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文明一直重复着破与立,“中庸”才是推动历史向前的解决之道

坊间五千年:来自四邻八坊、涵盖上下五千年的奇谈史趣及文化话题

人类自形成社会以来,“规则”就随之诞生;不过纵观人类社会的文明发展史,所有规则似乎都是为了“被打破”而生的,规则坏了怎么办呢?于是又会诞生一种“立”的规则用以保持平衡。

然后,社会文明就在发展过程中一直如此破了再立、立了再破,归结起来后,我们发现,原来这就是老祖宗的“中庸之道”!

社会文明一直重复着破与立,“中庸”才是推动历史向前的解决之道

司马光“砸缸”虽不成立,其实它是古代破与立的一种教育手段

“中庸”不仅是我国古代的唯心哲学观点,它更是跨越儒与道、东方与西方的一种人类社会共同法则,如果古今中外尚有一种法则迄今都没能被打破、那就是“中庸”。无法被打破的法则,术语上可称之为“真理”,可是现在无人称“中庸”为一种真理,这其实也是一种破与立的法则在作祟,因为西方总有人不愿承认我国的这套东西,但现实是、西方人被打脸了几百年,“中庸”却一直发挥着它的历史作用!

那么,“中庸”是如何体现在社会文明的发展过程上呢?

在很早很早的原始社会时,人们就会因争夺某样东西打起了架,所谓“弱肉强食”,打赢的一方自然就会获得更多的社会资源。然后,输的一方可能是因为个头不如人、他们肯定不甘心就这样失去资源的平衡,于是较弱的一方就研究出一种在打架过程中“四两拨千斤”的方法,这就是格斗术、也就是被我们称之为“武术”的东西。

社会文明一直重复着破与立,“中庸”才是推动历史向前的解决之道

格斗术的不断发展,其实是基于中庸的“制衡”之道

有了格斗术,个大的人就未必能在打架过程中保持常胜了,最后,资源共享又回到某种平衡状态中。从“个大打败个小”到通过格斗术保持一种平衡,这就是一种“中庸”的解决之道、也是一个破立过程。这过程中诞生了“武术”,社会文明也由此被推进了一步。

当然,你有你的三板斧、我也会有我的夺命剪刀脚;就“格斗术”本身而言,它也一直存在着破与立的过程。当某种格斗方法不再实用时,总是会出现更新的方法来实现新的平衡,没有这样的“解决之道”,金庸的武侠小说也就不知还能基于什么去写了!

当打架上了一个数量上的层级,就变成了战争。

一开始,战争也是有规则的,这样的规则就用来平衡强弱悬殊的两方实力偏差。比如一帮小孩子去跟大人打仗,不用打就输了,所以必须有规则去限制:大人不能把小孩都杀掉。以上说法只是一种比喻而已,具体法则,早年的《周礼》中有许多规矩,以至于宋襄公在“泓水之战”中就打了败仗。

社会文明一直重复着破与立,“中庸”才是推动历史向前的解决之道

宋襄公的“仁义”之师既是笑柄、也是引发破与立的历史契机

宋襄公倒不是败在实力上、而是败在了规则的“破与立”上,作为敌方的楚军显然较早地破坏了《周礼》中的法则。

楚国敢于挑战周天子的权威去打破《周礼》中的战争法则,那自然有它自己在诸侯中总被蔑视的原因,不过“泓水之战”却引出了该“墨守成规”还是该随机应变的新问题。既然楚国破坏了这法则也没啥事,那么大家似乎都不用再以周天子是瞻了,于是我国诞生出了“兵法”:通过阴谋诡道去赢得战争,从此就成了战争中的新法则。

“盗亦有道”,“诡道”也是道;当大家都在战争中用上了“诡道”,那么还得去划出个道道来实现战争双方中的平衡,这就是“战争法则”。此法则虽一直有变化,不过当中的“不杀降、不杀来使”等条例就一直被世界各地沿用至今,因为它们都属战争中的”中庸之道“,目前还没有哪个国家敢于彻底破除。

社会文明一直重复着破与立,“中庸”才是推动历史向前的解决之道

您先开枪......还是您先.....不,应当是您先

几千年前的“泓水之战”(前638年)就已破除了刻板的“战争礼仪”,不过,发生在1754-1763年的欧洲“七年战争”中,英法军队初对敌时却又因“过于绅士”、双方神叨叨地“您先开枪”礼让了半个多小时,最后“首破规则”的英方就因开出了第一枪、一下子赢得了首场战争。

