至此,作为父亲的他也只能忍痛成全,切断赵一荻的退路,让张学良能一心一意地对待他的女儿。给予女儿追求爱情和幸福的自由。

或许作为一家之主,一位父亲的赵庆华的做法是下下策,但在当时未尝不是个周全的决策。此后,赵一荻与张学良相依为命,张学良把一切希望和欢乐都寄托在赵一荻身上,赵一荻则尽心尽力给张学良以安慰与周全照料。

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她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她的背影渐行渐远。THE END

嗨!我是南腔北调,爱阅读、乐分享,适时保持沉默的职场妈妈。


南腔北调人


赵一荻是谁?

提到赵一荻,你那可能会很陌生,但提到他丈夫,你必定有所耳闻,他就是少帅——张学良。

1929年,赵一荻踏上了前往奉天(沈阳)的火车,这一去,便是与张学良相伴72年的开端,这一去,也是父女恩情的终点。那么,赵一荻的父亲又是谁?

赵庆华

“赵庆华,民国时期的交通部次长”,百度百科上只是简短得记录了赵一荻父亲的职位,交通部次长也就是交通副部长的意思.

其实我们不难猜测,这样一个官居要职的人,其家世必然区别于常人,赵庆华十分注重对子女的教育,他曾褒奖他的小女儿是具有独立思想的新女性。

同时,他对政治也有着敏锐的触觉,20世纪30年代,无论是国内局势还是国际局势,都是错综复杂、牵一发动全身的。这样一个开明的父亲、谨慎的官员,为何会于1929年9月25日到29日,在天津《大公报》上连续五天公开发布断绝与赵一荻的父女关系呢?其矛盾的焦点,自然在张学良的身上,原因有如下三点:

一、情感上

赵一荻与张学良在一起时,张学良是有家庭的,换言之,赵一荻是去做妾的,这让赵庆华无论如何也接受不了。从一个父亲的角度出发,谁不希望自己的女儿有一个完整的爱情,有一个“任弱水三千、只独宠一瓢”的专一丈夫呢?而张学良偏偏是一个反面典型,彼时的他,不仅有贤妻于凤至,身边还有众多的莺莺燕燕,于张学良而言,自己视如珍宝的女儿,会不会也只是一时猎奇的目标呢?赵庆华既心痛又生气!我的女儿,怎么如此执迷不悟!

二、理智上

赵一荻已经决绝得北上奉天了,赵庆华无力阻拦,盛怒渐消,剩下的,便是为女儿谋划以后的路了。现状无法改变,只能期望张学良能够善待女儿吧。她既投奔你而去,我便断了她的退路,那就孤注一掷,断了这父女关系。从此,赵一荻只有一个身份,那就是你张学良的爱人,那你无论如何,也要将她作为心上的一份责任,她的好与坏、荣与辱,都将深深烙上你张学良的印记!如此,你即便是为了保存自己的颜面和名声,也不能亏待了我的绮霞吧……

三、政治上

彼时,张学良身背少帅的头衔,改旗易帜,服从国民政府的领导,实际上就是盘踞东北坐拥军队的军阀。赵庆华若认了这门亲事,奉系军阀当家人就成了他政府交通次长的女婿,必然会引起政治上的连锁反应,也会引起社会上的各种揣测。若不认这门亲事,无异于与张学良翻了脸。那么从政治的角度上出发,赵庆华也别无选择,要想与张学良划清界限,避免落人口实,也只能急流勇退,断绝父女关系。

总之,可怜天下父母心,如果没有非常之原因,哪个父亲愿意发表“削除其名,本堂为祠任之一,自应依遵家法,呈报祠长执行。嗣后,因此发生任何情事,概不负责”这样的声明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