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除自身的“鎖定”狀態?要完全突破自我,必先擺脫路徑依賴

什麼是路徑依賴

第一個明確提出“路徑依賴”理論的是美國經濟學家道格拉斯·諾思。諾思認為,“路徑依賴”類似於物理學中的“慣性”,一旦進入某一路徑(無論是“好”的還是“壞”的),就可能對這種路徑產生依賴。

如何解除自身的“鎖定”狀態?要完全突破自我,必先擺脫路徑依賴

路徑依賴

一旦人們做了某種選擇,就好比走上一條不歸路,慣性的力量會使這一選擇不斷自我強化,並讓你不能輕易地走出去。人們過去做出的選擇,決定了他們現在及將來的選擇。也就是說,人們很難擺脫以前的經驗。

在電影《肖申克的救贖》裡,“路徑依賴”被比喻為監獄:剛到監獄的時候,囚犯總想走出去,但待久了,就再也離不開監獄了。

因此很多服役期滿出獄的人,都因為難以適應外面的社會,不知道何去何從,這就是路徑依賴負面影響的體現。

如何解除自身的“鎖定”狀態?要完全突破自我,必先擺脫路徑依賴

肖申克的救贖

孔子曾說:“少成若天性,習慣如自然。”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基本思維模式,這種模式很大程度上會決定你以後的人生道路。而這種模式的基礎,往往早在童年時期就奠定了。

要想減少路徑依賴的負面效應的發生,那麼在最開始的時候就要找準一個正確的方向。做好了你的第一次選擇,你就設定了自己的人生。

比如你第一份工作起點高,那麼對你以後的職業生涯的發展會有較大的影響,當然,這是在你不會轉行的基礎上而言。即便如此,我們也需要時刻保持清醒的思考。

當我們進入到一種“鎖定”狀態,並極力維護自己既有的軌跡時,一旦當這個既有軌跡不再適應現實狀況,我們將會陷入到一種惡性循環之中。

走出舒適區

從自己熟悉的領域、經驗跳出來,用另一種視角去看待自己從事的行業、自己的生活,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為需要付出代價。這種代價首先是心理代價,人們天生厭惡風險。

我們自以為熟悉的就是安全的,而不確定的則隱藏著較大的風險。沿著既有的軌跡會讓我們覺得安全且舒適。

沒有人會偏愛風險,追求最大概率,是人們永恆的目的,無論何時,我們都會盡力規避風險。但是有些風險是無法躲避的,我們必須迎難而上。

如何解除自身的“鎖定”狀態?要完全突破自我,必先擺脫路徑依賴

面對風險

如果在原始社會,你不可能每天窩在山洞裡而不出去打獵,雖然打獵有風險;

現在你不可能不出門去工作,雖然路上交通有風險;

你想實現財富自由,就不得不走上投資這條路,雖然你清楚地知道,你投資的品種存在下跌的風險,但你仍然得走出這一步。

你想要安全,也許只是現在的安全;你覺得有風險,但從長遠來看也許更安全。如果總是呆在舒適區,我們可能會避免一時的損失,最終卻很可能會被一個極端的黑天鵝事件徹底壓垮。

如何打破路徑依賴

關於打破路徑依賴,“破壞性創新之父”克萊頓.克里斯坦森在《創新者的窘境》中提到了一種“破壞性創新原則”,基於這種原則的破壞性技術給市場帶來了與以往截然不同的價值主張,把握這種原則對管理者來說意義重大,正如作者在書中所描述的那樣:

領先企業之所以遭遇失敗,很可能是因為它們的管理者要麼忽略了這些原則(破壞性創新原則),要麼選擇抗拒這些原則。如果管理者能夠理解並利用這些破壞性創新原則,那麼他們就能卓有成效地管理好哪怕是最困難的創新項目。與生命中許多最富挑戰性的行動一樣,深刻理解“世界的運行方式”,並順應這些力量來管理創新活動,具有非常重大的意義。

如何解除自身的“鎖定”狀態?要完全突破自我,必先擺脫路徑依賴

黑天鵝

在《美麗的限制一書中》,亞當·摩根和馬克∙巴登為打破路徑依賴和發揮創造力提出了更具體的舉措。

他們提出了六個步驟的標準流程來幫助我們破除路徑依賴,這對我們的理性決策來說非常實用。

1.身在何處

瞭解自己的出發點,釐清處於受限者、調適者還是蛻變者的階段。

2.檢查路徑

我們為何看不見新路徑與改變的機會?

3.提出質疑

迫使我們擺脫舊有路徑,找出心目中最緊迫最有價值的限制。

4.用對心態

將溝通方式切換成“如果-就能”,而不是“辦不到,因為……”。

5.開創資源

活用每項可能資源來交換甚至產生影響力。

6.啟動情緒

妥善處理成功與失敗的情緒反差,促使我們擬定計劃採取行動。

如何解除自身的“鎖定”狀態?要完全突破自我,必先擺脫路徑依賴

如果我們能夠很好地把握這六個步驟,我們在決策之前進行推理時,就能同時兼顧那些“看不見的存在”,它可能是機遇,也可能是風險。

總之,我們就可以有效預防可能到來的風險,並取得有利於長遠發展的突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