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航天开启“加速”模式,这场盛会不容错过

中国的商业航天正在开启“加速”模式:

虹云工程技术验证卫星成功发射入轨并圆满完成我国首个低轨宽带通信试验;

快舟固体运载火箭圆满完成5次商业发射,已进入常态化发射模式;

……

商业航天已经成为世界发达国家中备受追捧的新兴产业和战略性产业,具有极强的带动性和前瞻性。谁发展得快,谁发展得好,谁就会最先受益。

11月19日,第五届中国(国际)商业航天高峰论坛在武汉开幕。这场为期2天的盛会不仅汇聚了国内航天领域专家、学者,更有来自16个国家的近40位外宾参会。

商业航天开启“加速”模式,这场盛会不容错过

多个商业航天项目落地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资本投入商业航天,加速了商业航天的产业化进程。与往届相比,本届论坛进一步丰富了产业对接活动。

商业航天开启“加速”模式,这场盛会不容错过

论坛期间,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三院航天海鹰卫星运营事业部在武汉正式推出“航天星云·天基网络地面服务平台”。该平台是一个“卫星即服务”的平台,通过汇聚卫星通信、导航、遥感等各类天基资源,对数据进行存储、管理、处理、分发;通过云端的卫星测运控服务、卫星融合通信服务、卫星高精度位置服务、卫星快速遥感服务,构建从卫星到应用的低专业门槛、弹性收费、一站式的卫星资源应用新模式。

什么是“卫星即服务”?

航天海鹰卫星运营事业部总经理袁鸿翼说,当前卫星资源使用上面临基础设施重复建设多、卫星资源共享难、时间成本高、产业链条长等难题。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变革卫星应用方式,通过统一地面站网将分散的卫星资源聚合,以云化服务的方式便捷地提供到用户,借此简化用户使用卫星资源的流程、降低门槛、提高效率和价值,这种让用户专注于自身业务构建和发展的模式,即为“卫星即服务”。

商业航天开启“加速”模式,这场盛会不容错过

在推介活动中,由航天行云科技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第一座卫星地面站在武汉国家航天产业基地宣布建成,这标志着天基物联网(即行云工程)取得又一阶段性成果。

地面站是卫星通信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基本作用是向卫星发送指令和接收卫星传回的数据。卫星与地面站间的信号传递主要通过电磁波来完成,天线就是电磁波的收发装置。该卫星地面站的核心设备为一副口径4.5米的反射面天线,可实现无人值守、远程控制和自动化运行等特色功能。

武汉卫星地面站可为行云卫星在轨运行提供全天候、实时和高速的数据服务能力,为行云工程卫星星座组网运行奠定了坚实基础。此次地面站的建成也打通了行云工程空间段、地面段和用户段的全链路系统的连接,代表我国首个低轨卫星窄带物联网通信系统具备了试运营服务能力。

商业航天开启“加速”模式,这场盛会不容错过

精彩观点回眸

中国航天基金会秘书长王程:

建议加大遥感卫星数据开放共享力度,通过授权经营、合作开发、国际拓展等灵活的市场手段激活现有海量的对地观测卫星存档数据。

科技部高新司现代服务业与空天处处长郑方能:

未来我们将聚焦在空天探索、导航定位、空间信息处理应用等方向,树立我国在空天领域科技创新重大需求,部署重点任务,为我国航天事业发展技术提供支撑。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林西强:

按计划,2022年前后我国将完成空间站建造,并随后发射与之共轨运行的巡天望远镜,中国空间站作为国家太空实验室将在轨运行十年以上,它支持开展医学、生命科学、材料、新技术等多领域的学科实验研究,在此期间,将进行数十人的上下行运输以及海量的数据处理。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将秉持开放的态度,在空间站、物资运输、载荷研制、数据处理以及载人航天观光等方面进行尝试,探索符合各方利益的参与机制。

中国国家航天局副局长田玉龙:

国家航天局正在加快《中国航天法》的立法进程,其中商业航天的相关政策也列入其中,将重点制定市场准入、商业保险、安全监管等有关内容,将为商业航天发展提供可持续的发展的法律保障。

——END——

经济日报经点科学工作室

记者:姜天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