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起灵之前,孝子摔瓦罐是什么意思?

顺林海


问:农村起灵之前,孝子摔瓦罐是什么意思?

过去父母亡故叫"当大事″。

起灵之前,主孝子摔瓦盆,扛引魂幡,这是农村习俗。

这摔老盆的习俗,各地有各地的说法。但最早的早普遍的说法是古代一个故事。

年代不可考,就是古时候吧,有一家老人故去,儿子很孝顺,但家里很穷,无钱葬父,但丧父乃"当大事″,家中只有一陶罐谷种,他把陶罐砸开取一碗放在灵前,想用谷种换一领席子葬父,邻居们受到感动,凑钱买来一口薄皮棺材,帮他办完丧事。

从此留下习俗,周围凡有老人故去,无论穷富,出殡起灵前都要摔瓦罐或瓦盆,这叫破家葬老。

意思就是"当大事",为葬父母倾其家业,日子不过了也要尽孝道。

以后就是"穷儿不可富葬″,以摔老盆代之。






金苹果老楊


大圣人孔子的追随者孟子(公元前371年——289年)把“孝”提升到了很高的位置,在他的意识里,“孝”是一个人人品的基础,如果一个人连“孝”的概念都没有,那么,他就是一个失败的人,将来注定干不成大事。

孟子把体现孝道的行为分成三个,就是我们常常所说的“不孝有三”。第一,不能赡养父母和关爱家人的人,称不上孝子。第二,不能尊敬父母和履行本分的人,称不上孝子。第三,不能安身立命,不听父母话,为父母送终的人,称不上孝子。

可见,孟子对“孝”的阐述更为具体,也更接地气,是实实在在教导人们怎样尽孝。所以,千百年来,一直被人们遵守。

像农村老人过世,后人穿白戴孝,为老人送终,就是体现孝道的一种具体方式。在送终时,还要举行一些传统仪式,比如,摔碎瓦罐,同样包含了深刻的文化传承。

关于“孝子摔瓦罐”的文化传承,则跟南北朝西魏时期形成的一个感人的故事有关。南北朝时期,战火不断,许多人家的生活朝不保夕,那些贫苦人家的日子更加艰难。西魏北方某地有一户四口之家,成员为父母,妹妹,以及小伙子。在两年内,四口之家发生重大变故,因为饥饿和疾病,母亲、妹妹和父亲相继去世。

到父亲去世时,四口之家已经一贫如洗,小伙子连埋葬父亲的一口薄棺材也买不起,甚至连摆放在父亲灵堂前上香的香碗也没有。小伙子无奈之下,狠下心拿出家里仅有的一只陶罐,陶罐里是半罐种子,是来年播种的唯一希望。他决定把陶罐当做香碗使用,把种子拿去换一片席子,作为下葬父亲的工具。

在倒出种子时,小伙子不小心把陶罐掉在了地上,瞬间摔碎,种子撒了一地。小伙子看到此情此景,伤心得嚎啕大哭起来。他的哭声吸引邻居前来,当邻居得知此事后,为小伙子的孝心大为感动,父老乡亲纷纷伸出援助之手,你一文,我两文,他三文地凑钱,为这家人办理好丧事。

从此,这则故事被广泛流传起来,是孝子尽孝的具体体现。这则故事告诉人们一个道理:无论日子过得富贵还是贫贱,为父母尽孝道是做人的基本原则。而丧事又是人生最后的一件大事,不论是富贵人家还是穷苦人家,都要把这件事一丝不苟地做完,才算给生命历程画上圆满句号。否则,在世的和去世的人,都会落下诟病,被人们说三道四。

再后来,人们为了纪念这位孝子,为了传承尽孝的品质,就一直用“摔瓦罐”的方式,延续着这种观念。所以,我们会在一些土葬仪式中,看到起灵前,孝子会把一只瓦罐高高举过头顶,让其掉在地上打碎。

