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葫蘆的道士(聊齋故事)

背葫蘆的道士(聊齋故事)

從前,有個七八歲的小孩兒,每天拿著個小銅鑼在門邊玩兒。他一邊敲,一邊唱:“噹噹噹,呂純陽——出門碰著個呂純陽……噹噹噹,呂純陽——出門碰著個呂純陽……”

有一天,呂純陽正好路過那家門口,聽那小孩兒唱他的名字,覺得奇怪,他走上前,彎下腰,問那小孩兒:“小孩兒,你唱得真好,這歌兒誰教你唱的呀?”

小孩兒回答說:“從前街上賣花的白牡丹姑姑教我唱的哩。”

“啊?白牡丹姑姑如今在哪兒賣花呀?”

“白牡丹姑姑好久沒來了,不知上哪兒去了。”

呂純陽想了一下,又問:“白牡丹姑姑有沒有跟你說——那呂純陽好不好?”

“白牡丹姑姑說,呂純陽是個大好人,呂純陽呀,是個仙家,會給人看病哩!”

呂純陽一聽很高興:“小孩兒,你伸個手板出來,我給個糖你吃。”

小孩兒聽說有糖吃,高高興興伸出手,只聽見“啪”一聲響,呂純陽在他手掌心敲了一下。

“你幹嘛打我,糖呢?”

“你拿這小銅錘兒,每天在這手板心敲一下,可以敲出一個銅錢,拿去買糖吃。”

小孩兒拿小銅錘兒往手板敲一記,果然,一敲下去,“當”一聲,手掌心跳出一個銅錢。小孩子好開心,馬上又敲一記,又是“當”一聲,又跳出個銅錢來。可是,敲第一記啥事兒也沒有,敲這第二記,手掌心就變紅了,微微有點腫起來,還有點疼了。

“哎——小孩兒,別急別急,你每天只能敲一下哦,敲多了不靈驗。記住了?”

“記住了!”小孩兒樂得蹦起來,他放下銅鑼,撿起銅錢,一溜煙跑去買糖吃。

一天,小孩兒的娘見兒子有糖吃,覺得奇怪:“娃呀,你哪來糖吃?”

“買來的唄!”小孩兒蹦上門邊一塊青石頭,那樣子可神氣了。

“娃呀,你買糖的錢哪裡來的?莫不是偷來的吧?”

“才用不著偷呢,”小孩兒更神氣了,“我自己有辦法弄到錢。”

聽兒子說有辦法弄到錢,娘連忙到青石上把小孩兒拉下來,讓他坐在自己身邊,摟住了,問他說:“娃呀,你把弄錢的辦法告訴娘,好不好?”

“嗯,那會兒天還冷著呢,我在門口敲小銅鑼唱《呂純陽》玩兒,有個人戴個道士帽,背個大葫蘆走過來,他教了我一個法子:他在我手掌心輕輕敲了一下子,從那日開始,我在手掌心敲一記兒,手掌心就會跳出來一個銅錢兒。”

娘一聽,眼睛裡放出光來了:“好娃兒,咱運氣來啦,你碰上呂純陽了。”

娘叫娃兒伸出手掌心,拿那銅錘用力一敲,果然,那手掌心“當”一聲跳出來一個銅錢。

“發財了!發財了!”

背葫蘆的道士(聊齋故事)

娘又再敲一記,又是“當”一聲,娃的手掌心又再跳出一個銅錢。

“哈哈哈,有了這手掌,咱以後可不愁吃不愁穿啦!”

娘拼命敲,一連敲了十幾下,只聽得銅錢叮噹響,那娃兒的手掌心不停跳出銅錢來。

“疼!娘,別敲了,我疼!”娃兒疼得哇哇大哭,拼命掙扎,想把小手從孃的大手裡抽出來,可是,孃的力氣比娃兒的力氣大得多,任憑那娃兒怎麼哭,怎麼喊,他的娘還是緊緊拽住他的手,不停地敲呀敲,敲呀敲。

娘敲出來一大堆銅錢,那銅錢把她自己兩隻腳板都淹沒了。

那娃兒哭啞了,不出聲了,臉色越來越青白了,眼珠子不會轉了,終於,一動也不能動了,他倒在那堆銅錢上,死了。

到這會兒,那娘才急起來,哭哭啼啼跑去找大夫。好不容易找來一個大夫,那大夫給小孩兒把了把脈,搖搖頭:“不行了,脈都不跳了,埋了吧!”

娘“哇”一聲大哭起來:“娃兒呀——娃兒哇——都怪娘,怪娘啊!”

正抱著娃兒哭天搶地呢,從那彎彎曲曲的石巷子走來個江湖郎中,他來到孃兒倆面前,放下大葫蘆:“啥情況,讓我瞧瞧。”

娘見又來一個郎中,只好死馬當活馬醫,把懷裡的娃兒交給他。那江湖郎中摩挲摩挲娃兒的圓腦袋頂兒,又揉揉娃兒紅腫的手掌,那娃兒慢慢緩過氣來,臉色漸漸變紅潤了。

最後,那江湖郎中朝娃兒臉上吹一口氣,娃兒醒轉來,睜開眼睛,望望郎中,又望望娘。

娃兒的娘見兒子又活起來,歡喜瘋啦,她兩手捧起地上的錢,一捧又一捧,一個不落下,全裝到那江湖郎中的大袋子裡,然後她跪在地上磕頭說:“錢都給你啦!千多謝啦,萬多謝啦,多謝大夫你救活我家娃兒啦!”

那江湖郎中哈哈大笑,拎起錢袋,拂拂衣袖,走了。

等他走遠,娃兒坐起身,他張開嘴,好不容易才說出話來:“娘,剛才的郎中,就是那時教我敲手掌心的人哩!”

“啊,呂純陽!”

娘急忙朝那石頭巷子追過去,她裹了小腳,穿著小鞋,心裡再急亦還是走得慢。結果,她連呂純陽的影子都沒見著。

從那天起,小孩兒的手掌心再敲不出銅錢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