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岁董卿再上热搜:这才是一个女人最高级的美

不久前,央视主持人大赛吸引了所有人的关注,一开播就拿下了收视第一,更是在微博热搜榜连登5个热搜。网友们说:这是当今中国主持界的最高水准。

而做为点评嘉宾的董卿,更是用她的精彩点评,再一次征服了网友。

有网友说:比起貌美,她的从容、智慧更值得叫好。

1.终身学习,才可终身美丽

这几年,董卿红遍了荧屏,成为万众景仰的“全民女神”。

如果之前许多人对她的印象仅仅局限于“春晚主持人”、“花瓶”的话,那么,2017年的她,则让更多的人体味到了她美貌背后的书香气。

从《诗词大会》到《朗读者》,董卿以她知性端庄的形象、出口成章的文化底蕴征服了无数观众的心。

诗词歌赋信手拈来,名著典故脱口而出。哪怕是与康震、蒙曼、郦波这样的知名学者同台,她的知识储备也令人由衷地折服。

出身在书香门第的董卿,从小就在父母的严格要求下,博览群书,每到放假,父母就会列出一个长长的书单,上面是她要在假期里读完的书。

从《红楼梦》,到《茶花女》、《基督山伯爵》……从那以后,学习就成为了她一直都在做的事。

在浙江艺术学院就读期间,她总是一个人在图书馆里看书,从书本上找取力量和希望。随着成绩的越来越好,她的台词和口才也为她争取到了更多的机会。

她曾经在华东师范大学修过中国古典文学硕士,只要有一时间就会读诗,所以文学积淀很深。

她爱学习的态度也反映在她的职业操守上。为了做好节目,她会提前做好准备,收集可能用得上的桥段。

2014年,董卿做出了一个令人不可思议的决定,她停下已经处在人生巅峰的事业,以访问学者的身份,去了美国南加州大学进修。

离开驾轻就熟并且已经取得不菲成就的工作,离开熟悉的城市和同事朋友,到陌生的国家从零开始,重新回到学生的身份,没有人能体会到这其中的艰辛。

但是,这次充电,使她以全新的姿态回归。她挣脱了“春晚主持人”的藩篱,一手创办了《朗读者》,又成为《朗读者》图书的主编,她还接受了母校华东师范大学的聘请,提任客座教授。

从主持人到制片人,再到主编、教授……她开始承担越来越多的责任,扮演越来越多重要的角色,她的面前,是海阔天空。

曾经看过这么一个故事:一位明星给董卿看了一个稿子,没想到董卿立即以自己的语言流畅地表述出来,并且更加生动,更加感人。

因为,学习的基因已经深入骨髓,她随时可以调动自己的知识储备,去进行完整而系统的理解和深化。

她身边的工作人员也说:在主持《中国诗词大会》这档节目时,董卿的背包里始终备着《新华字典》,趁着每次化妆的间隙翻阅字曲,对于生僻字认真标注。

董卿曾说:假如我几天不读书,我会感觉像一个人几天不洗澡那样难受。

所以,在《中国诗词大会》的舞台上,董卿才会把博尔赫斯的名言“这世上如果有天堂,那它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信手拈来。

“我相信我读过的所有书都不会白读,它总会在未来日子的某一个场合帮助我表现得更出色,读书是可以给人以力量的,它更能给人快乐。”

没有人可以随随便便成功,所有的光芒背后,都有着兵荒马乱的曾经。对于更多人而言,学习,是通往高贵的唯一出路。

只有终身学习,才能得到人生最顶端的配置。

46岁董卿再上热搜:这才是一个女人最高级的美

2.人生最重要的意义,在于学习

有人曾这么评价达芬奇:“我们这个时代再也找不到达芬奇那样的通才了!”

许多人只知道他画了一幅名画《蒙娜丽莎》,却不知道他还是发明家、科学家、建筑家,他精通天文地理,对音乐雕塑也无一不精,他曾设计出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机器人,他自学了拉丁语,就连专业翻译听了都自愧不如。

1490年,达芬奇就已经将无段连续自动变速箱概念绘制成草图。发展到今天,变速概念以现代化形式实际使用在汽车上。此外,无段连续自动变速箱也已经在拖拉机、雪上摩托车、速克达机车等使用许多年。

他曾任军事工程师,笔记中也包含了数种军事机械的设计:机关枪、人力或以马拉动的武装坦克车、子母弹、军用降落伞、含呼吸软管以猪皮制成的潜水装等等。

但是,最令人不可思议的是,达芬奇从来没有上过大学,所以,世人只惊叹他创造的种种奇迹,却不知背后是他终其一生都在不断学习的坚持。

硅谷跨境公关公司Arcbering Consulting创始人兼CEO陈琛曾对记者这样说:谈到终身学习,我觉得它基本上一语切中了我人生的关键字。它既是我对自我的基本要求,又是宏观环境的现实需求,更是我认为人生中最重要的意义之一。

如果我们去探究那些成功人士走向人生巅峰的秘诀,就不难发现,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性,那就是学习。