如今,“摔瓦罐”被融入了一些新意,象征着一个生命彻彻底底地破碎和消亡了,把瓦罐摔出去算是跟这个生命做最后的告别。同时,也表示人已经死了,有去无回,活着的人要节哀,将丧亲之痛摔出去,振作起来好好过完余生。


鸿鹄迎罡


在农村民间风俗很多,尤其是丧事被看成一个家庭非常隆重的事情。一般会由最长辈的、或者“阅历深、威望高”且能安排这些大事的“总管”、或者请丧葬礼仪公司主持完成。

丧事最讲究的莫过于当乡邻抬起棺材,由“专门”的孝子顶着盆子(因为瓦罐顶在头上不方便),行至路口时,并一次性摔碎这件事。

盆子是个什么东西。其实它是一个陶瓷盆,制作粗糙,最多在其表面有烧制的警示之类的字样。在没有铁制面盆的时候,是农村人和面、盛面的一种器皿,我们也管它叫和面盆子。现在这种瓦盆已经很少有人烧制,大都是以往家里用过一直留着,因为每一位善终的时候必须用到。那就是有人去世后,将其置于灵堂前,让前来拜祭的亲朋好友,烧祭的纸钱放在其中。且在丧事期间,纸灰不能倒掉。还有纸灰越多,子孙愈旺盛之地域说法。故而这盆子也叫“纸灰盆子”。


盆子代表着什么?古代劳动人民吃饭不用碗,而是一种陶瓷盆子。认为这盆子是离世的人去天堂那里吃饭的碗,里的烧的纸线灰越多,也就是亡者到另一个世界的“钱”越多。

为什么摔碎盆子?这个纸盆子由管事的人安排,一般由死者的长子来完成,且必须将盆子顶在头顶,双手按住,待到起丧行至路口时,由主事的从其头顶取下盆子,朝地上提前准备的砖头上用力一摔(父死用左手摔,母亡用右手摔)。如果长子已逝,便由其子与他母亲一齐完成;若果没儿子,便由女儿的儿子去做,但禁忌上门女婿亲自参与;若果没有后代,那就只能由死者的侄子或者最亲近的人去做。也就是说这个摔纸盆子的是他的继承人。盆子得一下子摔碎,万一没有摔碎,还得叫人扶着摔盆的这个孝子,用脚将盆子踩碎,才能继续出殡。


摔碎盆子代表什么意思?这个说法不一,有的说是为死者送的最后一顿饭,越摔得碎越容易携带,有的说谁摔碎盆子谁就是死者财产继承人,也有人说亡者去了另一个世界,除非瓦盆重聚,不然到了阴间继续用锅做饭,好好“投胎”,更多的说法是碎碎(岁岁)平安,但我们当地都认为死者已与前世毫无瓜葛了,由此告别阳间步入阴间。一切都在“盆碎”中灰飞烟灭。


为生活而提神


这是一个关于农村丧葬仪式的重要问题,很有意思。在我的陕西关中老家,称为摔火盆,这种民俗从前很常见,至今某些村落依然在保留。在死者入土之前,棺木要从家里灵堂中抬出来,放到灵车,开往墓地,这个过程叫做

起灵

抬棺木人被称之为祥奉,起灵之时,一般由儿子摔破瓦罐。目前在北方农村的葬礼中,特别是土葬仪式中,广泛保存着这个习俗。那么,被摔碎的瓦罐是什么,有什么功能呢?这里的瓦罐,其实就是死者丧礼期间灵位下的烧纸盆。

往往是和长明灯摆在一起,有的地方是罐或瓦,也有的叫做纸钱盆,纸火盆,香火盆,表明后代香火旺盛,延绵不绝。在名称上,有的地方还叫摔瓦,摔老盆,摔丧盆,摔尸盆或摔火盆,地域不同,称呼不同。

