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做事總是很難堅持到底?瞭解“半途效應”,助力他進入成長圈

最近閨蜜跟我說了件事:她剛給女兒刷了一年舞蹈興趣班的學費,結果還沒有上幾節課,女兒就開始找藉口,今天肚子疼,明天腳疼,只要到了上舞蹈興趣班的那天,她總能找出點理由不去上課。想想刷下去的學費,就這麼放棄了她心疼,但是讓孩子去,每次都要想辦法說服孩子,她也很頭疼。所以最近一直在糾結這事該怎麼處理。

說起這個,很多家長應該都深有同感。孩子自己要求買的樂高,回來疊了一半扔那邊了;孩子自己想買的書,看一半又放棄了;甚至有個媽媽在抱怨:每次都是孩子自己想學的東西,卻總是自己先堅持不下去。繪畫、鋼琴、舞蹈、樂高都是孩子自己說想學的,也統統給他報了,結果一個也沒能堅持下來,這麼沒有耐心的孩子到底還能不能有出息了?

孩子做事總是很難堅持到底?瞭解“半途效應”,助力他進入成長圈

所以為什麼孩子做事總是很難堅持到底?父母又該怎麼辦呢?

瞭解“半途效應”,知道為什麼孩子總是容易半途而廢

  • 什麼是“半途效應”?

半途效應是指在激勵過程中達到半途時,由於心理因素以及環境因素的交互作用而導致的對於目標行為的一種負面影響。大量的事實表明,人的目標行為的中止期多發生在“半途”附近,在人的目標行為過程的重點附近是一個極其敏感和極其脆弱的活躍區域。

不止是孩子,成人也很容易出現“半途效應”。但是因為孩子身心特點的緣故,在孩子身上半途效應會特別明顯。孩子本身的專注力就不足,做事情就容易出現“三分鐘熱度”的現象,如果父母不進行恰當的引導,孩子就很難對一件事堅持下去。

孩子做事總是很難堅持到底?瞭解“半途效應”,助力他進入成長圈

用一張圖來細說孩子在做一件事或者學習時候的歷程:

最開始的時候孩子處在舒適圈,這個時期孩子感覺非常安全並且可控的,接下來會開始進入恐懼圈。在恐懼圈裡,孩子會因為各種因素的影響,開始變得不自信,並且開始找藉口放棄。如果這個時候沒有正確的鼓勵與引導,孩子通常會在這個圈內中斷,即產生半途效應。

如果父母有仔細耐心地鼓勵與引導,孩子通常可以進入學習圈,面對各種挑戰和困難,並且獲得新的技能,最終進入成長圈。

孩子做事總是很難堅持到底?瞭解“半途效應”,助力他進入成長圈

哪些情況更容易引起“半途效應”?

除了孩子本身專注力不足的原因之外,這些外因也很容易導致引起“半途效應”。

1.沒找到孩子的興趣點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但是大多數情況下,父母對於孩子要學什麼,通常是從我覺得什麼比較有用的角度來考慮,而不是孩子喜歡什麼。

比如有的孩子喜歡畫畫,媽媽覺得女孩子跳舞以後會比較有氣質,忽視孩子自己的想法,給孩子報了舞蹈課。因為孩子本身對舞蹈不敢興趣,遇到有難度的動作就很容易放棄。

孩子做事總是很難堅持到底?瞭解“半途效應”,助力他進入成長圈

2.父母忽略孩子自身的特點,給孩子預設的目標值過高

跳跳在大班的時候,媽媽給他報了硬筆的訓練班。剛開始的時候,跳跳勁頭十足,認認真真地練字。幾節課過去了,跳跳寫的字還是歪歪扭扭,媽媽每次看著老師發出來的優秀孩子的字帖,再看一下自己孩子的寫的字,氣就不打一處來,怎麼別人家的孩子學了幾節課,字就那麼好看了,自家孩子怎麼這麼不行呢?