2015年,多丽塔.丹尼尔斯在加州圣塔克里塔的峡谷学院获得了社会科学大专学位,这一年,她99岁;

巴菲特六十年如一日的读书、学习,一生致力于学习和研究股票投资,成为目前美国历史上在股票投资这个领域最有知识和经验的人,并收获了巨大财富;

孔夫子临死之时,手里还拿着书;董仲舒弥留之际,还在诵读不已。

他们已经走上了人生巅峰,却仍然不敢放松学习。

46岁董卿再上热搜:这才是一个女人最高级的美

3.不学习的人,再好的配置也拯救不了她的命运

单位有一位同事兰兰,提起她,几乎所有的人都会笑一笑,然后摇摇头。

她毕业于一所还算不错的大学,参加工作分配到办公室的时候,很多人都看好她,认为她不出两三年,必将成长为最耀眼的新星。

毕竟,她的学历、年龄、家庭背景,在几位同时参加工作的年轻人里面是最好的。

也许是因为这些外部因素的优越,使兰兰放弃了自身的成长。上班时间,她总是刷着微信、追着网剧,要不然就是去找别的同事聊天,全然不顾上司谴责的目光。

别人找她问工作,她最常说的三个字就是:“不知道”。再不然就是:“你别问我了,我不会呀,你问其他人吧。”

这样的态度,很快让同事对她产生了反感。

有同事出于好心提醒她,要她没事的时候学学工作业务,她嗑着瓜子说:“有什么好学的呀,我好不容易才不用学习了,现在又让我学?不学不学,我现在一看书就头疼。”

而对于上司的批评,她也不屑一顾:“我上班时间没事看看韩剧怎么了?又没影响其他人。”

而与她同时进单位的几位年轻人,则是以一种谦逊的态度一直在努力。小李利用业余时间考取了精算师,米朵则获得了律师资格,方琪也考取了人力资源师。

过了两年,单位需要提拔一些新的中层,而这时兰兰才惊恐地发现,由于放弃了自身的学习,她对于业务知识一窍不通,而小李他们,则凭着平时知识的积累与业务的熟练程度,从众多参与者当中脱颖而出,走上了更广阔的舞台。

本以为兰兰会吸取教训,奋起直追,可她却说:“唉,算了,都是一个起跑线上的,人家已经跑到我前面了,我再追也追不上了,我何必把自己搞那么累呢?”

她放弃了学习,也放弃了自己。

如今,和她一起参加工作的几位同事都已经成长为独当一面的部门主管,而她还在办公室里做着打杂的工作。

甚至,她连家庭生活也很失败,由于不学习,与丈夫的距离越来越远,孩子也认为她庸俗有些瞧不起她,从来不让她去开家长会。

她曾经拥有傲人的资本,可是却还是输了。

不学习,哪怕拥有最顶级的配置,都无法挽救沉沦的命运。

46岁董卿再上热搜:这才是一个女人最高级的美

4.终其一生应有的态度

这个世界上,成功的人只是少数。

为什么?

罗曼•罗兰说过这么一句话:大部分人在二十岁或三十岁的年纪就死了,一过这个年龄,他们只变成了自己的影子。

那是因为,二十岁或三十岁之后,我们还在学校里接受教育,积极学习,所以那个时候的自己,是全新的,是真实的。

而过了这个年龄之后的很多人,从大学毕业或者参加工作后,基本上就停止了对自我成长的修炼,放弃了学习,不再成长,每天过着日复一日的生活。很多人长年累月不看一本书,甚至连工作中最基本的业务知识都懒得去学,所以大多数人的结果都是一样的。

那就是从年轻到衰老,从油腻到更油腻,从生到死。

他们只是坐在电视机前羡慕着别人的成功与收获,而别无其他。

这样的生活,一百年也如同一天,每天只不过是机械地重复罢了。

而那些成功的人,永远都在学习,在提升,在精益求精。那些学习带来的底气,都成为他们上升的垫脚石。

我曾经听过一节讲座,主讲人是一位作家。

她说自己最初的身份是没有任何才华与技能的家庭主妇,有一天,当她看到邻居家的男主人车祸去世,而同样身为全职主妇的女主人由于没有一技之长不得不从事最辛苦的体力劳动时,她才明白,所有的安逸都可能成为日后的不幸,而学习,才是对抗生活磨难的最锋利的武器。

她捡拾起书本,重新开始学习,短短时间里就迅速成长为一名签约作者。

没有一个人可以有勇气放弃学习,除非,他已经放弃了自己。

在一次董事会上,任正非对在座的董事会成员说:“将来董事会的官方语言是英语,我自己58岁还在学外语,你们这些常务副总裁就自己看着办吧。”

越是成功的人士,对自我的要求就越高,就越注重知识的输入。

巴尔扎克说:我认为人生最美好的主旨和人类生活最幸福的结果,莫过于学习了。

活到老,学到老,用最简单的成本去换取最高级的配置,这才是我们终其一生应有的态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