大概在早上六七点,村里帮忙的基本来齐,开始最终葬礼的进行。灵车准备好之后,壮年男子们进入放置棺木的房间,也就是灵堂。

由葬礼大总管或村里的长者给棺木上贴上麻纸,蒙上绣有万古流芳或其他字的红色棺材罩,起灵开始,哀乐响起,吹鼓手也开始演奏。众人抬着棺材走向灵车,孝子头上顶着烧纸盆,在路过门口的时候,要将这个盆摔碎,并要大声哭,表示死者在家里的最后一天了。

死者生前吃饭,死后烧纸,烧纸盆的摔碎,也表明了阴阳两隔的仪式性意义。一般来说,烧纸盆中积累着丧礼期间的纸灰,汇集着亲友的思念和哀悼,散落一地,暂时也不需要清扫,让风自然吹走。

而且,摔破那一瞬间,无法重圆,破碎不堪,也象征着一个生命的彻底消失,具有非常重要的标志作用。如果摔不碎,那就是家里的聚宝盆。有的地方还会让舅舅来摔。可以说,传统中国农村有很多讲究,很多仪式,非常朴实,都有一定道理和价值,是真正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慎终追远的智慧。

农耕文明的精髓就在于一系列村落的共同活动。可惜现代懂的人越来越少了,逐步在消逝,成为一个过去的历史记忆。

秦右史,原创通俗历史,专注民间文化。


秦右史


我们老家当地有老人去世了,当天就会请阴阳先生选天气看时辰,看完后就会放三声炮,在院子大门后倒扣一个破裂的白瓷碗,叫压魂,意为不能让魂魄乱走,以免打扰四邻。出殡时就会打破,有的地方用的是瓦,破瓦顺利表示一切都顺。同时村里会安排白事总管,负责请人搭建灵棚,在灵堂前要用麻油麻绳做一个长明灯保持它一直不灭。要找买菜人员、挑水人员、找大厨做饭、找十六人的抬棺队伍,再找四人抬的放置遗像的引轿的人员,这些人一般都是邻里乡亲。要请乐队,有西洋乐和中国传统的乐器,包括笙、萧、唢呐、二胡、大牛皮鼓、锣、梆子、木鱼、琴等。这是出殡当天的排场,同时要宴请宾客,当天的食物以白色为主面食、大米饭🍚等。然后接下来的几天家里的直系孝子会走访亲朋,告知家里长辈某某去世了,会在某天某时出殡,尤其是要告知去世之人的娘家人,接下来就是预备白色孝服,逝者的儿子们还要在头上缠三尺灰麻绳,头部包白色毛巾,而且从这一天开始到头七是不能洗脸洗衣服的,脚上穿绷了白布的黑布鞋,并且鞋子要一直塔拉着穿到出殡完。这是为了表达对老人的沉痛思念,期间有来看望的亲朋好友当儿子的必须给磕头表示答谢,一切准备妥当后就到了出殡的日子,那时基本上全村人都会来,帮忙的帮忙,随礼的随礼,记账的记账,院子里有宾客们的唏嘘声,有招待客人的呐喊声,有隆隆的鞭炮声,有小孩邻里的喧闹声,有中西方乐器演奏的交执声,当乐器响起的时候孝子们撕心裂肺的大哭声。