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了6年的孩子發現抱錯了?陪伴還是血緣,很多爸爸都選擇錯了

一隻蟬從產卵、幼蟲、破土而出再羽化成蟲,需要15年的時間。

培養孩子也是這樣,在長大的這個過程中,爸爸不管是缺席了哪個環節都是永遠無法再回頭了。

導語

養了6年的孩子發現抱錯了?陪伴還是血緣,很多爸爸都選擇錯了

自己養了6年的孩子,突然被告知,並不是親生的,而是當初因為護士惡意掉包後換成了別人的孩子,如果是您遇上這種事情,會如何選擇呢?

《如父如子》講的就是這樣一個融合了血緣、親情以及爸爸的故事。

故事其實很簡單,第一位爸爸叫做良多,是一個大型建築公司的高管,年輕的他身居高位。而且他不光是在工作上很成功,家庭也是讓人羨慕不已。妻子綠善良溫柔,兒子慶多乖巧懂事。

第二位爸爸叫做雄大,同樣的有一個善良的妻子由佳里,有一個可愛的兒子琉晴。不過和良多比起來他們就遜色多了,只是很普通的一個家庭,不過雖然沒有很好的物質條件,但是一家人經常在一起,互相陪伴生活過得也是很幸福。

就是這兩個看上去風馬牛不相及的家庭,某一天,被一通來自孩子出生醫院的電話,緊緊的交織在了一起。原來,良多和綠的親生兒子並不是慶多,而是當初和他們在一個醫院出生的琉晴。這個電話在良多的心裡掀起了巨大的波瀾。

養了6年的孩子發現抱錯了?陪伴還是血緣,很多爸爸都選擇錯了

慶多與自己的差異現在有了更好的解釋,比如長得不像自己,而且也沒有和自己差不多的音樂天賦等等,甚至良多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對慶多說話都有了陌生的含義。擺在良多面前的問題只有一個,那就是6年的感情重要,還是血脈的親情重要?

故事的最後關於血緣其實已經混淆了,分不清誰是誰的親生兒子,也分不清誰是誰的親生父親了。整部電影用這種大團圓的方式來向我們傳遞了一種觀念:不管是血緣還是感情,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其實陪伴最重要。

一直以來,絕大多數的人都認為,照顧孩子媽媽起到的作用是最大的,大家都在強調媽媽對孩子成長的幫助,卻有意識無意識的忽略了爸爸的重要性。

據說電影導演是枝裕和以前有過工作了一個半月沒回家,回家後卻發現小女兒和自己無比的生疏,甚至會在他出門的時候說出一句“下次再來啊”的經歷。當時是枝裕和就說,即使是和自己血脈相連的女兒,如果缺席了她的成長,也會像個陌生人一樣。

養了6年的孩子發現抱錯了?陪伴還是血緣,很多爸爸都選擇錯了

如果給爸爸這個職業打個分,您能夠得幾分呢?

“我對他像對待員工一樣,他很努力成績也很好,但是他卻一點都不快樂”

這句話,是後來良多反省自己的時候說的。

良多雖然說是一個社會成功人士,有了不錯的地位以及不錯的收入,但是他的童年一點都不愉快,而且原生家庭給他的影響一直都存在著。他的爸爸非常嚴厲,繼母雖然對他百般照顧,但是已經長大了的良多心中,還是把繼母當成了外人,一心想要逃離這個家。

養了6年的孩子發現抱錯了?陪伴還是血緣,很多爸爸都選擇錯了

這種童年的陰影,讓良多做了爸爸之後也不知不覺的成為了自己爸爸那樣的人。

一方面他的工作很忙碌,很少有時間能夠和兒子慶多相處,就連慶多的升學面試這麼重要的場合,也是勉強抽出了個空才過去的;另外一方面,他也像是自己爸爸一樣,對慶多非常嚴厲,有著很多的要求。雖然說他每天都加班很晚才回家,但是回家後第一句話就是兒子有沒有努力的練鋼琴。

在爸爸良多的身上,開心爸爸幾乎看到了很多中國爸爸的影子:

他們很忙,他們把更多的時間和更多的好脾氣給了公司給了工作,回到家裡面已經是很累了;和孩子之間幾乎沒有什麼話可說,就算是想聊點什麼的時候,說出口的也是那句萬年不變的“你作業做完了嗎?”他們一直都希望孩子能夠按照自己規劃出來的路線成長,就像是自己一樣。

這樣的爸爸合格嗎?

