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邊的初心使命】懷揣一顆“赤熱”之心,以“黨建+”服務模式引領社區治理創新

她外表溫婉樸素,言語中透露出幾分幹練;她為人誠懇熱情,真誠之中流淌出一股力量;她憑著對社區工作無限熱愛的這股勁,十年如一日,勤勤懇懇,盡職盡責,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踐行黨員的初心使命,她就是玉泉區興隆巷街道四里營西社區黨支部書記兼居委會主任孫華。

【身邊的初心使命】懷揣一顆“赤熱”之心,以“黨建+”服務模式引領社區治理創新

“我是2008年通過全市招考進入社區工作,最初被分配到全國模範社區清泉街社區,那一階段,在‘全國先進社區工作者’武荷香的帶領下,一步步進入社區工作、瞭解社區工作。”孫華說道,“2013年我來到了剛從西菜園劃歸到興隆巷街道,新建成立的四里營西社區,並擔任社區主任一職。”

擔任社區居委會主任6年來,以“黨建+服務”融合式社區治理模式,推進多元協同共治,充分發揮社區基層黨組織領導核心作用和黨員先鋒模範作用,經過多年的探索實踐和交流互鑑,現已走出一條適合本社區實際的一些工作做法,初步實現基層社會治理現代化,逐步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高品質和諧宜居社區奠定良好基礎。

【身邊的初心使命】懷揣一顆“赤熱”之心,以“黨建+”服務模式引領社區治理創新

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黨的工作最堅實的力量支撐在基層,經濟社會發展和民生最突出的矛盾和問題也在基層,必須把抓基層打基礎作為長遠之計和固本之策,絲毫不能放鬆。基層社會治理,離不開黨的領導和黨建工作。”多年來,四里營西社區在支部書記孫華的帶領下,按照區委組織部制定的“3441”工作思路為統領,結合“1346”工作法,提出了 “為老助殘、用愛服務”的口號,積極聯繫社會組織,充分發揮專業社工隊伍的力量,為轄區老年人、殘疾人等“特殊”人員提供有針對性、高質量的服務。此外,社區整合轄區各方資源,形成了以包聯單位、駐區單位共同參與的聯合黨委,開展一系列便民利民的創新服務,著力推進多元協同共建共治,完善社區服務體系建設,促進社區服務與居民需求精準對接,不斷提高社區治理現代化水平。

“社區支部作為基層社會治理的一塊基石,要發揮宣傳動員作用,廣泛動員轄區黨員志願者、社工志願者、居民志願者等群體,組織他們認領政策宣傳、青少年指導、弱勢群體幫扶、文體娛樂等11個服務崗位,紮實推進志願服務做實做細做精。近幾年,社區支部也聯合多家公益組織和愛心企業,開展諸多惠民服務顯成效。如,聯合殘聯融愛助殘服務中心,組織轄區內有就業意向的殘疾人開展每週一期的專業插花培訓、烘焙、包裝等培訓,提高殘疾人的就業能力;聯合內蒙古青禾未成年人關護中心,開辦了暑期託管班等,把居民的需求變成我們的服務內容,進一步增強了居民的歸屬感。”孫華介紹。

【身邊的初心使命】懷揣一顆“赤熱”之心,以“黨建+”服務模式引領社區治理創新

作為社區“大管家”,孫華時常入戶走訪,體察民情,瞭解民意,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導向,在服務群眾中踐行初心使命。據瞭解,四里營西社區針對社區“三多”(即下崗失業人員多,殘疾人多、困難人員多)的特點採取了“三心工程”(即為老助殘的“暖心工程”、化解矛盾的“民心工程”、志願服務的“聯心工程”)和“六民”服務 (“為民”服務、“助民”服務、“安民”服務、“樂民”服務、“便民”服務、“育民”服務)等一系列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的舉措,做到了社區事務齊抓共管,實現優質資源共享,切實解決了社區居民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把黨和政府的溫暖送到百姓的“心坎上”。

當然,孫華只是全國千千萬萬個基層社區工作者的典型縮影。他們作為基層社會治理的“主力對員”紮根基層一線,成為實現百姓安居樂業、維護基層社會和諧穩定、築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廈根基的中堅力量。他們堅持黨建引領,充分發揮社區黨組織領導核心作用和黨員先鋒模範作用,讓黨的旗幟在社區居民心中高高飄揚;堅持服務中創新社區治理模式,融合社會各方資源,營造安定有序的基層社會環境;堅持促進全民共建共治共享,帶領社區居民牢固樹立國家意識、公民意識、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共創幸福和諧社區不斷注入“新能量”“新智慧”。(泉媒體記者:佟永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