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三角水资源配置工程稳步推进累计投入20多亿元

笔者今天(11月19日)从广东省水利厅上线省“民声热线”节目了解到,广东最大水利项目、粤港澳大湾区重大水资源保障工程——珠三角水资源配置工程,自今年5月全线开工建设以来,各项工作正稳步推进。截至10月底,项目累计完成投资约20.19亿元。

据工程建设单位介绍,目前首批4个施工标正有序推进,第二批8个施工标已全部进场,正进行场地平整等施工准备工作。截至10月底,顺德区A2标交通洞入口段地连墙完成,南沙区B3标工作井地连墙完成。深圳市D2标工作井地连墙完成。试验段项目339米的结构试验段已实现盾构贯通,工艺性试验段掘进完成800米。

据了解,珠三角水资源配置工程,是解决珠三角东部地区缺水,保障粤港澳大湾区供水安全而建设的大型调水工程。该工程输水线路西起西江干流佛山顺德江段鲤鱼洲,经广州南沙区新建的高新沙水库,向东至东莞市松木山水库、深圳市罗田水库、公明水库。输水线路总长度113.2公里,其中干线工程长90.3公里,深圳分干线工程11.9公里、东莞分干线工程3.6公里、南沙支线工程7.4公里。输水线路新建鲤鱼洲、高新沙、罗田等3级泵站加压。工程设计多年平均供水量为17.08亿立方米,其中广州南沙5.31亿立方米、东莞3.3亿立方米、深圳8.47亿立方米。工程受水区人口近3000万,总投资约354亿元,总工期60个月。

据省水利厅介绍,目前珠三角地区存在水资源与生产力布局严重不平衡问题。珠三角东部聚集了深圳、东莞、惠州、广州番禺以及香港等发达经济地区,是粤港澳大湾区的经济重心,GDP占比大。而作为支撑这一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水源——东江,以占全省18%的水资源总量,支撑28%人口的用水和48%的GDP,目前水资源开发利用率已达38.3%,逼近国际公认的40%的警戒线。而珠三角地区人均水资源量只有约600立方米,是世界人均水资源量的10分之一左右,用水紧张,生态问题突出。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战略的实施,东江已无法满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急需寻找新的水源。而在珠三角西部GDP占比小,拥有流量排全国第二的西江,其水量是东江的约10倍,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只有1.3%左右,水资源丰沛。因此通过从西江调水,是解决粤港澳大湾区东部缺水的最佳途径。

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对保障粤港澳大湾区水安全高度重视,决定兴建珠三角水资源配置工程。并把建设珠三角水资源配置工程,作为重大基础设施,写入粤港澳大湾区规划纲要。

珠三角水资源配置工程建成后,将有效解决广州、深圳、东莞等地生产生活缺水问题,保障水价稳定,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水资源战略支撑。并改变珠三角东部地区供水水源单一格局,为香港、广州番禺、佛山顺德等地提供应急备用水源,进一步提高供水保证率,近3000万群众的饮用水将更加安全、更有保障。同时,通过西江水调往珠三角东部地区,可以减少该地区在东江的取水量,为东江释放更多的生态用水,改善生态环境,对保障东江生态安全,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具有重大意义。(粤水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