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理!既鼓励发展规模化养猪,也支持农户散养猪,转发助威

发展规模化、集团化养猪模式,是现代养猪业的发展大趋势,但也并不是说就该严禁农户散养猪了。

凡事要以从实际出发为准,不可盲目照搬国外的养猪模式,可以拿来有甄别的选择,使用适合自己的,取别之长,补己之短,因己因地制宜为佳。

即使全球主要生猪养殖大国,在完成养猪规模化以后,仍存有一定的家庭养猪户,由于我国农村人口基数大,同比国外这个农户散养猪的数量还会更多,所以,鼓励发展规模化养猪的同时,也支持农户散养猪,完全在理。

在理!既鼓励发展规模化养猪,也支持农户散养猪,转发助威

业内认为,中小养猪户加入到复产增产的队伍中,也是对过去片面强调规模化养殖的纠偏。在中国,养猪业表现出明显的“大行业、小公司”格局,虽然规模化养殖是未来的趋势,但规模化养殖并非一时半会就可以做到。

中国生猪预警网首席分析师冯永辉表示:“我国的集团化养猪达到20%,养猪业才趋于成熟,达到50%才算真正成熟。”像美国年出栏1亿头猪,只需要2万个生产单位,平均一个生产单位都在5000头以上。

2018年,中国规模养猪20强生猪出栏合计约6770万头,约占中国生猪出栏总量的10%。从公开数据可以看出,国内的规模猪场猪肉供应量占全国比重不足20%,绝大多数还是靠散养户供应。

稳定生猪生产,保障猪肉供应,事关“三农”发展、群众生活和物价稳定的关键。所以,不管黑猫还是白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一样的道理,当下来说,不管是规模化养猪,还是农户散养都是很关键的。

在理!既鼓励发展规模化养猪,也支持农户散养猪,转发助威

由于非瘟疫情本身的复杂性特征,突如其来的疫情在影响未来猪周期走势的同时,也将对整个行业产生更为深层次的影响。比如,近年来出现的“南猪北养西进”战略布局,以及延续多年的全国“活猪大流通”格局都因此受阻。

面对当前的局势,业内的共识是,非洲猪瘟将常态化,短期内难根除;活猪跨省禁运常态化,即使无新增疫情,也很难放开;活猪运输向冷链运输转变是大势所趋;“南猪北养西进”规划调整,产销区重新布局;屠宰产能重新布局,由销区向产区转移,小屠宰场面临整顿关闭。

随着养殖格局的变化,规范化养殖场比例会进一步提高,将会大力布局种猪、饲料、养殖、加工的全产业链。

按照目前公告来看,未来五年,我国年出栏超过1000万头生猪养殖集团将超过5家;年出栏生猪100万头以上企业生猪出栏量将较2018年翻一倍以上,占全国生猪产能2成左右;年出栏500头以上的规模养殖,占全国生猪出栏量提升至8成左右。

尽管如此,农户散养也不容忽视。

在理!既鼓励发展规模化养猪,也支持农户散养猪,转发助威

一直以来,养猪业都是我国农民增收的主要渠道之一,同时也是解决农村劳动就业的重要产业。目前,我国每年生猪出栏量在7亿头左右,虽然近年来规模养殖户大幅提升,但中小散户仍是我国生猪养殖的主要构成部分。

要鼓励种养结合和粪污处理同步,清除农户养殖的环境隐患。充分发掘种植业对养殖业粪污的承载优势,鼓励粪肥还田,引导养殖户和种植大户、家庭农场相互协作,统筹资源。

有条件的,结合实际情况,综合回收本地区养猪粪便,制定有机肥发展计划,对现有的猪场,推行庭园立体生态农业模式,实现良性循环,还有条件的地区还可以发展林下养殖。

总的来说,通过对发展规模化养殖,和农户散养猪两个方面发力,是快速恢复生猪产能的一件要事,也是利国利民的好事,有关方面的政策和力度也多向这方面倾斜,落到实处,让猪肉的菜蓝子掌握在自己手里,国家才能放心,人民才能安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