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抄襲店主怒揭“果小云”:本不想追究,看不慣冒充農民博同情

四川蓬溪的劉先生導致“果小云事件”出現了劇情反轉。

雙11前夕因為把4500克,寫成了4500斤,果小云旗艦店一夜“被薅”700萬元。“果小云”一下子得到了很多網友的聲援和支持,訂單大增,粉絲暴漲。

但如網友所言,“瓜吃著吃著就餿了”。很快,劉先生站出來揭露,“果小云”抄襲了自己的店鋪信息。

劇情急轉直下,“果小云”先後發佈道歉信息,並下架全部商品。

劉先生告訴紅星新聞記者,“薅羊毛”事件發生於11月1日,事情發酵在11月7日。11月1日晚上的半個小時內,自己也“被褥”100多單,及時發現後趕緊下架了商品。應該是自己下架後,消費者搜索同類商品,才把陣地轉移到了果小云旗艦店。

為何揭穿“果小云”,劉先生說“看不慣果小云冒充農民身份博取同情”。他說“果小云”連商品信息都是複製的自己的,如何就成了農民?

被抄襲店主怒揭“果小云”:本不想追究,看不慣冒充農民博同情

▲“果小云”關於抄襲商品信息發佈道歉信

被抄襲店主怒揭“果小云”:本不想追究,看不慣冒充農民博同情

▲果小云旗艦店已經下架全部商品

“被薅的本來應該是我”

果小云抄襲我的店鋪信息,連電話也抄了

90後的劉先生不願具名,他說還是寫“劉先生”吧。關於“薅羊毛”事件,劉先生說怪不得消費者,確實是自己把信息弄錯了,責任首先在自己。他以前一直在淘寶開店,與遂寧市蓬溪縣、大英縣多個村子合作,賣水果、蔬菜等,一直到今年8月才開始嘗試運營天貓店。

店鋪最初只上了10個產品,沒有推廣。10月下旬,劉先生調整了商品信息,打算主推臍橙。也是這次信息修改,把4500克寫成了4500斤。

一直到11月1日晚上6點過,劉先生突然發現了問題,但為時已晚,該批次的臍橙在半個小時內已經被拍下100多單,他趕緊做了商品下架處理。劉先生說,也許正是自己下架後,客戶搜索同類商品,最終陣地轉移到了果小云旗艦店。

劉先生告訴紅星新聞記者,接下來兩天,他接到多個客戶電話,提及到“果小云”,他才去網上搜索,發現“果小云”抄襲了自己的店鋪信息。在商品詳情頁面,自己留的電話,也一併被抄襲過去。

“果小云”發佈公告稱一夜“被薅”700萬,劉先生對此並不驚訝,他說一單就是兩噸多臍橙,自己的100多單至少也是兩三百噸,“一算賬嚇死人”。

劉先生說,本來“被薅”的是我,但“果小云”抄襲了自己的店鋪信息,因此“惹禍上身”。

被抄襲店主怒揭“果小云”:本不想追究,看不慣冒充農民博同情

▲劉先生拍攝於2016年的原始圖片

發聲揭穿“果小云”:

本不想追究,但反感果小云冒充農民博同情

事件發生後,果小云旗艦店發佈公告稱:“一晚上店鋪被拍下了幾萬訂單,發不了貨”。並表示店鋪實際負責人是小布,並強調了小布和叔叔的農民身份,“叔倆湊錢開的店,這家店是命根子”。

網絡發酵以後,“果小云”一下子得到眾多網友聲援和力挺。淘寶官方也發佈公告,將“果小云旗艦店保護了起來”。

11月8日,果小云旗艦店重新上架之前被“薅羊毛”商品信息,一天時間該商品銷售便突破2萬單,店鋪粉絲也暴漲數十倍。

也正是這一時期,劉先生站出來發聲,稱“果小云”抄襲了自己的店鋪信息。劉先生告訴紅星新聞記者,自己的“打假”一開始並沒有得到大多數網友的理解,並聲討他“傷口撒鹽”。後來他又到知乎留言,開始引起網友的注意,並最終引發劇情反轉。

劉先生告訴紅星新聞記者,

自己本來一開始並沒有打算髮聲,也沒有要去追究商品信息被抄襲的事情,但“果小云”冒充農民身份博取同情的方式,讓他反感。

劉先生給紅星新聞提供了商品原圖,他說這些照片是自己2016年拍攝的,這次上架天貓店,還沒來得及推廣。如今這些照片被複制到了果小云旗艦店,並一下子將其包裝成農民,這讓他難以接受。