養了6年的孩子發現抱錯了?陪伴還是血緣,很多爸爸都選擇錯了

應該是合格的,他們努力工作拼命賺錢,只是為了給家人給孩子一個不錯的生活條件,讓孩子接受更多更好的教育,給孩子一個更好的未來。

但是他們又是不合格的。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幾乎沒有爸爸的影子,爸爸能夠傳遞給孩子樂觀開朗的生活態度,以及堅持不懈的奮鬥動力在很多孩子身上都看不到。更重要的是,孩子欠缺的這些東西,很有可能一生都彌補不回來。就像是良多說的一樣,孩子很努力成績也很好,但是卻一點都不快樂。

爸爸的陪伴對孩子很重要

很多心理學研究表明,爸爸的陪伴對於孩子的身心健康以及智力發育都有著很明顯的影響。而且很多爸爸的教育方式與媽媽的大相徑庭,更多的是一些大幅度的肢體互動,在一些活動中,能夠更好的促進孩子的健康成長。

養了6年的孩子發現抱錯了?陪伴還是血緣,很多爸爸都選擇錯了

在心理上爸爸對孩子的影響作用也是很大的。一方面,爸爸身體力行的榜樣,會傳遞給男孩子關於堅強,關於自信,關於毅力等等內容,讓男孩長大後能夠成為一個堅強有毅力而且自信的人;另外一方面呢,爸爸和女孩的陪伴,會給女孩對於異性的基本印象,這會影響到她們日後的婚戀觀。

其實陪伴孩子並不需要多麼大段大段的時間,有的時候一點時間也是可以做很多事情的。

比如在等待晚飯的時候,可以和孩子一起做個小手工;在吃完晚飯的那段時間,可以陪孩子一起做個角色扮演的小遊戲;在睡前洗漱的時候可以和孩子聊聊“大人”間的話題,瞭解一下孩子內心的真實想法;睡前還可以給孩子讀一本繪本,和孩子一起說說對這個故事的看法......

孩子們也知道爸爸很忙,爸爸要為了養家而努力工作,他們對爸爸的要求也沒有那麼的高,不用整天的陪著他們,只需要抽出一點時間,把閒暇玩手機的時間擠出來,陪陪他們就好了。

養了6年的孩子發現抱錯了?陪伴還是血緣,很多爸爸都選擇錯了

“他那麼努力的想當好你的兒子,而你卻要輕易的放棄他”

這句話是良多的妻子綠說的。

很多孩子家庭的孩子,都被迫習慣了爸爸不在的日子,但是習慣了並不代表不在意。事實上,在他們的心中,爸爸一直都很重要,甚至爸爸說過的一句句話都被孩子深深地記在心裡。

比如慶多,其實他並沒有鋼琴的天賦,練起來真的是事倍功半,比起良多來差遠了。但是在綠告訴他說,如果不想繼續練鋼琴的話,可以不用勉強自己。這時候6歲的慶多拒絕了,他說“只有我把鋼琴練好了,爸爸才會更喜歡我”。

類似的場景在電影中其實很多。

養了6年的孩子發現抱錯了?陪伴還是血緣,很多爸爸都選擇錯了

比如良多一直不理解為什麼自己要把相機作為禮物送給慶多,但是慶多堅決不接受。直到有一天他自己拿出相機隨手翻看,發現了相機裡面有很多自己睡著後的照片,也有一些和慶多在一起的照片。雖然很少,但是慶多都想一點點的記錄下來,每一個和爸爸在一起的瞬間他都想保存下來。

不管爸爸對自己是什麼態度,孩子的愛都是很簡單都是無條件的,他們都是會一如既往愛著爸爸的。偶爾的溫柔,他們會記在心中;就算是吼了他們,在孩子心中留下的依舊是爸爸的好。

但是很多爸爸做的就差多了。

電影中的爸爸良多,在一次鋼琴演奏會上,看到慶多沒發揮好不是在那裡反省自己的失誤,而是誇獎別的小朋友時,勃然大怒。良多覺得慶多一點都不努力,一點都不上進,一點都不像自己,甚至是堅定了要換回自己親生兒子的決心。

養了6年的孩子發現抱錯了?陪伴還是血緣,很多爸爸都選擇錯了

開心爸爸也是這樣。每天晚上寫文章的時候總是對開心要求很高,什麼不要和我說話,什麼不要弄出太大的聲響,什麼不要進來打擾我,什麼你乖乖的在那裡看書就好了......昨天寫文章思路不順暢的時候,開心走了進來。開心爸爸沒好氣的吼了一句“不是告訴你自己玩了嗎,進來幹什麼?”

