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山东丨摘掉“穷帽子”改掉“穷面貌”!淄川80后村主任为民开启致富路

编者按:山东,历史厚重。山东,人文荟萃。山东,崇尚变革。山东,活力迸发。近年来,山东实施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加快建设海洋强省,高质量发展全面起势,发展机遇无限!齐鲁网·闪电新闻策划推出“这就是山东”融媒专题报道,将从重大工程、黑科技、旅游、隐形冠军等多角度,展现大美新山东。今天,推出《摘掉“穷帽子”改掉“穷面貌”!淄川80后村主任为民开启致富路》。

齐鲁网·闪电新闻11月20日讯淄川区东峪村,地处山东淄博最大的水源保护地——太河水库上游西岸。东峪村景色虽美不胜收,但出门见山,抬头望山,山山相连。由于道路等基础设施滞后,使东峪村人祖祖辈辈摆脱不了一个穷字,是省“十二五”重点贫困村之一。可谁也没想到,如今这个村却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不仅“摘帽”致富了,更成了周边的小康村的代表。

这就是山东丨摘掉“穷帽子”改掉“穷面貌”!淄川80后村主任为民开启致富路

说起这村里的变化要从80后东峪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张纪帅说起,自驻港部队复员后,经过几年的打拼,此时的张纪帅早已成立公司并有相当可观的收入。但在东峪村原党支部书记的多次请求下,张纪帅最终怀着对家乡的那份眷恋,毅然决然返回家乡。2014年,他以高票当选为东峪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作为土生土长的东峪村人,他立下誓言,一定要带领乡亲们走上致富的道路,把东峪村建成小康村。

这就是山东丨摘掉“穷帽子”改掉“穷面貌”!淄川80后村主任为民开启致富路

要摘掉“穷帽子”,改变“穷面貌”,仅仅依靠上级“输血”远远不够,必须得找准乡村长远发展的道路,增强“自我造血”的能力。2016年,在张纪帅的带领下,经东峪村两委研究讨论,决定依托村内旅游资源发展乡村旅游,但是立志容易成功难,人才、资金、游客资源、配套设施等等,样样短缺。张纪帅没有被困难吓退,既然有了方向,就一步步趟出条路子。

这就是山东丨摘掉“穷帽子”改掉“穷面貌”!淄川80后村主任为民开启致富路

村里缺少人才,张纪帅就多方求援,亲戚朋友熟人,能帮一点是一点;缺少资金,张纪帅就四处“淘换”,从镇上到区里再到市里,张纪帅逢人就“哭穷”,见到政策就伸手。筚路蓝缕,创业维艰,长达两年的时间,张纪帅晚上带着两委班子开会讨论,白天忙着四处奔走联络,发展的路上,翻过了无数的沟沟坎坎,终于连拼带凑,淄博长寿泉乡村旅游有限公司的框架逐渐清晰,“农家乐”、集装箱式休闲房屋、房车基地一步步成为现实;56间齐兵营和200米城墙得到修复,800米旅游道路和1000米林间便道得到硬化;旅游厕所、停车场等配套不断完善。随着乡村旅游设施的不断完善,吸引了大量城乡居民前来休闲度假、观赏山村田园风光,每年接待游客1.2万人次,年可实现村民人均分红500元左右,带动本村农户特色农产品收入人均800元以上。

这就是山东丨摘掉“穷帽子”改掉“穷面貌”!淄川80后村主任为民开启致富路

就这样从“一穷二白”、“致富无门”到“做好山水文章,发展特色产业,建设生态旅游乡村”,四年时光,得益于张纪帅的坚守,以及他与东峪村两委班子的勤勉奋斗,东峪村的变化地覆天翻。400余亩的经济果林、200余亩的有机杂粮开始产出;20余亩休闲采摘园开始结果;200平方米农产品加工厂实现产销一条龙,年创产值30余万元;村内3000余米自来水管路得到升级改造,彻底解决饮水问题;500余人次村民每年享受到了免费查体,免费发放药品,享受到了医院职工家属待遇医疗报销后再优惠50%;村里有了文化活动室、文体广场、阅览室;3500多米的进村主干道彻底改造升级;30余套危房经过整修加固,焕然一新;10000平方米主干道两侧立面改造升级,成为宣传党政方针理论的新阵地;村集体经济显著增长,村民幸福指数不断提高。

张纪帅用军人特有的赤诚和坚韧,扎根农村沃土,多年如一日,用一颗拳拳赤子之心,深谋乡村振兴,着力改变落后面貌,为村民办实事办好事,赢得了父老乡亲们的高度认可,展现了新时期党员的独特风采,谱写了东峪村转型发展的华章。据了解,连续两年,淄川区东峪村在全镇村级考核中名列榜首;2016年,东峪村被评为“山东省旅游特色村”;2018年,东峪村被评为“第五批省级传统村落”;2018年,张纪帅被评为“淄川区十大杰出青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