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一块人造肉来了 中外企业纷纷抢占市场

11月18日上午,我国第一块人造肉在南京农业大学国家肉品质量安全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诞生。周光宏教授带领团队使用第六代的猪肌肉干细胞培养20天,生产得到重达5克的培养肉。这是国内首例由动物干细胞扩增培养而成的人造肉,也是该领域内一个里程碑式的突破。

中国第一块人造肉来了 中外企业纷纷抢占市场

事实上,受猪肉价格上涨影响,肉类替代品产业近几个月突然在国内受到欢迎。分析认为,爱好潮流的中国消费者会和美国消费者一样,爱上人造肉。为此,中外企业纷纷投资人造肉产品,试图抢占中国市场。

按照生产方式,目前的“人造肉”概念中可以分出三类产品:一是传统素鸡、素鸭等豆制品调味后形成的“荤做素肉”,在国内就有宁波素莲、深圳齐善和江苏鸿昶三个规模较大的生产性企业;二是将豆类蛋白挤压、塑型、调味后,模拟肉类口感和营养成分的“植物基人造肉”,美国的Beyond Meat、Impossible Foods等属于此类;三是用基因技术培育动物肉细胞的“细胞培养肉”,行业头部公司Memphis Meats仍在市场化早期阶段。

媒体报道称,欧睿国际的最新研究显示,中国人造肉市场2014年以来增长33.5%,去年市值97亿美元,预计2023年将达到119亿美元。美国Axios新闻网称,中国人造肉市场规模已超过美国。Beyond Meat和Impossible Foods等人造肉制造商已经在美国崭露头角。与此同时,中国人造肉新玩家“Starfield”“珍肉”以及老品牌“齐善食品”,都在推出人造肉新产品。

另外,资本市场开始关注人造肉产业。农业投资机构Agfunder显示,2018年创新食品领域融资额达5.16亿美元,交易数量同比增长140%。其中,Impossible Foods已完成超过6.875亿美元的多轮融资。

对此有专家表示,人们愿意追求素食所带来的健康饮食方式,未来人造肉发展前景看好。目前市场上人造肉产品价格偏高,这主要是由于前期研发成本高,后期大规模生产后价格必然会下降。

此外,专家认为推广植物蛋白肉食品,能缓解畜牧业发展带来的资源消耗与环境保护压力,弥补我国肉类产能不足;同时,减少食物中的脂肪和胆固醇,有利于提高国民健康水平。开发人造肉产品,一方面可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另一方面也适应了健康、环保、均衡饮食的消费趋势。

(综合自:环球时报、紫牛新闻、经济日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