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家河:城市痛点蝶变新生成亮点

王家河:城市痛点蝶变新生成亮点

王家河:城市痛点蝶变新生成亮点

□岳阳晚报记者 冯刚

岳阳王家河,从小小臭水沟,变身兼具历史文化记忆长廊功能的生态景观休闲公园,仅用了短短数年时间,市民也从当年的满腔怨声,转化成每次流连时的由衷赞叹,并将一幅幅如画美景用镜头记录下来,分享与传递这份美妙绝伦。

河水煮河鱼味美无比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前,王家河水质清澈,十分甘冽。”1979年出生的刘志勇是王家河畔原居民,这里留下了他许多儿时美好的回忆。

当年,此处尚为荒野之地,周边居民极少,但水质极好。当地原居民平日闲暇时,最爱来此撒网捕鱼。有一些居民在网上鱼后,拿去市场卖掉,补贴家用。刘志勇和父亲自然也去捕过鱼,那种童年乐趣,他觉得难以言喻。

因为周边人少,无任何污染,河中的鱼特别多,常常一网下去都会打上数条甚至十数条鱼,每到此时,刘志勇便会开心得又蹦又跳。数小时下来,父子俩总会满载而归。“一般情况下,父亲会留下两条做晚餐,余下的悉数卖掉,用换来的钱置办一顿丰盛的晚餐,顺便也会给我买一些零食。”

“我记得鱼肉特别鲜嫩。”刘志勇常听老人说,王家河的水犹如山泉,居民们以此为生活用水,河水煮河鱼,因此,鱼肉才会如此鲜美。用河水浇灌的西瓜更是甘甜,当时虽普遍较为贫困,但居民的感情更为淳朴,而加之王家河原居民少之又少,四邻感情尤显和美珍贵。在河边种了西瓜的,会邀请大家品尝一下,解解渴;种了蔬菜的,会在摘菜后,丢几棵给邻居;钓鱼捕鱼的,也会顺手丢几条鱼给大家。当然,那时邻居们一般都会抽空捕鱼钓鱼,但这种淳厚的情谊,是他们互帮互爱的一种情感表达方式。

时光流转,岁月前行。21世纪,随着城市发展东移,原处于城乡结合部的王家河片区逐渐成为城市中心区域,周边公司、企业与居民越来越多,垃圾遍布,污水横流,王家河变得又黑又臭,菜地及乱搭乱建等现象已成为城市痛点。该现象引起岳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并介入调查。

综合治理“黑臭水沟”

调查发现,王家河两岸一些截污管网尚未建设,工业及生活污水均直排入河,水质为劣Ⅴ类;两岸棚户区的居民在河道内乱建乱搭、倾倒垃圾。不久,王家河治理被提上市委、市政府重要工作日程。

经专题会议研究、论证,2011年12月13日,岳阳市政府第65次常务会议审议了《王家河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工作方案》。随后,成立了以时任市委书记黄兰香为政委,时任市委副书记、代市长盛荣华任指挥长的王家河综合治理工程指挥部,岳阳楼区和岳阳经济技术开发区负责征拆安置,市规划局负责项目规划,市住建局负责工程建设;市水利建设投资公司也应运而生,全力融资争资,市直相关部门合力确保项目顺利推进。

2012年1月8日,王家河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启动仪式。刚刚上任的时任市长盛荣华讲话掷地有声:王家河流域综合治理,必须通过治污清水、筑坝活水、景观美水等工程措施,达到水清、水活、水美、水利的目标。

2012年10月15日,王家河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开始动工建设,6个土建标段、3个专业标段同步实施。

2014年底,包括景观工程、截污管网工程在内“一河两带四路”主要建设任务基本完成,并逐步向群众开放。

2015年底,将岳阳独有的求索精神、忧乐精神与骆驼精神串联形成文化主线文化创意工程基本完成。

2016年7月22日,王家河公园管理中心正式揭牌成立。

蝶变新生为古城增色

2017年4月5日,市委、市政府印发《岳阳市全面推行河长制实施方案》,全市江河湖库正式全面推行河长制。王家河在市、县、乡、村四级河长常态化巡河管护下,用南湖流域综合整治、王家河面源污染集中整治的“画笔”,画出了王家河“垂柳依依吻细涟、碧水盈盈映蓝天”的美丽画卷。

两岸沿线景观、文化长廊美不胜收且文化底蕴十足。王家河文化创意一期工程“忧乐精神”“求索精神”“端阳怀古”“左宗棠”“鲁肃”“王家义渡”“君山银针”“岳州窑”等20组雕塑作品早在2015年集中亮相,休闲观赏与岳阳历史文化记忆在此碰撞出智慧火花;随后,“岳州烈女”“渔歌互答”“岳阳鱼市”“长乐故事会”“抗洪英雄高建成”“环保老人朱再保”“岳阳将军园”“岳州扇”等二期工程作品接踵而至;今年1月24日,“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张超烈士雕塑也在王家河公园揭幕……王家河完成了从昔日黑臭水体到今日城市景观的华丽转身。

“如今的王家河公园景色怡人,文化味浓,胜过儿时那些美好记忆,在欢快、轻松中感受岳阳这座城市的生态宜居之美。”刘志勇说。如今,徜徉在王家河公园,两岸绿树掩映,一川碧水如玉带蜿蜒,王家河“凤凰涅槃”,蝶变新生,为江南水乡岳阳城再添几许迷人魅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