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赵薇、郭敬明、陈凯歌、李少红同时邀请你,你会选谁?

假如赵薇、郭敬明、陈凯歌、李少红同时邀请你,你会选谁?

假如赵薇、郭敬明、陈凯歌、李少红同时邀请你,你会选谁?

倘若有一天,陈凯歌、李少红、赵薇、郭敬明同时向你发出邀请,你会加入谁的战队?

这不单纯关乎个人喜恶,选择一位导演,不亚于选择一家公司,一份事业前景。

如果非要给他们排序的话,我个人的意向是:赵薇、郭敬明、陈凯歌、李少红。

首先是赵薇。

演员科班出身,让她具备专业度和对演戏的敏感度,既懂戏,又能站在导演的立场上发挥演员的价值,指出演员的问题,给予最精准的指导。

就拿最后一轮选人来说,陈小纭和刘雅瑟即兴表演,赵薇及时叫停刘雅瑟,因为再演下去,戏就过了,情绪太过张扬,就失去了观赏度和共鸣感。

更让人佩服的是,赵薇感性却不感情用事,刘雅瑟出演过她的《致青春》,但她还是以能力筛选留下了陈小纭。

在这个节目里,她和郭敬明都算是新人导演,但赵薇思虑颇为周全,带来了编剧团队。

一部戏的好坏,变量是多方面的,除了演员演技、导演能力,更与剧本优劣密不可分,因此赵薇非常聪明。

在最新一期《演员请就位》里,赵薇组的影视化任务是拍《大明宫词》的选段。

但赵薇知道,一个经典,再怎么翻拍也不可能被超越。

况且华丽的场景无法重现,于是结合选段另写了一个新剧本《面具》,并穿插《大明宫词》的背景音乐,毫不违和,颇有创造力。

张哲瀚说过:

“情感戏集中在一天,我根本无法投入,赵薇导演就坐到我旁边告诉我这个角色的感情和人物逻辑。

一点点把我牵引到角色里去,她很了解和保护演员的情绪。”

假如赵薇、郭敬明、陈凯歌、李少红同时邀请你,你会选谁?

假如赵薇、郭敬明、陈凯歌、李少红同时邀请你,你会选谁?

为了打磨作品,赵薇几乎没怎么睡过觉:

“感谢这个节目,给了我这么大的刺激,让我知道,我可以这么长时间不睡觉。”

假如赵薇、郭敬明、陈凯歌、李少红同时邀请你,你会选谁?

除了肉眼可见的才华,我更钦佩她的为人处世。

赵薇从自己组里3个女演员里选择了鄂靖文,可惜因为不够自信,鄂靖文提前选择了向她伸出橄榄枝的郭敬明。

落选的人难免有怨气,鄂靖文也很愧疚。

赵薇却说:

“没有什么好遗憾的,我选择靖文,就是因为我觉得这个节目还要接着走下去,我希望她能够胜任各种挑战,所以我做了一个比较理智和不够感性的选择。”

意思是,感性上,她都喜欢,但出于惜才,想让鄂靖文继续走下去,一句话,三个人都照顾到了。

因此,赵薇是一个情商、智商、理性、格局全方位在线的领导者。

能稳定地把控全局的方方面面,把她放入职场,更像是一个从业多年自带资源的人,创立的创业公司。

第一,选贤举能,在创建团队时非常注重个人能力,团队会快速步入稳健上升期。

第二,崇尚公平,不一意孤行,她会让组内其他成员投票抉择,与这样的人共事,你的声音、建议不会被轻易埋没。

第三,行业内已经有丰富的经验和资源,优势明显。

假如赵薇、郭敬明、陈凯歌、李少红同时邀请你,你会选谁?

其次,是郭敬明。

余下三位导演都是学院派,科班出身。

对比之下,郭敬明从一个专写青春伤痛文学的作家转行当导演,有着显著的劣势。

他没有接受过专业的训练,没有系统学习过理论知识,甚至没有老师传道解惑,凭着一腔执着,硬是要跳出曾经的舒适圈,闯入一个陌生的领域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

有一次,陈凯歌导演夸了郭敬明几句,他竟然泪流满面:

“我真的很少听到夸奖。”

正因如此,他的胜负欲最强,也是四位导演里最认真的。

他迫切需要一个平台来证明自身实力,打造出一部真正的爆款,所以他会尽200%的努力去做电影,演员的发挥空间也很大。

同时,他爱才且惜才,对不出名的演员格外有同理心,大多是因为他处于四个导演最弱势的地位,渴求演员与他并肩作战。

假如赵薇、郭敬明、陈凯歌、李少红同时邀请你,你会选谁?

假如赵薇、郭敬明、陈凯歌、李少红同时邀请你,你会选谁?

台下,不光要亲手改剧本,为了拍好一个小片段,他会带着自己的古装团队,打造到极致。

台上,郭敬明会维护自己演员的辛劳和努力,体谅他们的极限。

视演员的成败为自己的好坏,为演员付出真心,因此当郭敬明组满员,依旧有许多待定选手来到郭敬明房间。

他抱着曾经的选手,止不住地流泪:

“你们选我干嘛,我明明是最没有希望的。”

假如赵薇、郭敬明、陈凯歌、李少红同时邀请你,你会选谁?