最有意义也最体现娘家人对逝者深切缅怀沉痛哀悼时会和逝者的儿女有一段对话:内容一般是问问这些当儿女的当老人在世时是怎样的百病床前当孝子,怎样的关心照顾,完了会假装的对子女们生气,以表达他们对这些子女既然如此孝顺等等事情,为啥人还是走了。这其实就是当地的一个风俗习惯,叫“养人主”,意思是子女们要安慰逝者的娘家人,抚慰他们过于悲伤的心情。但在这个环节中也出现了很多啼笑皆非的故事:说当娘家人到来的时候,村里的总管就让他们也说一说表达一下,可是这娘家人都是本分老实人实在没有什么说的就不要为难哪些当晚辈的了,总管就是不让怎么着也得说一说,娘家人急了指着哪些子女们问(逝者是娘家人里一位的五姑姑):你们这一大家子的人怎么都好好的,一个个精气神十足,身强体壮的,谁都活的挺好,可唯独去世了我五姑姑,这是怎么回事儿?呵呵笑话就讲到这里,言归正传,大概到下午一点左右,就要起灵了,这时总管大人又会出来拉着他那风箱般的嗓子高喊道:男女孝子烧纸啦!这时音乐响起。接着喊亲朋好友烧纸啦!音乐又起。再喊邻里乡亲烧纸啦!音乐再起。最后喊孝子磕头谢啦!这是要答谢前来帮忙的大伙和办事人员。同时音乐声哭声喊声鞭炮声不绝于耳,在灵堂内是寂静一片,专门的殡葬人员忙着给逝者穿衣盖被,那时的棺木都是请村里木匠做的榫卯结构工艺,只听的叮咚作响,盖棺定论,表示着尊敬的长辈将离亲人们远去,出殡仪式正式开始,安放有遗像的四人抬轿子走在队伍最前面,然后是乐队,他们会一直不停的演奏直到坟地,然后是孝子们,家族大人口多的就会排老长的队伍,男的走在十六人抬着的龙头大zao(一种用来放置棺木的长方体形状的物事,有底座,前上方做成龙头状,后上方做成龙尾状,可拆卸,全长约十米,左右两侧用反光镜面装饰,上面绘画着八仙一类的图案,前后各八人抬)的前面,zao前面有一根几十米的麻绳,男人们排成一排麻绳搭在肩膀上,用手扶着,另一手要拄一根约一米不等的柳枝做的木棍(孝子拐棍)上面贴着摸着面糊的白纸条,意为悲伤的让人无法正常走路。而真正逝者的儿子们手里的柳木棍有成人手臂般粗细,走路时要弯着腰,步幅越慢越好。在zao的后面则是女士亲属,她们手里也拿着柳木棍,三三两两的跟着走,哭声尖锐带着韵味,好一副让人心酸悲切的画面!这样沿着村里的小路绕几圈然后就向着墓地的方向缓慢的走去!也有依依不舍的意思。



