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中的苏军装甲部队,从防守到反攻,作战手段可谓相当出色

面对战场上的敌军,除了要有灵活的进攻战术,牢固的防御工事同样不可或缺。在苏军的防御作战行动中,设想了多种装甲部队使用方案。

二战中的苏军装甲部队,从防守到反攻,作战手段可谓相当出色

二战时期的苏军

即前沿战术防御由坚固的工事和纵深梯次配置的战线构成,由大规模炮兵和反坦克火力提供支援。坦克用在敌人可能的攻击方向上,为步兵提供反坦克火力支援,并在局部反攻中充当先锋。在战役水平上,苏军大量的坦克和机械化部队将作为第二梯队部署在后方纵深地区。

这些坦克的任务包括两部分。第一是防御。如果敌人突破了主防线,第二梯队的装甲部队将向前推进实施反击,以收复前线。第二是进攻。苏军防御作战的主要目标是以其纵深战术防御来消耗敌人主要攻击部队的力量,为第二梯队的坦克和机械化部队实施反攻创造机会。同时反攻的目的也不仅仅是收复前线,而且是要把攻击扩展到苏联领土之外敌人的后方,给敌人致命一击。这种打法对敌军来讲可以说是出其不意的。

二战中的苏军装甲部队,从防守到反攻,作战手段可谓相当出色

T-34中型坦克

按照这种方式,苏军的防御和进攻行动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在这种关系中,首要的是创造条件,实现由防御到进攻的无缝隙转换。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库尔斯克战役中的作战行动,就是苏军在进攻前以坚固防御来消耗掉德军进攻主力的典范。

二战中的苏军装甲部队,从防守到反攻,作战手段可谓相当出色

网络摘选库尔斯克战役图

库尔斯克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苏德战争中,德国与苏联于库尔斯克爆发的一场大型会战,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规模最大的一场对攻战役,同样也是德军最后一次对苏联发动的战略性的大规模进攻,意图通过对苏军造成大量伤亡从而全面夺回战略主动权。在此战役中,双方共投入了超过268万名士兵和6044辆坦克。(数据借鉴于二战历史资料)

然而值得一提的是,由于苏军事先就已获取德军要进攻的情报,因此提前建立了三道纵深梯次防御线来抵制德军的进攻。当然,这个消息同样被德军第9集团军司令莫德尔发现,并认为当前已经失去最佳的进攻机会,应该放弃这次进攻。但在德军其它指挥官的建议下,希特勒虽然显示出犹豫但最终还是同意了进攻计划。

二战中的苏军装甲部队,从防守到反攻,作战手段可谓相当出色

库尔斯克战役中的德军坦克

可战争的结果是,苏军利用精心设计的纵深超过100英里防御线,消耗了德军大量的兵力,并促使希特勒最终取消了进攻开始撤退。此时的苏军虽然同样伤亡惨重,但还是决定立刻发起反攻,在德军惨重,士气崩溃的情况下,给予了其沉重的打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