郭敬明,就像是一家艰难创业的公司,选择他往往受益颇多。

第一,员工和老板荣辱与共,你会有一种与他并肩作战的感觉,你们的目标是一致的,极致的态度可以补齐能力上的缺陷。

第二,如果你是一个新人,会得到极大曝光率或工作机会,他需要你,并且全心全意培养你。

第三,他很感性,掏心掏肺,你不必担心自己的努力和真心被辜负。

假如赵薇、郭敬明、陈凯歌、李少红同时邀请你,你会选谁?

接下来,是陈凯歌,国内一线顶级导演。

陈凯歌的锋芒与才华人人皆知,他温和而具体,指导和帮助更像是“高人点拨”,但画龙点睛的前提是,你得是那条龙。

因此,选择陈凯歌的往往都是自身取得一定成绩的,比如明道、阿娇、炎亚纶、沈梦辰。

无论演员对戏如何理解,排练时只要陈凯歌一句话,就能让戏出色几分,听他讲话就像在上一堂精彩的表演课。

有一期我印象深刻,在《海洋天堂》里,姐姐一边哭一边撕掉月份牌的纸。

陈凯歌加了一段,让自闭症弟弟趴在地上一页页捡起,并贴在窗上,无声地表达对姐姐生命的挽留。

陈凯歌身上具备着对诠释角色精准的把控能力。

也正是他在电影界的地位和资历,决定了他不可能给予队员最细致全面的指导。

陈凯歌早已功成名就,他没有郭敬明那样强烈的胜负欲,对待组内演员发挥不及他人的事实,也从未愤愤不平,一向是风度翩翩,君子如玉。

同样,他也不会像赵薇那般事事求突破求创新,个人水平摆在那。

陈凯歌,更像是电影界的阿里巴巴。

第一,他代表的是那群门槛够高的公司。

要求员工自身已经拥有不俗的能力和表现,像毛晓慧那样经验不足一年的青涩选手,选择如此高水平的公司,就是在拖后腿。

第二,适合那些正在寻求更高阶突破的人群,广阔的平台会助你一臂之力,你会结交更出色的人才,受高人指点,既是棘手的挑战,也是难得的机遇。

假如赵薇、郭敬明、陈凯歌、李少红同时邀请你,你会选谁?

第四位李少红,中国第五代导演,也算是前辈级人物了。

李少红除了曾经的《大明宫词》《橘子红了》,近年来鲜少有能溅起水花的作品,就连九年前拍的《新红楼梦》豆瓣也只有6分。

她的确取得过耀眼的成就,但在节目里的表现一向傲娇,端着架子。

郭敬明点评她的作品,遭到了她的不满,喊郭敬明的时候连名字都没提,直接用“那个谁”来代替。

杨迪、高至霆、周奇共同完成一部戏,选人时李少红连助演范湉湉的名字都写上了,唯独落下了高至霆,后续点评也不提他,台上台下都很难堪。

假如赵薇、郭敬明、陈凯歌、李少红同时邀请你,你会选谁?

显然,有一些人李少红是看不上眼的。

在团队欠缺两人的状态下,李少红没有经过考核,直接选择了杨迪和包文婧两位有名气且有经验的演员。

说明她在用人方面拎不清,做事不落到根本的演技上,却被一些无谓的东西所干扰。

与其他三位导师对比,李少红排戏的真诚度和点评的细致度都远远不够,帮助演员完成的几部作品也并没有特别出彩。

同时上着两档演技类节目,浮躁且不踏实,心思没有完全用在一处,足以让人怀疑她的动机是不是奔着优秀作品而来。

因此,在影视化比赛中,输给尽心尽力的赵薇实属正常,媒体评审投出32:10的票数,足以见得二人作品呈现的差距。

李少红,更像是那些起点很高,发展差强人意却架子很大、格局很小的公司。

除非领导真的赏识你、重用你,否则不仅学不到真东西,还有可能因为不受待见而不得用。

假如赵薇、郭敬明、陈凯歌、李少红同时邀请你,你会选谁?

我听过类似的言论,大部分导演在年轻时或者刚入行,最有可能打造出爆款和成名作,斩获无数大奖。

但当他走向中年,经验越来越成熟,创作反而会陷入瓶颈,因为他失去了不计代价的闯劲、死磕到底的极致。

这也就是为什么影视化比赛中,赵薇赢了李少红,郭敬明赢了陈凯歌。

他们拿这个平台当作崭露头角的宝贵机会,而其他两位成熟导演或许是来玩玩,或许是为了提高曝光度。

同理,在选择公司这件事上,不是要选择一个最好的,而是要选择一个最适合自己的。

当然,上述顺序仅仅是我个人看法,并不代表绝对准确。

选择的优劣不在于你选择了什么,而在于你是什么。

如果我问你:“你觉得是一颗金子好,还是一堆泥土好?”

或许都会说金子好,那假如你是一颗种子呢?

25岁之前我们可以理直气壮地迷茫,25岁以后我们只能悄无声息地抵挡,我们应该一头扎进自己的人生,而不是环顾左右。

不要贪婪于最好的选项,恐惧于泥泞的归途,真正锐利的永远是那群竭尽全力让自己的选择变正确的人。

世上不存在最优解,我们各自选择,高处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