薇婭是怎麼成為淘寶第一主播的?

有一次在廣州太古倉跟好友聚會,朋友詢問生意如何,她回答生意不好,朋友語帶驚訝地發問:“都虧幾年了,你還沒虧完啊?”

1000份蛋糕幾秒鐘就售罄。此後,不光是蛋糕廠家,零食界的同行們都看到直播的希望,做豆乾的來了,做麵包的也來了。

薇娅是怎么成为淘宝第一主播的?

2019年4月16日, 杭州,九堡街道,薇婭在直播時介紹一款毛巾。 (視覺中國/圖)

2019年11月15日凌晨,此時等待薇婭下播的,除了她的老公董海峰,還有供應商和媒體人。

薇婭比視頻中見到的更削瘦,她語速偏快,毫無倦意,眉眼間盡是熱情,天生具備與陌生人打交道的能力。

2018年,薇婭全年直播間引導交易量27億元,雙十一直播間成交額3.3億元,單場直播最高觀看人數800多萬,合作品牌數量超過5000個。

薇婭在廣州的直播間位於佛山市南海區九和總部基地。深夜的九和基地四下無光,偶有幾輛車路過,藉助車燈才依稀看到基地大門的模樣。二樓明晃晃的工作室和窗外的夜色恍如平行世界。

在換季的當口,直播間裡的秋冬衣服最好賣。薇婭和助手琪兒兩人輪流試穿,對著鏡頭賣力講解。直播結束後,薇婭緊接著會面對兩個採訪,並將於凌晨四點動身前往長沙開展扶貧活動。這樣的生活,公司的員工早已習慣。

在公司裡,薇婭被喚做“姐”。助播琪兒告訴南方週末記者,合作的直播從沒有任何腳本,她們就像兩個閨蜜在閒聊分享。兩人通過直播傳達給觀眾的,也是這種朋友間陪伴的感受。

“有些事想起來就後怕”

助播琪兒和薇婭的緣分不是從2016年開始,而是在2005年。當時還沒有薇婭,只有黃薇。

2005年,還在上六年級的琪兒和媽媽一起看了安徽衛視的一場綜藝比賽。正是在這場比賽上,琪兒見到一個長得好看、唱歌好聽的女孩——黃薇。當時,琪兒跟媽媽打賭,這女孩一定可以在比賽中走到最後。

果不其然,這個叫黃薇的女孩和她的夥伴一舉摘得這檔節目的冠軍,並迅速被環球唱片簽約,成為陳奕迅、潘瑋柏的師妹。此後兩年裡,薇婭先後轉戰兩家唱片公司,也發了歌。

升入初中的琪兒,發現偶像黃薇的弟弟奧利竟是自己的同班同學。因為黃薇,兩人的話題也越來越多。

薇婭在這段歌星路上沒有走太遠。她回憶起當年在聚光燈下出道的日子,輕描淡寫稱之為一個“少女夢”。

她說,離開演藝圈的根本原因在於她不想陷入身不由己的境況中。

娛樂圈就像薇婭生命中的深水區,她形容自己當時“退縮了”。離開唱歌這個行當,薇婭一下子就感到了迷茫。

這時候,做服裝生意的父母建議薇婭要經營自己的事業,薇婭也考慮到跟男朋友的關係需要穩定。兩人決定繼續開服裝店。

兩人最早開服裝店是在2003年,在北京動物園批發市場開出六平米女裝小店。當時為了向家人證明自己有上進心,剛剛大學畢業的兩個人選擇一起做生意,啟動資金來自董海峰跳街舞、伴舞攢下的錢。

決心離開娛樂圈的薇婭重新拾起老本行時,他們從六平米的小店重新出發,三個月後,開始嘗試做批發。在北京自己開了一個三十人多人的小廠。

漸漸的,兩人意識到工廠生產效率和生產質量都難以提升,“你的衣服質量要等著你的工人技術提升才能得到提高”。之後,工廠關掉了。

2008年,受到廣州品牌女裝興起的啟發,他們開始考慮做自己的品牌女裝連鎖店,而北京租金太高。正好表姐到西安考察,帶給他們的消息是:西安批發商、店鋪需求量很大,

兩個人當即決定舉家遷往西安,帶上了在北京撿來的貓狗。

到西安後,兩人用掙來的錢一口氣鋪了七個店。由於品牌連鎖店對貨物的需求量很大,薇婭採用半打貨半代加工的方式。從那時起,薇婭常到廣州十三行打貨,要求款式多、更新快又得做到價格適中。為了選貨,“當時一個月有一半的時間在廣州”。

西安的實體店大獲全勝,薇婭和董海峰也在廣州置辦了房產。2012年,薇婭和董海峰又做出了搬家決定,收掉西安全部線下實體店,帶上不足一歲的小女兒,南下廣州轉型電商。

薇婭回憶自己當時敢拼敢闖,“有些事現在自己想起來都有些後怕”。

“有多少能力做多少事情”