結果開心什麼話都沒說,走到書桌前面輕輕地放下了一個橙子,然後悄悄的走開了。瞬間開心爸爸就後悔了,自己剛才做了些什麼?自己沒有思路的怨氣為什麼要對著一個愛著自己的孩子發洩?而開心儘管被開心爸爸吼了,還是害怕自己爸爸沒有水果吃,還是堅持著送過來一個橙子。

我們都說爸爸媽媽對孩子的愛是無私的是沒有條件的,其實並不是這樣。絕大多數的爸爸媽媽就算是再愛孩子,也很難不把他們和別的孩子比較,一旦有所欠缺就會覺的孩子不是那麼完美。這一點在疏於管教孩子的爸爸身上體現的更加明顯,他們會更在意孩子的成績以及其他一些外在的東西。

養了6年的孩子發現抱錯了?陪伴還是血緣,很多爸爸都選擇錯了

但是孩子也是第一次做孩子啊,他們為了實現爸爸媽媽的期望也在努力啊,就像是慶多一樣,他其實並沒有鋼琴的天賦,但是為了爸爸的期望,為了爸爸能夠高興,才6歲的他就懂的了努力;就像是開心一樣,儘管知道開心爸爸會吼他,還是會義無反顧的把水果送過來。

其實,相比較爸爸媽媽而言,孩子的愛更加無私。

沒有很多錢,但是他卻生活的很幸福

與慶多相比較,琉晴生活的更加幸福一些。

他們雖然是一個普通的人家,爸爸也不是個多麼成功的人,媽媽也僅僅是在便利店打工,家裡面沒有很好的經濟條件,生活的並不富裕,但是他們的生活很明顯更加的快樂,琉晴的感覺會更加幸福。

養了6年的孩子發現抱錯了?陪伴還是血緣,很多爸爸都選擇錯了

琉晴的爸爸雄大,願意把更多的時間花在家人身上,至於工作的話,就是“能拖到明天做的事,絕不今天做”。而且,在孩子面前,雄大也不像是良多一樣,始終是一副嚴格要求的樣子,而是把孩子當成一個互相信任的朋友,甚至和琉晴無話不談。

這種教育下的琉晴,很明顯比慶多要幸福的多。

他有著很多笑得無比燦爛的照片,而慶多隻有一張做的整整齊齊的證件照;他性格開朗,見誰都能很自然的打招呼問聲好,而慶多則是小心翼翼的靦腆;雖然只有6歲但是他很多事情都能夠自己去做了,而慶多就連出個門都會被媽媽千叮嚀萬囑咐......

其實很多的爸爸都和良多差不多,他們在孩子面前要努力的維護自己的權威以及尊嚴,而達成這個目的的方式就是嚴厲的教育,毫不留情的批評以及更高更難以實現的目標......但是這種教育方式帶來的往往是更多的反作用,比如傷害到父子關係,讓孩子產生畏懼的情緒,甚至讓孩子在心理上逐漸的與自己疏遠......

養了6年的孩子發現抱錯了?陪伴還是血緣,很多爸爸都選擇錯了

就像是電影中表現出來的一樣,看上去是“人生贏家”的良多,在爸爸這個崗位的“較量”上,輸給了很普通,甚至還有些窩囊的雄大。

從成年人的角度來看,幸福是有一定的經濟基礎,幸福是有一定的社會地位,幸福是能夠給親人最好的東西。但是對於孩子來說,幸福其實很簡單,只要爸爸媽媽能夠陪著自己,願意陪著自己,這就足夠了。可惜這個最簡單的答案,很多爸爸媽媽至今都不知道。

怎樣做一個合格的好爸爸,90%的人都不知道

其實在看這個電影的時候,開心爸爸幾度熱淚盈眶,幾度泣不成聲。

看上去好像是在說良多做的不好,其實作為爸爸他犯的那些錯,開心爸爸也犯過。我們總以為我們的努力是為了孩子好,可是誰又知道,在工作和陪孩子這件事情的選擇上,我們就像那個進了玉米地的熊一樣,撿了芝麻丟了西瓜。

陪伴、理解、與孩子做朋友,希望每個爸爸都能夠參與到孩子的成長中,不要等孩子長大了才如夢初醒,到那時候是真的晚了。

養了6年的孩子發現抱錯了?陪伴還是血緣,很多爸爸都選擇錯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