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覺慢阻肺治療效果不佳?可能是這幾個原因

  國際權威醫學雜誌《柳葉刀》首次公佈了我國學者完成的大規模人群研究“中國成人肺部健康研究”的首項成果,數據顯示,我國慢阻肺患者人群約1億,20歲以上成人的慢阻肺患病率為8.6%,40歲以上則達到13.7%,60歲以上的人群患病率已超過27%,年齡越高,慢阻肺患病率越高,同時男性患者為女性的2.2倍。

  也就是說,慢阻肺已經成為與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疾病並駕齊驅的健康殺手,構成我國重大疾病負擔。

  所謂慢性病,旨在一個“慢”字,其發病過程和治療過程的共同點就是慢,那麼是哪些原因導致慢阻肺的治療進程如此緩慢呢?今天小樂就給大家分享一下慢阻肺過程中導致療效不佳的8個原因。

  1、忽視早期症狀

  慢阻肺號稱“沉默的殺手”,起病早期症狀往往比較隱匿,很多患者在早期幾乎沒有不適的感覺,或僅有活動後氣促、晨起咳嗽咳痰等症狀,容易被人們當成年老體弱的表現,從而被忽視。當患者求醫時,疾病常常已經進展到中度以上,延誤了最佳治療時機。

  慢阻肺是一種慢性疾病,與其他慢性疾病相同的是,它同樣需要長期規範的藥物控制。慢阻肺主要分為“急性發作期”和“緩解期”,不少患者在“緩解期”由於症狀有所控制,就覺得疾病情況好轉了,或者由於擔心長期用藥可能存在副作用等原因隨意減量或者停藥,這些都有可能會誘發患者疾病的急性加重。

  3、忽視肺功能檢查

  很多患者認為只在疾病診斷時進行一次肺功能檢查就足夠了,而忽視了之後的複查。實際上,肺功能檢查除了幫助醫生診斷疾病,在判斷患者疾病進展及預後、評價治療效果、調整治療方案等方面都發揮著巨大作用,因此即便在診斷慢阻肺以後也要定期複查肺功能。

感覺慢阻肺治療效果不佳?可能是這幾個原因

 4、濫用藥物

  很多患者對自己的疾病不夠了解,存在濫用抗生素或者盲目聽信一些“偏方”的現象,而忽視了正規治療。實際上,濫用抗生素會造成細菌耐藥,而“偏方”裡還可能含有一些不明成分或激素類成分,造成病情加重或出現其他一些併發症。

  一些患者認為慢性阻塞性肺病即使堅持治療,也只是改善症狀及避免病情惡化,並不能除根,因此不能積極配合治療。還有一些患者對治療的期望值過高,經過一段治療後沒有看到顯著效果,便喪失治療的信心。事實上,對於慢性阻塞性肺病這類慢性疾病,專家給予的治療方案中就包括長期用藥計劃,患者應正確認識慢性阻塞性肺病治療的長期性,增強治療疾病的信心。

  6、缺乏自我保護意識

  感染是誘發慢阻肺急性加重的重要原因,而每次急性加重都會使患者的肺功能遭受嚴重打擊。但是有很多患者在緩解期自我保護意識不夠,不能做好自我保護,使細菌、病毒乘虛而入,造成疾病的反覆發作。

  7、忽視康復鍛鍊

  有些患者因為存在活動後氣急或者憋悶的狀況,所以就放棄了運動,這種做法也是不對的。實際上,合理運動和呼吸鍛鍊可以很好的提升患者的運動耐力及肺功能,慢阻肺患者可以循序漸進的選擇如散步、打太極拳這一類比較平緩的方式運動。

  8、營養不良

  慢阻肺患者一方面胃腸功能相對較弱,對食物的消化和吸收比較差,另一方面呼吸肌耗能增加,對營養需求加大,所以如果不注意加強營養,久而久之就會出現營養不良的情況。營養不良會導致患者呼吸肌力量減弱以及抵抗力下降,更加不利於疾病控制

  此外,專家建議居家治療可以使用醫療器械進行輔助治療,如氧療、無創正壓通氣治療等;

  需要吸氧的患者

  1.PaO2≤55 mmHg或SaO2≤88%;

  2.PaO2在55~60 mmHg之間或SaO2為89%,並具備以下條件之一:肺動脈高壓、右心衰竭、繼發性紅細胞增多(紅細胞比積>55%)。

  符合以上兩條中任何一條者均可進行長期家庭氧療。

  氧療時間:每天>15小時。

  氧療方法:一般採用鼻導管,流量1~2升/分鐘。

  氧療目標:氧飽和度在90%以上,氧分壓在60 mmHg以上。

  此外,慢阻肺II型呼吸衰竭的患者,由於存在二氧化碳瀦留的現象,需要使用家用呼吸機進行家庭無創通氣治療。

  經廣州和普樂呼吸機研發中心證實,無創正壓通氣(NPPV)也就是家用呼吸機治療可以有效提高患者血氧濃度,有效緩解及預防高碳酸血癥,降低患者呼吸負荷,減少急性發作住院次數,提升慢阻肺患者的生活質量。

  選擇呼吸機時,儘可能選擇具備定容功能的呼吸機,定容功能可以通過設定目標潮氣量的方式,使慢阻肺患者始終保持足夠的分鐘通氣量,長時間滿足患者的氣體交換需求,改善二氧化碳瀦留等情況。目前具備定容功能的無創呼吸機不多,有港資品牌和普樂、澳大利亞品牌瑞思邁以及美國品牌飛利浦等。

  我是和普樂,關注我,對自己的睡眠呼吸健康負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