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回顾 新立城小街今昔

史料中关于新立城小街的记载很少,仅在《长春县志》中有寥寥几笔。长春厅衙署设在新立城时,小街东西长约0.5公里,两旁有小杂货店、手工作坊等数十家。到光绪年间,这里有杂货店、药铺和各种手工作坊等共40余间房,逐渐发展成一座小集镇。当年在新立城小街还有一些老庙宇,比如东北角有“城堡庙”,西南角有“关帝庙”,街中部有“娘娘庙”等等,均已拆毁。

清道光五年(1825年),长春厅衙署向北迁至宽城子。其原因有二:一是新立城位于下辖五乡的南端,距五乡较远,交通不便;二是新立城地处低洼河滩,当时伊通河水时常泛滥,殃及衙门和附近居民。

据《长春县志》记载,自长春厅衙署迁至宽城子后,新立城“从此遂降为市镇矣”,清光绪年间为“最繁盛时代,后渐次仅存小本营当数家”。文献中记载的杂货铺之类的房舍均集中在今小街西南面街道两旁,排列长百余米,共40余间。这些房舍中建筑年代最早的为清代,以后又陆续有所增建。这些房舍均为弧形平顶,青砖构筑,比较矮小。如今有的经过修缮,改用红砖挂面,但主体结构并未改动。

新中国成立后,新立城成为一个小集镇,上世纪60年代为公社政府驻地,由驻地聚落而得名,称新立城人民公社。那时的小街是很热闹的集市,每逢农历三、六、九,附近十里八村的农民都聚到这里赶集,出售自家的农副产品。到上世纪70年代以后,公社迁移,这里便萧条下来。1994年,长春市政府在小街南复建了占地面积12万平方米的长春厅理事通判衙署仿古建筑群,供人们参观、访古。

今天的新立城小街虽没有昔日那般热闹,但农民的生活越来越好,新立城水库旅游区、西山滑雪场、长春厅仿古建筑群等将随着时代的发展,为小镇带来新的生机。

(由吉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提供)信息来源:长春日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