薇婭常跟別人講起她當初決心做電商的故事,有個女孩到店試衣服不買,在店主眼皮子底下上淘寶搜同款下單,這給了她莫大的觸動。

轉型電商的頭個月,薇婭就意識到流量的重要性。

“當時我們什麼都不懂,光憑自信就一腳踏入電商。”薇婭和董海峰一門心思做品牌,只做天貓店。然而,線下店的運營邏輯和網店的運營邏輯截然不同,線下店講究位置、人流量和陳列,而在線上,沒有運營、不做廣告,就沒有人能看到你的產品。

初入電商的薇婭瞬間像被人廢去了武功。當時他們找的第一個運營,在淘寶燒直通車燒了十幾萬,衣服只賣了一千件。開店第一年就開始虧錢,那年,他們賣掉了在廣州的房子。

合作廠家反對運營團隊燒錢做廣告的做法,認為賣不出貨是因為款式不好。爭執之下,耗盡了雙方所有信任。最終,薇婭和董海峰主動向投資的合作廠家作出賠償,雙方合作終止。

合作方的退出給薇婭造成了打擊,她變得更敏感,感到連朋友都不理解她。有人當面表示支持,背地裡卻說他們犯傻。還有人平時總愛問她生意做得好不好,一知道她虧了錢,就斷了聯繫。“很多人是怕你跟他借錢。”

有一次在廣州太古倉跟好友聚會,朋友詢問生意如何,她回答生意不好,朋友語帶驚訝地發問:“都虧幾年了,你還沒虧完啊?”薇婭至今還記得,這位朋友說完旋即與同伴相視一笑的神情。

在那段日子裡,生意做得差,她還經常跟家人吵架,“每天問一遍自己:還要不要堅持?”

這三年裡,薇婭開始做模特、加入淘女郎,也有其他品牌的人找她約拍,網店的點擊率和流量也開始有了起色。2013年的“雙十一”,網店賣了30萬元。到了2014年“雙十一”,一下賣了800多萬元。

800多萬的訂單就像一塊燙手的山芋。某一款產品點擊率非常高,就被推上了雙十一的主會場,一大波流量湧進來。供應鏈、客戶服務能力、售後服務都跟不上,“連電話都不敢接”。

此後,薇婭總結了一個經驗:做事情不能太貪心,有多少能力做多少事情。

“免費的流量比較珍貴”

薇婭南下廣州做電商的時候,弟弟奧利剛升入大學,他們建議奧利選擇電子商務專業,日後好相互幫襯。四年後,薇婭弟弟奧利加入薇婭的電商團隊。

薇婭也在這時接到一通改變命運的電話,淘小二邀請薇婭轉型做淘寶主播,薇婭當即應承下來。對於做過電商的人來說,薇婭知道這些免費的流量有多珍貴。

奧利曾經的初中同學琪兒大學就讀音樂專業,在校期間就來到薇婭電商團隊實習,實習崗位是客服。正巧碰上薇婭決定做轉型,她畢業後的第一份工作就是薇婭的助播。

早期的淘寶直播不如現在方便,直播還不能直接添加購物車,只能掛分享鏈接。直播一段時間後,薇婭發現,打貨的衣服難以滿足直播觀眾的需求,他們購買衣服會根據模特的穿著來想象服裝的面料和感受,收到貨後很容易出現心理落差進而失望。

為了保證服裝的質量,薇婭的直播沒有辦法做到每天上新,每天播出的話題有限,總是要煩惱今天該播些什麼。

薇婭直播間裡最早的跨界是零食。當時,薇婭在直播間吃一款蛋糕零食,底下就有網友詢問鏈接,團隊就想到可以聯繫蛋糕廠家給粉絲優惠價。

當時在團隊裡負責運營的奧利聯繫到蛋糕廠家,主動表示可以幫忙直播賣貨。對方表示對直播一無所知,但在奧利的勸說下,他們同意以平時最低價再低5元的超低優惠給薇婭的直播間,讓她先嚐試賣1000份。

令所有人都沒有想到的是,1000份蛋糕幾秒鐘就售罄。此後,不光是蛋糕廠家,零食界的同行們都看到直播的希望,做豆乾的來了,做麵包的也來了。

奧利由此想到做一個“零食節”。薇婭還記得零食節招了很多商家,當晚掛出了二三十個鏈接。此後,為了滿足粉絲的要求,薇婭團隊開創了美麗節、生活節等節日促銷回饋粉絲。

琪兒把薇婭直播間裡各種優惠促銷活動歸結為“寵粉”。在合作的過程中,琪兒從不露臉到露臉,她不好意思地說,這也是為了滿足粉絲的要求。除了服務薇婭外,琪兒經常會響應粉絲要求,幫忙試試衣服。

薇婭的跨界也曾遭到網友對其專業性的質疑,指責她賣東西又多又雜。薇婭向南方週末記者解釋,實際上,各類目都有對應負責人,他們在各自領域都有五年以上的積累。

南方週末記者 周小鈴 南方週末實習生 周曉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