历史沉淀中的新奇



农村起灵之前,孝子摔瓦罐是什么意思呢?我来给大家说一下。

人在停丧期间,灵前放有三个离不了:香草乌盆长明灯。

长明灯是用来为亲人照明的,所以不能灭,灭了他们就会摸黑走路;香是为老人指路的,烟走到哪里,魂就跟到那里,所以香也不能灭,灭了就会找不到方向。

那乌盆是干什么用的呢,是为老人攒钱用的,也就是储钱盆。

乌盆用时,儿子、女儿要用铁丝砸成锥子状,各要在底部钻一个洞,儿子要顺时针、女儿逆时针钻动,不准来回钻,直到钻透为止。

钻好后,将乌盆置于灵前,凡乡里亲戚朋友送来的烧纸,都会放进去一部分烧掉,为老人上路准备纸钱。

下葬起灵时,孝子中的老大,如果老大死亡,则由长孙顶起乌盆,被人搀扶着走到在阴阳先生点燃的烟火后边跪下,等待起灵后带老人上路。

烟火是由亡者的枕头糠和杆草混合后点燃的,意在烧烟送老人魂灵上天。

待抬重人一声起灵,长孝子或长孙则将乌盆从头顶拿下,向火堆旁预先放置的石头上摔去,名曰摔老盆。这是在给老人上路送钱花呢!当然用劲越大,乌盆越碎越好,

摔完老盆,孝子和亲戚等就会在前边带路,把老人送到墓地下葬。


石韮花开放的季节


题主的问题蛮有趣的,这应该也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传承吧。

说下我老家那边的风俗吧,我老家是河北某县级市,现在已经是河北省属直管市之一了。老家那边家里有了老人去世,放3天,第三天是出殡也就是下葬的日子。在下葬的这天最严肃也是最庄重的环节就是起灵出殡这一环节。具体步骤如下:第一步,帮忙的人将去世的人带着“蒙单”从堂屋抬到棺材里(以前允许土葬,抬的是逝者,后来不允许土葬,就是长子抱着“蒙单”的骨灰盒放到棺材里),从堂屋到入棺的过程中,逝者的女儿或者儿媳打一把黑色的伞遮住逝者的头部,不能见阳光。逝者入棺后,逝者的女儿或者儿媳要用棉化瓣,不是纺好的棉花,是一块一块的,为逝者最后一次清理面部,用笤帚清理逝者身上,在做这个事情的过程中,会有许多年轻的小伙子不动声色的穿插到逝者亲属中间,慢慢的把逝者亲属一点点儿向外围挤,最后为逝者清理完毕后,逝者的女儿或者儿媳妇会用剪刀✂️把包裹逝者的蒙单,逝者脚的那一头,剪个豁口,然后双手用力一气撕掉一段,留下来给后代做鞋面用,据说这样逝者会庇佑子孙后代,做完这些,逝者的女儿或者儿媳会把棉花瓣使劲儿甩向空中,大哭😭:“妈呀(爸呀),您怎么就这么走了啊”,这是家属最伤心的时候,这也是真正面临诀别的时候,逝者家属会不由自主的往棺材上扑,真的是扑,力气非常大,棺材板很厚,大几百斤的重量, 因为人很多,真的会影响盖棺,甚至可能发生事故,只要一听到家属喊出这句话,先前穿插进来的小伙子们会用力把逝者家属挤出去,抬棺材板的人迅速把棺盖盖到棺材上,准备钉材钉,此时是又紧张又伤心啊,逝者长子站到棺盖上,一边哭一边喊着“妈呀,您记着躲钉,不要被扎到”,这时一片的哭天抢地,人人被感染,都禁不住的落泪,这应该是真正的诀别吧,“盖棺定论”应该也是这样的意思吧,逝者一生的功过是非,就此与这个世界完全割裂,化为过眼云烟,一切成空!!!

