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苦陪伴孩子是竟然“白陪”?原因现在知道也不晚

没有没有发现,现在有了越来越多的亲子品类的书籍、课程和活动?

亲子手工沙龙、亲子共读一本书计划等等,不计其数。其实,这些并非只是时代的产物,如果我们从科学的角度分析一下,也能发现这些潮流背后与脑科学的关系。

因为,父母陪伴孩子,带给孩子的安全感,是孩子大脑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

辛苦陪伴孩子是竟然“白陪”?原因现在知道也不晚

记得在我小的时候,我的家人们很少陪伴我。尤其是父母,因为要出去赚钱,很多时候都是爷爷奶奶陪着我。

其实这个现象到现在也有。那个时候的家长,不是那么重视陪伴的,觉得能给孩子吃好喝好穿好,就是最好的了。

不知道各位家长有没有听过马斯洛倒三角需求理论。

这个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于1943年在《人类激励理论》论文中提出的。书中将人类需求像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分为五种,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

人最基本的需求,就是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

辛苦陪伴孩子是竟然“白陪”?原因现在知道也不晚

生理需求包括呼吸、食物、水、睡眠等;安全需求包括人身安全、健康、财产所有性、道德保障、工作等等。

马斯洛认为,人是追求安全的。人的感受器官、效应器官、智能和其他能量主要是寻求安全的工具,甚至可以把科学和人生观都看成是满足安全需要的一部分。只有这些需求被满足,才会探索顶端的自我实现需求。

当陪伴建立了安全感之后,我们家长还能做点什么呢?

在国外的一个研究中表明,研究0到6岁的儿童智力提升的影响因素后发现,父母跟孩子的互动以及父母给孩子准备的食物,是很影响孩子智力的。

比如,在父母陪伴孩子阅读的时候,如果能引导孩子进行交流,比如问一些开放性的问题,让他的大脑开始思考,那么孩子的智力会有所提升。

但是很多家长却懒得陪孩子阅读,或者可以陪伴,但是不互动,各自读各自的书。那么这种情况下,孩子的智商其实并没有什么改变。

为什么呢?有点类似于,我不跟别人交流,就能够认识文字和文字的意思,但是对于文字的读音、深层的含义等等,则是无法深刻体会的。语言的学习,是需要互动的,足够的互动,就会刺激大脑的语言中枢进行思考、记忆。

辛苦陪伴孩子是竟然“白陪”?原因现在知道也不晚

同时,大人和孩子在一起的亲子时光,会让孩子有安全的感觉,会感到很快乐,因为孩子感受到了被关注,感受到了爱。所以,这种良好的氛围也会促使孩子喜欢阅读。这是一种非常舒服的感觉,也是孩子学习的动力之一。

另外,人与人之间的语言交流、肌肤接触等行为,会促使大脑分泌很多化学成分,或者说化学信号。这些信号,也间接地影响着孩子的身体、情绪、免疫力的变化等等。

但是,道理都明白,可是有很多家长真的很忙,每天都拿出固定的时间陪孩子共读一本书也不太现实,钱要赚,孩子也要陪,这个度,我们家长们怎样掌握呢?


辛苦陪伴孩子是竟然“白陪”?原因现在知道也不晚

给大家三点小建议。

1:至少保证每周一次的亲子时间,时长不少于两小时。这个时间,真的非常珍贵,一定要跟孩子开开心心度过。其实每周两小时真的太少了,如果不是万不得已,家长们可以每天都陪伴一段时间。有时候家长很忙,静不下心来阅读,那做做手工,拿颜料一起涂涂画画也是好的。

2:如果家长在外地,视频通话也可以。我周围就有一些家长,因为在北京工作,孩子在老家。都是每天抽出十几分钟打个视频电话,或者提前录一段故事,等到孩子睡前的时候,家人放给孩子听。利用科技去互动,比我们小的时候要方便多啦。

3:给孩子一些小惊喜。我们可以给孩子准备一些礼物。对于6岁以下的小孩子,他们需要的不是很贵重的礼物,而是自己感兴趣的,爸爸妈妈精心挑选的礼物。

比如,关于书籍,市面上有很多新花样,立体书,折纸书等等。如果不是想培养阅读能力,而是想培养动手能力,也有很多新鲜的玩具。家长们可以关注一下孩子同龄朋友们都在玩什么,给到孩子一些适合的礼物,不要让孩子那么孤独。

辛苦陪伴孩子是竟然“白陪”?原因现在知道也不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