被抄襲店主怒揭“果小云”:本不想追究,看不慣冒充農民博同情

▲“果小云”抄襲劉先生的店鋪

曾接到果小云方來電:願賠500元

業內人士稱“果小云”涉嫌店群經營模式

11月11日晚和12日,劉先生先後接到代表“果小云”的張鋒的電話,在表示歉意的同時,對方提出給予500元的賠償。

11月19日上午,紅星新聞記者撥通張鋒的電話,其表示最近都在做售後賠付事宜,很忙,大概要等個把星期才能告一段落。他不願多說,稱最近被記者盯上了,過段時間會給予具體回覆。張鋒聲音很小,言語中顯露疲憊。

有媒體報道,張鋒承認無自有果園。“果小云旗艦店”在天貓認證公司為北流市鑫果生態農業有限公司,股東及法定代表人為覃某和趙某某,二人各持股50%。

據媒體查證,覃某名下有9家公司,其中7家在廣西。而張鋒和覃某關係特殊,二人在多家電子商務公司、日用百貨公司控股、擔任法定代表人和高管。

所謂的“小布”及其“叔叔”一直未曾露面。

一位不願具名的業內人士告訴紅星新聞,果小云旗艦店有店群經營模式的特徵,就是隻做店鋪,不做後端,一個人就管理兩個甚至更多店鋪,商品大部分通過軟件從其他商家複製,產生訂單後,用小號在原商家下單,直接發貨給消費者,吃其中差價。

該業內人士介紹,店群模式轉嫁了風險和成本,並給原有商家帶來危害。比如劉先生,貨賣出去了可能是虧錢的,因涉及促銷返利等,同時沒有得到任何的搜索權重,重複下單還可能帶來刷單的風險。而劉先生的商品上架,還需要各種成本,發貨的物料、壓貨、推廣、運營、客服、拍攝和美工等。

張鋒未在電話中回應有關店群模式的問題,紅星新聞多次聯繫天貓客服,但客服人員在要求記者提供記者證編號和電話號碼後,未給予正面回應。

上述業內人士表示,店群模式在電商領域並不鮮見,這是一層“窗戶紙”,很多人不知道,知道的人不願說。

被抄襲店主怒揭“果小云”:本不想追究,看不慣冒充農民博同情

▲11月18日下午,劉先生到黑白溝村走訪

對方說“多個敵人,不如多個朋友”

他沒要賠償,怕惹是非

劉先生沒有要張鋒的賠償,之後也沒有再有聯繫。張鋒在給劉先生的電話中表示,“多個敵人,不如多個朋友”,對此,劉先生還有些隱隱擔心。

劉先生說,他本來不想捲入這個事件,害怕惹上是非。他至今不願公佈自己的身份和店鋪信息,“萬一被別人惡意下單或者差評、投訴,就麻煩了。”

特別是新開的天貓店,是朋友曾軍出資支持開的,曾軍是蓬溪縣金果子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在蓬溪縣吉星鎮有三四千畝觀光果園。

劉先生介紹,自己2015年從成都回到遂寧,開始做電商,與多個貧困村建立合作關係,賣水果、蔬菜等。蓬溪縣黑白溝村村主任蔣方勝向紅星新聞證實,劉先生與該村村民的合作始於4年前,最開始簽訂了代銷協議,之後合作緊密後便沒有再籤合同。

11月18日下午,劉先生去黑白溝村瞭解枇杷今年開花情況,並計劃請一名農技員指導村民。他說,做了好幾年,慢慢提升品質,形成品牌,他給農民搞過多次培訓,從施肥護果到採摘包裝,都要挨著給村民講解。

蔣方勝介紹,黑白溝村300多戶村民,大部分外出務工,目前有100多戶跟劉先生建立了合作關係,主要銷售仙桃、枇杷、沙田柚等水果。紅星新聞證實,除了黑白溝村,劉先生還跟蓬溪、大英多個村子建立有長期合作關係。

劉先生至今還沒有處理完“被薅”的100多單售後賠付,他說目前損失了1萬多元,大部分已經退單賠款,但也有客戶開價500元了事的,也有沒有談妥的,給予了店鋪投訴。

劉先生說,自己已經花了好幾年心血,這店鋪才是自己的“命”,除了身後的農戶,還有這次支持自己的曾總,他說以後只能越做越好,不能就這麼“黃了”。

紅星新聞記者 楊靈 攝影報道 部分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