於是對孩子練字上的要求愈發嚴格,一個字覺得不入眼,就讓跳跳擦掉重寫,經常一個字寫上十幾二十遍。剛開始跳跳還願意擦掉重寫,後來怎麼寫媽媽都說不好,急起來乾脆把筆一扔,說我不練了,反正也練不好。

父母不顧孩子自身的特點,過高地給孩子設立目標,讓孩子不斷受挫,孩子在一次次努力仍達不到目標時,就會逐漸地放棄了。

孩子做事總是很難堅持到底?瞭解“半途效應”,助力他進入成長圈

3.過多使用外部獎勵,產生德西效應

一群孩子每天在老人門前嬉鬧,老人覺得難以忍受。於是,他出來給了每個孩子10分,並且對他們說:“你們讓這兒變得很熱鬧,我覺得自己年輕不少,這點錢表示感謝。”孩子們很高興,第二天過來,老人給了他們每個孩子5美分,孩子仍然興高采烈。第三天,老人給了孩子每人2美分,孩子們大怒,“一天才2美分,知不知道我們多辛苦。”孩子們就再也不去玩了。

人的動機分為外部動機和內部動機。通常在孩子上學之後,家長為了激勵孩子努力學習,會跟孩子說考了什麼名次可以給予物質獎勵,而不是通過引導和激發孩子本身對學習的興趣。雖然短時間之內會取得一定成效,但是長此以往,孩子會逐漸迷失方向,變成了為獲得獎勵而學,效果會適得其反。

孩子做事總是很難堅持到底?瞭解“半途效應”,助力他進入成長圈

4.家長過於溺愛,孩子意志力不強

琪琪開始學輪滑的時候興趣滿滿,但摔跤了幾次之後逐漸開始退縮,而且本身對輪滑的三分鐘熱度已經要過去。奶奶看著琪琪摔青的膝蓋心疼不已,攔著琪琪說:“學輪滑這麼難,都摔了好幾次了,咱還是不學了吧,到時候別輪滑沒學會腿都摔壞了。”

孩子做事情本身就三分鐘熱度,這個時候如果家長沒有鼓勵孩子,而是跟孩子一起找藉口選擇放棄,孩子就止步於半途期了。

孩子做事總是很難堅持到底?瞭解“半途效應”,助力他進入成長圈

如何讓孩子走過半途區,進入成長圈?

  • 少用外部獎勵,找到孩子感興趣的點

著名畫家達芬奇剛開始學畫的時候,老師讓他畫雞蛋,他畫了一個又一個,終於不耐煩 ,就問老師:“老師,你天天讓我畫雞蛋,這不是太簡單了嗎?“老師嚴肅地說:“在一千個雞蛋當中,沒有性狀完全相同的蛋,每個雞蛋從不同角度看都不一樣。達芬奇聽從老師的話,用心畫雞蛋,畫了一張又一張,後來,無論達芬奇畫什麼,都能畫的又快又像。

學習的過程通常是漫長而枯燥的,就像讓孩子學寫字,孩子會漸漸覺得枯燥乏味,喪失興趣。這時候如果採用外部獎勵,短時有效但並不長久,不如平時生活中多注意觀察瞭解孩子,找到孩子感興趣的點,引導孩子找到自己的興趣點,化外部動力為內部動力。

孩子做事總是很難堅持到底?瞭解“半途效應”,助力他進入成長圈

  • 從孩子本身的特點考慮設立合理的目標值,少做橫向比較

孩子在恐懼圈無法前進的一個重要原因便是受挫,變的不自信。給孩子挫折的可能是事情的本身,也可能是家長給予的壓力。比如孩子在練習一個動作,練了好多次都練不好,孩子自信心有點受挫了,這時候家長如果看到別的孩子練的都已經很好,自己孩子還不行,生氣地指責孩子,你看別人都已經練的很好了,你還不行,肯定是你沒認真,孩子很容易就直接放棄了。

反之,我們可以幫助孩子把動作再一一細分,在孩子做到一點點的時候就給予肯定與鼓勵,讓孩子獲得成就感,孩子就自然而然堅持下來了。

孩子做事總是很難堅持到底?瞭解“半途效應”,助力他進入成長圈

  • 培養孩子意志力,不隨意給孩子找藉口

孩子在半途區,通常會找各種藉口放棄。家長可以多用成功的榜樣來鼓勵孩子堅持到底。平時在生活中,也可以注意培養孩子的意志力。

比如帶孩子爬山,孩子通常會爬到一半就想要放棄,這時候家長可以鼓勵孩子,跟家長一起,再堅持一下,等孩子真正爬到山頂,再跟孩子講:“假如我們再半山腰就放棄,肯定看不到山頂的美景,生活中遇到困難也是一樣,再堅持一下,不放棄總會有收穫。”

總之,孩子的半途而費並不是孩子個人的特性,而是人類的共性,父母需要做的就是,在孩子處在半途區及其脆弱和敏感的時候,排除困難因素,不找各種藉口,重新幫助孩子建立自信,助力孩子走進學習圈和成長圈,讓孩子獲得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