西方人总是瞧不起我国的“中庸”,两千年后他们还不是重复了“泓水之战”中的破立过程?欧洲的“战争法则”也正是在这样的过程中不断被打破与重建,“兵者,诡道也”同样适用于西方战争,不过却比我国晚了两千年,这也是东西方社会文明进度的区别。

另外,西方的“中庸之道”多体现在法治和国家制度上,我国的“中庸”则在数千年来深入民间、针对个人修为,这或许也是东西方对它的理解形成差异的所在。

在战争以外,同样的破与立一样地体现在社会生活当中。

社会文明一直重复着破与立,“中庸”才是推动历史向前的解决之道

老子的“水至清则无鱼”成了现实里中庸的普世之道

我国古人一直崇尚高洁、认为“清水出芙蓉”,但破立法则使然,最后还是“水至清则无鱼”成了现实中的实际应用状况,这也是一种“中庸”。还有“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其实也是一种抗拒绝对化的中庸理念,因为“中庸”不会让人走进绝路、它的存在目的就是提出“解决之道”、哪怕仅是精神上让人感到愉悦和光明。

同样的理念,在我国文化上是体现得淋漓尽致的;当你打开成语词典,人们会发现几乎所有的词语都存在“破与立、正与反”的两面。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事、什么时候该说怎样的话,成语词典中都给出了完整的指引。

沮丧者在败后说“成王败寇”,鼓励者则可以说“不以成败论英雄”;书生们说“书生不出门、能知天下事”,践行者们则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其实所有说法都有着它的独特语境,只看什么时候该破、什么时候该立。

社会文明一直重复着破与立,“中庸”才是推动历史向前的解决之道

语境不同,同一意思的表述也绝然相反

在“中庸”的调和下,人类社会发展到商品经济时代,商业行为也已不再是简单的、基于商业法则的单纯交易行为,而是成了一种“智商博弈”,用今天的话说就是“情商”。

商业交易中比智商,就好比古代打架时比个头大小一样,在大家的“智商优势”都彼此彼此的情况下,“情商”就好比格斗中的武术、战争中的兵法,一下子就将整个过程拉入了新的高度。

“情商”本身不存在褒贬含义,由于规则是用来破的,于是不断有人利用各种破立法则突破社会文明的规则上限,比如商业行为中的行贿、投其所好、钻律例空子等等。为了规范商业行为,世界各地都出台了自己的商贸法则,而且这些法则一直都处在“与时俱进”中,这就是通过“中庸”来进行破与立的弥补、目的是让商贸双方都能获得更多的平衡。

社会文明一直重复着破与立,“中庸”才是推动历史向前的解决之道

小李,情商不错哦!

中庸之道的理论基础是“天人合一”,这也是儒家和道家思想交合的一个所在。我国古代两大派思想都共同强调的理念自然有着它的人性基础,不管东方西方,人类文明的核心不外乎就是“天与人”而已。

从最原始的人类干架到各种人类间的相互行为,古语都云“人在做、天在看”,看似悬乎的谵语实际上无时无刻都体现在我们的生活当中。

从“中庸”角度看,历史是不存在“开倒车”一说的,历史永远只会向前。在“向前”过程中,所谓的“开倒车”其实正是“中庸”在发挥着它的调和作用:当事情过于激进了,不妨返回几步;当社会发展停滞了,又可以出现新一轮的“破与立”。

社会文明一直重复着破与立,“中庸”才是推动历史向前的解决之道

中庸下的“开历史倒车”可以理解为一种慢三舞步

社会文明的反复破立背后,其实都有“中庸”在平衡着当中的一切。

当代有国学专家说“国学其实充满糟粕、没啥好学习的”,糟粕的另一面何尝不都是精华?万物存两面、调和存中庸,光是一个“中庸”就已被我国古人及全世界应用了几千年,国学真“没啥好学习”的?

“坊间五千年”将坚持内容100%原创(部分图片来源网络,若存疑义联系即删),持续为大家输出选题丰富的原创文章。本号文字均亲自码出,观点为个人见解,绝无任何映射行为,欢迎订阅转发及评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