这一步骤完成之后,逝者长子一手托着“孝盆”(一个陶盆,砖红色的,跟瓦罐做法一样,不能上釉子的,里面装满了米,上面插着三支筷子,筷子头沾着3个圆球状面球,用火烤过),一手肩扛“引魂幡”,边哭边走,嘴里念叨着“妈呀,跟着我走,别走丢了”,其他的孝子手持“雪灵”(哭丧棒)缓缓跟在逝者长子身后,出自家大门略有距离后(一定要避开邻居家大门口),逝者长子大声哭喊一声“妈呀,儿子给您尽孝了”!“孝盆”高举过顶,狠狠的摔在地上,然后再用力踏上一脚,这就是我们那里“传说中的摔孝盆”。继续前行,等棺木离开自家大门口后,会有管事的告诉孝子说“所有孝子回身跪下,有人参灵”。这时所有的孝子跪在地上,头趴在握成空心拳的手上,等着不能跟着去下葬的女婿之类的人做完最后一次对逝者的吊唁。这个过程比较长,也比较辛苦,直接跪在大路上,不能坐,不能蹲,必须保持前面说到的那个姿势,基本上这个过程结束后起来,腿都是肿胀麻木的。再然后就是按着看好的下葬好时刻缓慢的边走边哭,不能走的太快,与灵车拉开太大的距离,这个也有说法,叫“押灵”,还是“压灵”?不知道是不是这样写,反正是这样的叫法。如果逝者是喜丧的话,还有村民会拦住,让吹吹打打的人,表演一阵,所有的孝子又必须跪下,保持前面提到的姿势,这个过程就很长了,一般出殡会提前2-3个小时出发,也是最累最痛苦的时候。这个也说不上合适不合适,就是一种风俗,估计老乡亲们也是觉得逝者已矣,希望吹打班卖力的吹打,风风光光的送逝者最后的一程吧。如果逝者不是喜丧的话,老乡亲基本没有这样做的,也算是对逝者的一种尊重吧。这个过程做完之后就是正常的到坟地下葬,到了坟地,棺材摆对位置,会把一个罐头瓶,里面有个馒头和棉花,安放到棺材头前的地方,然后把逝者的发照片放到棺材上面,“雪灵”扔进墓坑里,开始填土,中间会把“引魂幡”垂直埋一部分,幡头部分露在外面。这时管事的会告诉长子,抓一把坟土,用孝衣一角包着,逝者长子回家,原路返回,不许回头。第二天的半夜12点钟,逝者长子要穿着孝衣端着一碗煮好的清水面,什么也不要放,只放一点儿香油,送到逝者的坟头上,告诉逝者:“妈,儿子给您送面来了,来吃吧”,然后把面条🍜扣在坟上。然后把“引魂幡”从坟里拔出来,原路返回,不能回头,不能说话,心里默数到100步,然后把引魂幡丢掉,直接回家。这个过程叫“送面”。这个里面是最容易出哭笑不得的事情的,为啥呢,一是半夜12点,一是会有逝者的侄子等陪逝者长子一起去,一是这几个人要都穿着孝衣。记得有一次,家里有个长辈去世,我们陪哥去送面,是大冬天,半夜12点还起雾了,几个人穿着大孝衣,不吱声的向前走,结果赶上一个同村的人半夜下夜班,骑着个电动车,刚好拐弯走对还有一段距离,他的电动车前灯照着我们,又有雾,影影绰绰的,这哥们儿直接就吓的电动车翻了,一屁股墩地上了,冬天的大马路多硬啊,我们也怕伤着人家了,关键是不能说话,就紧跑着上前想把他扶起来。这哥们儿一看几个白影子奔着他回来了,一蹿就起来了,可着劲儿往回蹽啊,我们就紧追,真担心伤着人家了,他就玩儿命跑,追着追着我们感觉到不对劲儿了,这不能追了,他想差了,再追估计他得累死,就真出事儿了。我们就停下,一直冲他招手,让他别跑了,他也不回头,我们就先走了。后来完事儿去他家看他伤着没,他才说:那天真把我吓坏了,灯一照,模模糊糊的几个大白影子,还直奔着我追,也不说话,我想多了,当成脏东西了,头发都炸了,看我玩命儿跑,后来你们不追了,走了半天我才缓过劲儿来,才反应过来我想多了,应该是遇到送面的了,不是脏东西,到家我都出汗湿透了,这大冬天的,闹个大乌龙!😂😂😂😂😂。第三天大早,所有的孝子男女都有,穿着孝衣,放着爆竹,手上端着托盘,托盘上放着祭祀的贡品,一路托盘不能换人,一口气端到坟上,祭祀逝者,然后所有的男孝子轮流把坟头堆出来,这个过程叫“圆坟”,这些做完后,才算真正的下葬完毕,这一天基本也就是逝者的“头七”(其实我们那边的头七应该是第6天),后面就是二七,三七……一直到七七,这几个七都要去祭祀,七七祭完后,才开始正常的传统祭祀。其实,我们那边做白事,是个很复杂的系统工程,讲究也特别多,上面描述的这个过程也仅仅只是入殓到完成下葬的过程,前面还有非常多的程序。个人觉得我们那边基本延续了每道程序的传统,简化的非常少,基本保持了原汁原味的传统味道,还是很长见识的。




翰煜和翡翠蜜蜡批发


农村起灵之前,孝子摔瓦罐是什么意思?

