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个把连城客家木偶带出国门的木偶艺术大师——徐传华

徐传华(1906一1988):原名李金玲,福建省连城县赖源人。祖籍上杭县白砂乡坝上村。其父李如意为著名傀儡班“老福星堂”艺人,早年迁居连城县赖源乡,与艺人徐象求结为忘年交,李被过继徐象求为嗣。徐传华6岁进乡间私塾读书,12岁进傀儡班学艺。由于聪明好学,16岁出师,对于生、旦、净、末、丑五门头行当角色,均已胜任自如,尤以老生和丑角见长。


第一个把连城客家木偶带出国门的木偶艺术大师——徐传华


其后,他率老福星傀儡班闯荡江湖,走遍永安、大田、永春、德化、龙岩、漳州等地。由于他历经磨难,技艺娴熟,又兼有唱腔圆润洪亮的天质,又有细腻逼真的提线表演技巧,时有创新之举,以及学就二百多个传统剧目的深厚底蕴,使他和老福星的名声在闽西大地上传扬开来。


第一个把连城客家木偶带出国门的木偶艺术大师——徐传华


相传早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期间,他就创作了《打武昌》的现代剧,得到观众的好评。新中国成立后不久,他发起创建连城县姑田木偶剧社,到各地演出。1954年,受龙岩专署文化局委托,与上杭傀儡戏著名艺人邱必书合作,联合排演《大名府》、《对玉环》等传统剧目,组成龙岩专区代表队参加福建省戏曲会演,获一等表演奖。9月,赴华东会演,《大名府》一剧的特技表演轰动戏曲界,徐传华也荣获“特种艺术表演奖”。笠年3月,代表队被选拔参加赴京参加全国12个省(市)的木偶、皮影戏观摩演出会,被安排首场向中央领导汇报演出。同年,文化部聘徐传华到中国木偶艺术剧团任教。1955年9月,徐传华与本省著名掌中木偶艺术家杨胜、陈南田等组成中国木偶艺术表演团,到前苏联的莫斯科、捷克的布拉格、波兰的华沙等地演出达100天。同年底,由上海电影制片厂将他演出的《大名府》之“过关”一折,拍成电影艺术片。


第一个把连城客家木偶带出国门的木偶艺术大师——徐传华


1956年,他在北京任教时,得知连城要成立木偶剧团的消息异常欣喜,毅然辞去在京教学职务,于1月份赶回家乡,任县木偶剧团团长,同时将240元奖金献给剧团购买木偶服装,并利用自己从外地学来的经验,亲自动手制作道具、雕刻木偶头像,改革舞台灯光布景,吸收皮影戏的一些表现手法,使提线傀儡戏的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为闽西傀儡艺术的建设和发展作出卓越的贡献。

第一个把连城客家木偶带出国门的木偶艺术大师——徐传华

摘录于《闽西戏剧史汇编》

“文革”期间,他曾被迫回乡务农,但依然心系木偶艺术。1978年,当他得知复办连城县木偶剧团的消息,便立即出山,想方设法组建剧团,为培训学徒,传授技艺,在他年逾古稀之岁仍随团演出。1980年,时值木偶剧团在漳州演出之际,传来其老伴去世的噩耗,他强忍悲痛,坚持演出,只付一封家书嘱儿辈料理丧事,其高尚情操感动了木偶团全体演职员。1982年由于年事已高,经组织再三劝告才离团回乡休养。但还时常回团辅导年青演员,了解傀儡戏演出情况。其为艺术献身的精神,与他给后人留下的精湛的表演艺术一样,成为中国艺术宝库中宝贵的财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