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宣佈開源“河圖”引擎,這幅“圖”將引領數據衝破三堵牆

“我們認為現有的IT架構,滿足不了數據增長、存儲資源以及應用需求的矛盾,所以我們提出了重構數據基礎設施,希望打破以前的邊界。”今日(11月19日),華為Cloud&AI產品與服務總裁侯金龍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等媒體採訪時表示,華為的數據基礎設施預計在一到兩年內能夠完全準備好,以迎接智能時代的到來。

今日,華為在“2019全球數據基礎設施論壇”上,正式發佈數據基礎設施戰略,同時開源數據虛擬引擎“河圖”,計劃融合存儲、大數據、數據庫、AI,圍繞數據的全生命週期,讓數據的每比特成本最優、讓數據的每比特價值最大。

華為智能數據與存儲總裁周躍峰受訪時稱,我國的數據基礎設施相對先進發達國家仍有差距。“華為的鯤鵬生態擁有昇騰芯片基礎、也有高斯數據庫,還有一個很好的架構,但實事求是地說,要能夠和Oracle的數據庫性能全面媲美,我們還需要一些時間。”

打破“三堵牆”,實現數據更大價值

兩個月前,華為在其全聯接大會上發佈了“一雲兩翼雙引擎”的鯤鵬計算產業佈局,希望打造開放的產業生態,提供最強的算力基礎。

兩個月後,華為在“2019全球數據基礎設施論壇”上對計算戰略作了進一步的詳細規劃。11月19日,華為Cloud&AI產品與服務總裁侯金龍正式發佈數據基礎設施戰略,完善“一雲兩翼雙引擎”的其中一翼——智能數據與存儲領域。會後,侯金龍在接受包括《每日經濟新聞》在內的媒體採訪時表示,“進入智能社會之後,數據是最重要的,各行各業的數據都在爆發式增長,怎樣讓數據真正發揮價值是最大的難題。”

以深圳為例,深圳一個城市有200萬個攝像頭,每天將產生80P數據,存30天,就是2400P,再擴展至365天,將成為海量數據,加上現在視頻從1080P發展到4K、8K,就算是同一段視頻,傳輸的數據量也將翻倍。

侯金龍表示,華為的數據基礎設施預計在一到兩年內能夠完全準備好,以迎接智能時代的到來。在智能時代,“數據是生產資料,算力是生產力,海量的數據將會驅動企業的生產渠道和生產流程改革。”

华为宣布开源“河图”引擎,这幅“图”将引领数据冲破三堵墙

華為Cloud&AI產品與服務總裁侯金龍(右)、華為智能數據與存儲總裁周躍峰(左)接受媒體採訪

為了屏蔽數據類型差異、地域差異、語法差異,華為推出了數據虛擬化引擎“河圖”。“河圖”的命名背後蘊含著華為對這款產品的寄望,“大禹得河圖後始見清明”,傳說大禹得到河圖以後掌握了複雜的山川地貌,順利完成治水大業。華為也希望“河圖”引擎讓數據治理和使用更簡單。

據介紹,“河圖”引擎主要有四個核心能力:統一目錄、統一接口、統一數據、統一安全。分別解決企業找數難、取數難、用數難以及數據安全與合規問題。

實際上,“河圖”引擎與騰訊、阿里等所做的數據中臺架構類似。所謂數據中臺,馬雲曾將其比作“發電廠”,而數據則是“石油”。具體來說,就是通過數據技術,對海量數據進行採集、計算、存儲、加工,同時統一標準和口徑。

侯金龍認為,這些企業所做的數據中臺工作都僅侷限在應用層面,一直致力於讓各行各業怎麼好用。“但數據怎麼存,是我們在考慮的事情”,侯金龍表示,以前數據存儲都是適用的不同系統,這樣會出現高成本低效率,華為首先想要打破這堵牆,統一管理一份數據,減少相互之間的拷貝,另外還有數據庫和存儲的牆,以及大數據和存儲的分配牆。“我們希望這種基礎設施的重構,讓每個比特的成本更低,信息的價值能夠發揮得更好。”

替代Oracle是GaussDB的目標

在華為的數據基礎設施中,GaussDB是核心的產品之一。周躍峰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雖然華為的數據基礎設施戰略現在開始對外,但在華為公司內部,已經做了很多年了。

今年5月15日發佈的高斯數據庫,在內部研發環節經歷了近10年,內部使用已經5年。全球電信計費系統、招商銀行等合作伙伴也有了一段時間。

“即便如此,我認為還欠打磨。”周躍峰直言,“華為的鯤鵬生態擁有昇騰芯片基礎、也有高斯數據庫,還有一個很好的架構,但實事求是地說,要能夠和Oracle的數據庫性能全面媲美,我們還需要一些時間。”

Oracle是甲骨文公司推出的一款關係數據庫管理系統,一直處於行業領先地位,周躍峰表示,“我們的數據庫目標就是Oracle,甚至說替代Oracle”。

不僅僅是高斯數據庫這一個產品,相較於發達的國家,我國的整體數據基礎設施還有差距。“在交通和通信的基礎設施領域,包括互聯網的應用創新,中國是領先的,但是我們一旦從數據基礎設施這個角度來看的話,我們還是千瘡百孔。”周躍峰表示,“‘5·16’(當天華為被美國列入實體清單)之後,我們有切膚之痛,我們有系統,但是紅色警戒這樣的遊戲也不能跑在鴻蒙上,高斯數據庫在國內可以說是領先的,但也仍然有很多基礎的問題要解決。”

基於此,華為設置了兩個100萬元的獎勵,用於打造自動駕駛的數據全生命週期處理和極致性價比的數據存儲。

每日經濟新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