我们老家河南对这个叫“摔老盆”。其实没多少含义的,就是孝子给自己先人送吃饭碗。人死了之后,总要带着吃饭碗去地下吧?不然以后吃饭没有碗筷。

起灵之前,会有这个仪式。一般是在大门外暂停的时候,有孝子的舅舅摔盆。有的地方说是孝子,可能规矩不一样,都可以理解的,孝子也好,舅舅也好,都是最亲密的关系。老盆一定是要摔的,不摔意味着这家没有后人啊,就连死去也不得安宁啊。

摔老盆很有讲究的,记得以前看过。孝子的舅舅端起瓦盆,先对着棺材把老盆旋转三圈,然后高高的扬起,狠狠的摔在地上。越碎越好的,民间传说这样方便先人携带。就算没摔碎也不能再拿起来再摔了,可以用脚踩烂或者拿砖头敲烂。

还有一种说法,摔老盆是为了求乞先人在地下保佑后世子孙岁岁平安,永世吉昌的意思,另外还有说是摔老盆是为了让先人不喝或者少喝孟婆汤,记得回家的路,来世还做亲人。

不管怎么说,怎么理解吧。都说是一种民间对亲人去世的祭奠和铭记。

摔完老盆就开始上路了。在摔碎老盆的瞬间,亲人们是要痛哭流涕的,从此阴阳相隔,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走我的独木桥,来世为人能不能做亲人,就看缘分了。


农民妹子一枝花


问题:农村起灵之前,孝子摔瓦罐是什么意思?

农村里有很多风俗习惯,是多少年来一直留传下来的,这一些风俗习惯中有些是想通过一种仪式,来悼念去世的故人的。比如家里老人去世了要摔瓦罐,这就是留传下来的一个风俗习惯吧。我们这里叫摔纸盆,要摔得粉碎,可能取意岁岁平安之意吧,也是希望老人能一路走好。



我们这里对孝子摔纸盆是很有讲究的,一般由孝子中的老大来顶纸盆,没有儿子的就把纸盆放在棺材上。能顶纸盆的人就表示可以有资格,继承去世老人的遗产。负责摔纸盆的人还有讲究。就是男人去世了,就由其舅家来的客人负责摔碎纸盆;女人去世了,就其由娘家来的客人负责摔碎纸盆。



摔碎纸盆的地点有讲究。我们这里安葬老人的那天,送老人上路时,所有孝子都要在棺材前边拉着扯遣布一边哭一边走,其中老大要头顶纸盆由人扶着走,走出村子在第一个十子路口,由负责摔纸盆的人摔碎纸盆。我们这里不像题主说的那样,不是在起灵之前摔的。

各地的风俗习惯不一样,所以讲究就会有很大的区别,只要不太过分就应该继续传承下去。希望大家都能说一说自己家乡,在这方面的风俗习惯,相互交流分享一下。

图片来之网络。


卫农老头


农村出殡前由长子头顶装纸钱灰瓦盆(缶)摔碎有深厚的文化内涵,是非常重大、庄严肃穆、惊天动地的礼仪,不可轻视为封建迷信

农村出殡前由长子头顶装纸钱灰瓦盆(缶)摔碎的深厚文化内涵是:逝者本人的选举与被选举丶交换、拍板、吃饭等政治、经济、生活权随寿终彻底终止,由法定继承人继续其部分权利及财产,是葬礼最重大、最庄严肃穆、哭声大起,惊天动地,惊心动魄的礼仪。不可视其为封建迷信,它是原始科学社会的文明礼仪习俗,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剥夺了人民的这一根本权力,不准解释其文化内涵,使之失传,而民间把其习俗继承下来了。

我们今天的科学社会主义社会,《宪法》把人民的选举与被选举权这些根本权力以根本大法的重要内容明确。一个成人生不知此行使选举与被选举等根本权力行吗?

根据: 装纸钱灰盆(不是一般的盆)“缶”:由“午”“山”组成。 意即午马代表交换、票决等结果,有制上牛山、不同意见的刚性。

参加交换、票决等权力是人的根本权力。被判刑同时剥夺政治权力终身的重罪犯,就是剥夺了其罪犯的选举与被选举等政治权力。人死后由孝子头顶烧纸钱灰的缶(盆)摔碎,表示逝者这些政治等根本权力随寿终而自然终止。详见拙著《大众龙学》《解密红楼梦真味道》(含《道德经》译文)中的有关造字内容的“说明”。 (原创文/刘树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