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門》:那些勸你生孩子的人從來不會告訴你的事

《生門》:那些勸你生孩子的人從來不會告訴你的事

​畢業之後的這幾年,身邊的同學、朋友、同事陸陸續續步入了婚姻,升級做了父母,走進了新的人生階段。還在戀愛、在單身的也都面臨巨大的催婚、催生壓力,然而,那些催你結婚生孩子的人只會對你讚頌婚姻的美好、養育孩子的偉大,他們只說了這件事美好和幸福的一面,事實上世界上從來沒有哪一件事可以只有美好沒有風險和缺憾的,但有些事他們永遠不會告訴你。

《生門》:那些勸你生孩子的人從來不會告訴你的事

《生門》則通過冷靜客觀的視角,為我們揭開生育這件人人稱頌的偉大行為背後所隱藏的雞零狗碎和一地雞毛。《生門》的攝製組跟拍3年,拍了80多名孕婦,最終選了比較典型的4個呈現在電影中。

《生門》:那些勸你生孩子的人從來不會告訴你的事

夏錦菊,33歲孕6產2,第三次剖腹產,孩子32周早產。由於孩子胎盤前置長在了之前剖腹產的傷疤上,又穿透了子宮肌層進入了膀胱,這意味著去除胎盤後可能會大出血。手術開始很順利,15秒就拿出了孩子,然後孕婦如同之前預料的出現了大出血,出血量達到了2000毫升。醫生與家屬商量要求切除子宮保住產婦的性命,而產婦堅持懇請醫生保住子宮,期間心臟停止兩次,出血量多到相當於全身的血換了4次。幸好她足夠幸運,遇到了醫生高明又非常善良的醫生,保住了子宮和性命。而這個案例中最令人唏噓和感嘆的不是產婦的執拗和危急,也不是她奇蹟般地生還,而是在這個過程中從始至終都缺席的丈夫,而他缺席的原因竟然是在忙著做生意。這位丈夫的想法大概也能猜得到,無非是生個孩子而已有什麼難的?別人也沒見出問題,大家都是這麼過來的。又或者也不是第一次生都有經驗了,沒必要耽誤生意。可是,生孩子遠沒有我們想的那麼簡單,雖然影片選取的都是特殊的案例,但沒有經歷之前沒人能保證自己不是那個案例。

《生門》:那些勸你生孩子的人從來不會告訴你的事

來自雲南的陳小鳳夫婦,懷了一對雙胞胎30周,胎盤前置,沒有醫保。需要住院治療,這對這個本就貧窮的家庭來說是一個難以承受的打擊。丈夫的哥哥東奔西跑四處借款,才勉強籌措到一筆並不富裕的手術費用,孕婦營養不足,夫妻倆連吃水果都不捨得。本應是迎接新生命的歡喜時刻,夫妻倆卻都滿臉麻木的呆看著攝製組的鏡頭。而這才只是為了迎接孩子出生,就已經掏空了家底背上了鉅額債務,以後的人生還那麼漫長,體弱的孩子要花費多少錢才能好好養大呢?醫生問:“情況這麼艱難,雙胞胎生下來該怎麼辦呢?”,丈夫說:“養大了不就好了。”好像養大一個孩子只需要一瞬間,孩子什麼也不用管自然而然就會長大。

老一輩的人,催生孩子的時候總會說生下來就好了,其實這並不是說熬過生這個難關後面就會順順利利毫無波折。這句話背後隱含的意思是你都生下來了,除了養大他還能有什麼別的辦法呢?

《生門》:那些勸你生孩子的人從來不會告訴你的事

影片裡講述的所有這些,還僅僅是生孩子這一個環節可能會遇到的問題,漫長的婚姻與養育孩子的過程中,還有著數不清的難關和辛酸,而這些問題從來都沒有人給我們講過,即使那些催婚催生的人,是親戚朋友,是親生父母。片名叫《生門》,

生育這件事其實既是生門也是死門,跨過去自然皆大歡喜,跨不過去要面對困難的其實也只有孕婦自己一個人,沒有人能替她承擔。儘管如今醫術昌明科技發達,可每年仍有孕產婦在生育這件事情上喪命,誰能保證自己就一定能平平安安沒有問題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