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歲後不建議踢毽子,需要做膝關節保健操,合理健身跑步

公園裡有好多人圍成一個圈踢毽子,這個活動佔地空間少,對場地的要求不高,還可以多人參與,鍛鍊心肺,所以深受老百姓的歡迎。小時候,學校還常常舉辦踢毽子比賽。

但是,關節醫生卻說,45歲後,不建議踢毽子,對膝關節保養不利?這是不是危言聳聽?

45歲後不建議踢毽子,需要做膝關節保健操,合理健身跑步

負重大,加重膝關節退變

年輕時,我們的血液循環,骨細胞生長,水分及組織液都是充沛的,隨著年紀的增大,循環減慢,骨質流失,關節軟骨及韌帶的彈性也下降,因為修復功能和保護功能下降了,這就導致軟骨及軟組織更容易受到磨損及傷害,既發生軟骨及軟組織的退行性病變,造成軟骨破損,引發骨關節炎

這個肝細胞修復一樣。年輕時喝酒,損傷的肝細胞和新生的肝細胞形成更替,肝臟沒有明顯的損傷。隨著年紀增大,肝細胞再生的速度變慢,損傷的部分超過再生的部分,於是出現肝硬化等一系列肝臟問題。

其實為什麼老年人病痛比較多,就是這個道理,適用於大部分的器官和骨骼組織。

除卻年齡增大所引發退變問題,軟骨退變還與壓力及磨損程度有關。也就是局部軟骨承受的壓力越大,超負荷使用的時間越長,軟骨的受損就越嚴重。故而,有肥胖問題,長期登山,爬樓梯的朋友,膝關節極容易發生關節軟骨退變。

45歲後不建議踢毽子,需要做膝關節保健操,合理健身跑步

之所以不推薦踢毽子,是因為這個運動正好符合了負重增加這一點。在踢毽子時,作為承重腳,獨自承擔全身的重量,雙腳的壓力變為單腳的壓力,這對負重腿的關節軟骨,久而久之是有傷害的。

45歲後不建議踢毽子,需要做膝關節保健操,合理健身跑步

彎腿,對韌帶,半月板壓力大

加之,承重腿因為要追隨踢毽子的另一條腿,配合瞬時的踢毽動作。很多時候是沒有站穩,出現微屈,超伸,或出現扭轉站立的狀態。這種情況,會導致膝關節周圍的肌肉及韌帶出現被過度應用,產生代償反應(引發周圍的組織韌帶超負荷工作),產生疼痛。

以微屈時舉例,此時股四頭肌拉緊,髕骨關節的壓力增大,若出現腿部傾斜,則會造成韌帶的拉傷。

45歲後不建議踢毽子,需要做膝關節保健操,合理健身跑步

同時,無論是承重腿還是踢毽子的腿,在膝關節左旋及右旋時,對半月板的一側擠壓都會增大。

膝關節的運動軌跡,更多的是腿伸直與彎曲。這也是為什麼股骨遠端與脛骨平臺間的軟骨,長個像滾輪一樣,中間又以半月板來增加承重面,減輕壓力,這是為了滿足膝關節屈伸的運動功能需要。

45歲後不建議踢毽子,需要做膝關節保健操,合理健身跑步

但在做左旋,右旋的踢毽子活動時,關節間隙改變,以內旋為例:關節間隙內側變小,外側增寬,對內側半月板的壓力增大,外側韌帶拉長。長此以往,對半月板及韌帶的壓力及傷害積累,引發疼痛及慢性炎症,誘發骨關節炎。

45歲後不建議踢毽子,需要做膝關節保健操,合理健身跑步

踢毽子是一個好運動,但不是完全適合所有中老年朋友,特別是膝關節本身就不好的朋友,出於關節保養及避免疼痛的考慮,建議大家從事對膝關節損傷比較少的運動,如慢走,游泳等。

常做關節6步“保健操”

膝關節疼痛,有O型腿,X型腿症狀的中老年朋友,做6步關節保健操,養護關節。

1.按揉關節

屈膝,雙手放在膝關節兩側,打圈按摩,不需要按壓。這個動作目的是加強膝關節周圍的血液循環,如果有輕微疼痛的朋友,可以塗抹藥膏後,按摩3分鐘,幫助吸收。

2.站立踢腿

扶著一把椅子,一腿負重,一腿抬起腳,外側手叉腰,前後擺腿,前伸時,膝關節微屈。這個動作鍛鍊膝關節前後肌肉及韌帶。主要一定要扶著椅子,增強穩定性。

45歲後不建議踢毽子,需要做膝關節保健操,合理健身跑步

3.踝泵訓練

平躺在床上,進行蹦腳尖,和下壓腳尖的運動,交替多次,鍛鍊股四頭肌。

4.床上抬腿

平躺狀態,一腿貼著墊子,一腿直膝抬起,與身子成大概45-60度角後,放下,重複多次後,換腿。

45歲後不建議踢毽子,需要做膝關節保健操,合理健身跑步

5.坐位踢腿

坐在椅子上,屈膝放鬆狀態,然後擺動小腿,向上向前抬起。重複多次。

45歲後不建議踢毽子,需要做膝關節保健操,合理健身跑步

6.主動屈膝

臥床平躺,單腿屈膝,手臂抱住膝蓋,儘量貼近上半身。

45歲後不建議踢毽子,需要做膝關節保健操,合理健身跑步

以上動作,都是比較溫和,可以在負重少的情況下,鍛鍊膝關節周圍肌肉,增強膝關節的穩定性,減少疼痛。

45歲後不建議踢毽子,需要做膝關節保健操,合理健身跑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