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传说:徐庶拜主公,天不下雨屋檐滴水

《三国演义》里面,诸葛亮、庞统、徐庶都是水镜先生司马徽的学生。在水镜先生的指点下,诸葛亮、庞统得偿所愿,做了刘备的军师。

按理说,徐庶也该投在刘备帐下,为其效力筹谋划策,可曹操抓住了徐庶的弱点,以徐庶的母亲作为要挟,威逼徐庶投奔北方。从而留下了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的典故。

民间传说:徐庶拜主公,天不下雨屋檐滴水

很多人把《三国演义》当做了历史,其实不然,《三国演义》首先是文学作品,在真正的史书《三国志》上,其实没有徐庶自己的传记,其事迹零散的记载在《诸葛亮传》中。

据《魏略》记载,徐庶和石韬(同为诸葛亮同学)一起主动投奔曹操,官至右中郎将、御史中丞和典农校尉。诸葛亮北伐中原的,得知两位朋友官职迟迟未能提拔,感慨道:“难道是魏国的人才太多了吗?徐庶和石韬这样的人为什么不被重用呢?”

从诸葛亮的言语中,不难看出徐庶并非被曹操胁迫,而是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今天和大家说一说,《三国演义》被刻画成足智多谋的徐庶,投奔刘备的一则有趣民间故事。

民间传说:徐庶拜主公,天不下雨屋檐滴水

徐庶年轻时从师水镜先生司马徽,和诸葛亮,庞统互为同学,感情深厚。

几个人水平不分高下,但各有所长。水镜先生暗暗观察,为他们选定了发展方向,做军师。

一天,水镜先生把徐庶叫到面前说:“你学业已满,得出去找主公,匡扶汉室江山!”

徐庶倒身拜谢,问“谁人才是我的主公呢?”

民间传说:徐庶拜主公,天不下雨屋檐滴水

水镜先生抚须而笑,说:“你在天不下雨、屋檐滴水的地方,遇到一个流离他乡、旋转四方、德布天下的人,便是你要寻找的主公,切切记住!”

徐庶听着有些糊涂,可还是老老实实告别了水镜庄,往北走,边走边打听。草鞋跑烂了几十,还是没找到天不下雨、屋檐滴水的地方。

这天夜晚,徐庶在新野城外溜溜达达,遇上一阵大雨,不得不躲进一个破庙里,听着雨声,不知不觉睡着了。

民间传说:徐庶拜主公,天不下雨屋檐滴水

一觉醒来,天已大亮。徐庶丝毫没感到寒意,感到奇怪:天气这么凉,我怎么睡这么舒服呢?

站起身一看,徐庶发现不知什么时候,自己身上盖了件长袍!四下看看,一个人影也没有。再看窗外,只有屋檐沟的水还在嗒嗒地滴。

徐庶坐了一会儿,嗓子发干,想喝水,侧身看见身边就有一罐水。心里又惊又喜,端起罐子咕咕咚咚喝了个痛快。

徐庶越想越奇怪,这是谁这么细心周到,不光给自己披了衣服,还准备了清水解渴呢?

这时候,一个人挎着篮子,轻手轻脚地走到他面前,从篮子里拿出饭,轻轻搁在他身边。

那人转身刚要走,徐庶一把拉住。仔细打量,只见这个人双手过膝,两耳搭肩,天庭饱满,地廓方圆,一副贵人像。

徐庶心里有了谱,他一伙站起来,问刚才盖袍子、端水的事。

民间传说:徐庶拜主公,天不下雨屋檐滴水

那人笑着说:“我乃刘备,字玄德,西汉中山靖王之后,之前无意从庙前过,见先生靠着庙门睡着了。我怕你着凉,嘴里发渴,肚子挨饿,就给你盖了袍子,端来了水,送来了饭菜。”

徐庶一听“刘玄德”三个字,哎呀一声,立刻联想到水镜生说的“流离他乡,旋转四方,德布天下”,这三句话的头一个字连起来,不正是“刘玄德”吗?

再一想到雨停了,屋檐还在滴水,便认定这人就是要找的主公,当场倒身就拜。之后才有了刘备邀徐庶一道去新野营中,拜他做军师的故事。

民间故事,不喜勿喷。

请关注“酒歌说文”,为您提供更多有趣的传统文化知识以及人文故事。反正不要钱,多少看一点。

民间传说:徐庶拜主公,天不下雨屋檐滴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