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降雨+人工降雨,合肥仍喊“渴”預計23日起我省還有一次降水過程

本報訊 11月17日早晨,市氣象臺發佈寒潮藍色預警,降溫和大風同時光顧我市,和降溫、大風一起出現的,還有大家期待已久的降雨。不過據市氣象臺預測,此輪降雨過後,未來一週內,我市以晴好天氣為主,降雨難現。也就是說,我市未來一段時間內旱情會持續發展。

今年以來,全省和全市旱情嚴重,8月12日颱風“利奇馬”對我省影響結束以來,全省平均降雨量84毫米,較常年同期偏少近7成,為1961年有氣象記錄以來同期第2少,我省發生了近40年來最嚴重的伏秋旱。

具體到合肥,今年以來我市旱情持續加重。至11月7日全市平均降雨量612毫米,較常年同期偏少38%。特別是9月份以來,我市平均降雨量僅23毫米,偏少8成。省氣候中心監測結果顯示,我市大部分地區出現30年一遇的特旱級氣象乾旱。

在極端乾旱天氣下,氣象部門會實施人工降雨。實施人工降雨的一個前提是大氣中具有一定的水汽含量。

11月12日至13日8時我省實施飛機增雨作業1架次,航時3小時01分,燃燒煙條24根;實施地面增雨作業80點次,發射火箭彈171枚,燃燒煙條44根。

通過這些手段將催化劑送入雲層,物理催化,對一定的天氣形勢和水汽條件下成雲致雨條件進行補充和改善,從而引發降水或增大降水量。

11月16日和17日的降雨為人工降雨準備了水汽條件。記者從省氣象臺獲悉,11月16日0時-18日7時全省共實施飛機人工增雨作業2架次,累計飛行4小時56分鐘,燃燒煙條48根;組織我市等全省16市開展實施地面人工增雨作業160點次,發射火箭彈419枚,燃燒煙條99根。

受天氣條件和人工增雨作業共同影響,16日夜裡起我省自北向南出現降水,其中江淮之間中南部和沿江部分地區降水較明顯。16日20時-18日7時累計雨量:全省有1962個站出現0.1毫米以上降水(覆蓋面積13.57萬平方公里,佔全省97.2%),543個站超過10毫米(覆蓋面積2.17萬平方公里,佔全省15.5%),超過30毫米的有樅陽項鋪32.2毫米,霍山青楓嶺31.4毫米,金寨肖家灣30.2毫米。

省氣象臺預計19-22日我省以多雲天氣為主,其中20日夜裡淮北局部地區有小雨。23日起受冷空氣影響我省還有一次降水過程。自下半年以來,我省的降水一直“猶抱琵琶半遮面”,羞羞答答,並不爽快。11月16日-18日的降水雖然一定程度上緩解了旱情,但降水量總體而言並不大,我省的旱情仍將持續。

(合肥晚報 ZAKER合肥記者 趙佩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