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農村的孩子比城市裡的孩子更善於觀察學習

文|花姐姐

原來,農村的孩子比城市裡的孩子更善於觀察學習

我們總以為孩子學得越多,學習能力也就越強,於是,就會把孩子送到各種各樣的培訓班學習,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

但是,接下來,我要說的這件事情會讓你大跌眼鏡。

跨文化心理學家羅戈夫曾對那些生活在沒有正規學校的農村孩子例如,危地馬拉的瑪雅印第安人,與生活在美國正規的學校孩子對比,發現,危地馬拉的孩子比美國的孩子更善於從觀察和模仿中學習。

例如,他們曾讓一群5-10歲的孩子看一名成年人教他們的兄弟姐妹如何製作摺紙人,並且告訴他們,等教完兄弟姐妹就來教他們,讓他們等等,這時,瑪雅印第安人的孩子普遍都會非常關注兄弟姐妹們在學習時所發生的事情,當輪到他們的時候,他們已經學會了很多關於製作摺紙人的技巧,所以也能更快地學會了其餘部分。

但是,美國的孩子卻不同,他們似乎只在老師單獨關注他們的時候才學習,當老師沒有關注他們的時候,他們就不學習了,學習的效果自然也就大打折扣。

所以,並非是學習得越多,學習能力越強。

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反差呢?

這可能就需要從瑪雅印第安人和美國人的教育中尋找答案。

對於美國的教育,其實跟咱們中國的教育在某種程度上來說是很相似的,我的美國朋友就跟我講,他們的孩子也是週一到週五上學,週末穿梭在各種興趣班中間,父母的育兒哲學就是讓孩子多學點總比不學好,只要能夠承擔,幾乎都會送孩子去上各種興趣班,中國城市裡孩子也差不多。

而瑪雅印第安的父母則不同。

他們認為,即使非常年幼的孩子也可以通過觀察其他人的行為不學習複雜的任務,所以,他們會允許孩子參與、模仿我們覺得危險的技能,例如,使用砍刀,做飯等等技能。

例如,我家5歲的女兒幫我做飯,外婆就會擔心的怕女兒弄傷,如果不在視頻裡,外婆肯定會奪下女兒手裡的鍋鏟

不止如此,父母與孩子相處的過程中會放慢節奏,誇大自己的動作,並以一種讓孩子更容易參與的方式做事,不過他們並沒有因為教孩子而特意的設計如何使用砍刀課,或是廚藝課,而是在他們做事的時候,讓孩子在一旁觀看。

所以,從某種程度上說,孩子並非學得越多,學習能力就越強,而是看得越多,模仿得越多,學習能力越強。

為什麼會這樣呢?

因為孩子並非一個隨便的人,給他什麼他就模仿什麼,他們模仿是帶有目的性的。

原來,農村的孩子比城市裡的孩子更善於觀察學習

首先,他們只模仿有效行為;

例如,成年人讓一些24個月大的孩子坐在對面,向他展示這樣的一個實驗。

在桌上放一輛玩具車,車的兩端各有一個盒子,中間有一個令人興奮的閃光玩具,當實驗者將玩具車沿著桌子移動並撞到一個盒子時,玩具就會亮起來,當按照相反的方向移動並觸碰到另一個盒子裡,則什麼都不會發生。

最後發現,這些孩子只會模仿讓車開向亮的方向,而不會讓車開向沒有任何變化的方向。

為什麼會這樣呢?

這是因為他們會假設,人的行為會導致一些結果,開車燈亮他們是有因果關係的。

從這一點上來看,孩子其實是比大人更聰明,因為大人可能需要多次試錯才能找到正確的方法,而孩子直接從大人的錯誤中學會了正確的說話。

所以,對孩子來說,不是失敗及成功之母,而是別人的成功是我的成功之母。

模仿效率;

例如,讓3歲的孩子打開抽屜,這些抽屜有的很容易打開,有的比較難打開,但是,不管難不難開都可以通過一個按鈕打開。

於是,這些孩子通常都是先用手打開抽屜,我想,這是因為日常生活中我們都是用手打開抽屜的,如果,那些打開過難開的抽屜的孩子第二次更願意模仿用按鈕打開抽屜。

所以,我們會發現孩子不僅學習,而且還在追求更高效的學習方式,並且會立刻應用這種學習方式。

孩子還會通過推理來模仿;

例如,有一個人,雙手被裹起來了,因為手不能動,只能用頭去撞上的開關,18個月大的孩子看到後,就會伸出手,用自己的雙手打開開關,因為他想這個人之所以不能用手,是因為手不能用,所以才用頭。

如果這個人,雙手是自由的,還是用頭去撞開關,那麼18個月大的孩子就會學著這個人用頭去撞開關,因為他會認為這個人的手可以使用可是不使用手,一定是有原因的。

從上面可是看到,孩子是非常聰明的,而並非像我們所說的一無所知,是張白紙。

所以,假如我們希望孩子更聰明一些,就讓他多看,看也是一種學習。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一定是人在做事,而不是機器在做事,因為孩子只會模仿人的行為,而不是模仿機器的行為。

例如,前面講到的小汽車,如果讓人走開,讓小汽車自己移動,孩子則不會移動汽車,哪怕汽車移動就會讓燈亮,孩子也不會去移動小汽車。

原來,農村的孩子比城市裡的孩子更善於觀察學習

所以,這裡還有另一個關鍵是,做事的必須是人

問題來了,在一個做飯被機器代器,掃地被機器代替,陪伴被機器代替的環境中,孩子能學會生活的基本技能嗎?

沒有生活技能又哪談獨立呢?

據說,末代皇帝傅儀在晚年的時候曾被關在撫順的監獄裡,有一天,他走著走著,褲子突然掉了,可是他不會提上去,覺得很尷尬,旁邊的大臣看到後覺得非常不好,不得不幫助黃帝把褲子給提上去。

所以,我建議家長不要把生活和陪伴交給機器,教育這件事情還是得自己來,要記住孩子不會從機器那裡學到東西,而只會從人這裡學到東西。

這也就解釋了為什麼瑪雅印第安人比美國人更善於從模仿中學習了。

瑪雅的孩子和美國人的孩子的差距就好像中國農村和中國城市的孩子。

說到教育,我們都同意讓孩子自由探索,比起城市裡的孩子兩點一線,農村的孩子有著更廣闊的空間,所以,他們的能力自然比城市裡的孩子要強。

最近,特別喜歡和娃們一起看趕海視頻,我發現那些趕海人幾乎都是無防護潛水,並且還能抓到魚,這樣的技能讓城裡的人佩服得五體投地。

我想,這跟他們從小看著父輩們潛水以及在父輩的指導下潛水是息息相關的,而城裡的孩子從小几乎只能看到父母敲打鍵盤,觸摸屏幕,自然農村裡的孩子要比城裡的孩子更善於通過觀察模仿學習。

不過幸運的是,將來社會需要的大部分技能都不能通過看學習到,例如,孩子想成為一個電腦工程師,哪怕是觀察模仿能力再強,看爸爸敲鍵盤也是學不會的,還得去學校聽老師講課,所以,這時,聽的能力就很重要了,事實上,生活在科技社會,我們大部分的知識都是聽來的,而不是看來的。

那孩子是如何從聽中學習的呢?

我們下次分享。


龍芳:家庭教育指導師,自媒體【花姐姐家庭教育】創始人,兩孩媽,從中國到美國,從美國到中國,親歷中西教育的不同,從全職媽媽到職場媽媽,分享家庭教育以及女性成長的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