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为何热锅开水炖福王?

哆啦咪噜


都别抢,我来答。

说起这个福王,不得不谈到一种奇怪的历史错觉。

譬如说戈尔巴乔夫,大家都知道这是历史教科书里的人物,但凡对苏联历史感兴趣的朋友肯定都知道这个人物。

作为一个历史人物,很多人是不是以为他已经作古了?

在潜意识中我也是这样认为的,但实际上这位苏联最后一位总书记还健在,2012年的时候,他还被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授予俄罗斯最高荣誉圣安德烈勋章。

那这位福王和戈尔巴乔夫有什么关系呢?

其实这位福王也是一位历史非常悠久的王爷,他是谁呢?

就是差点被万历册立为太子,继承万历皇帝的福王朱常洵,国本之争中的主角。这么一算,其实从万历去世再到明朝灭亡(崇祯自缢)仅仅只有24年的时间。

但在这24年里却出现了泰昌、天启和崇祯三位皇帝,如果对这段时间不是很了解的话,相信很多小伙伴都以为这位福王朱常洵早已经作古了。

结果没想到人家却活到了崇祯年间。

想当年,这位福王爷那可是集恩宠于一身,万历皇帝为了他硬是和大臣们怄气十五年,不为别的,就是为了把他册立为太子。

但是架不住明朝官员还是比较有骨气,也硬是和这位皇帝硬刚了十五年,期间这些大臣被流放的流放,革职的革职,廷杖的廷杖。

但这些人就是不愿妥协松口(心疼万历三秒钟)。

最后好不容易把朱常洛册立为太子,这位福王在郑贵妃的挽留下,也是迟迟不愿离开北京,最后又争了个七八年,这位福王才到洛阳去就藩。

而万历皇帝也因为在国本之争中斗争失败,一气之下朝也不上了,朝政也不管了,官员也不任免了,偌大一个明王朝就被这两父子折腾跨了。

所以说这位福王简直是位亡明妖星,我估计没有他,明朝的结局也许就会出现另一种结果。

福王生前深受万历皇帝的宠爱,大概是爱屋及乌的缘故,万历皇帝很喜欢他的母亲郑贵妃,所以对这个儿子也是特别上心。

他结婚的时候万历皇帝也是毫不吝啬的大笔大笔花钱,超过寻常皇子婚礼的规格,“而封常洵福王,婚费至三十万,营洛阳邸第至二十八万,十倍常制。”

这还不够,万历皇帝觉得既然不能把皇位传给福王,那就把天下的财富都送给这位福王。

从下面这段史料可以看出万历皇帝对福王的宠溺程度,堪称宠子狂魔:

先是,海内全盛,帝所遣税使、矿使遍天下,月有进奉,明珠异宝文毳锦绮山积,他搜括赢羡亿万计。至是多以资常洵。临行出宫门,召还数四,期以三岁一入朝。下诏赐庄田四万顷。所司力争,常洵亦奏辞,得减半。中州腴土不足,取山东、湖广田益之。又奏乞故大学士张居正所没产,及江都至太平沿江荻洲杂税,并四川盐井榷茶银以自益——《明史·诸王》

所以人家天下人当时都说“先帝耗天下以肥王,洛阳富于大内。”

福王太有钱了,以至于李自成起义后,那些前去围剿李自成的明军经过洛阳时都不满的议论说“王府金钱百万,而令吾辈枵腹死贼手。”

但是这位福王也是一位脂油蒙了脑袋的主,也不说拿点钱出来犒赏一下军队。

相比较于福王有钱,崇祯就太惨了,穷到要大臣们筹集军饷的地步,因此说明朝亡于穷也是有一定的道理。

后来李自成的军队打到了洛阳,这位福王才出钱募集勇士抵抗李自成的军队。

但是没过多久,洛阳城内的军官就叛变开了城门,这位福王只好躲进洛阳城里的迎恩寺,第二天就被李自成的人找到。

正史里肯定不会记载说福王被烹了,野史《流寇志》记载了当时的情形说:

闯将围河南府,福王募死士,斩获颇多……闯贼迹福王所在,执之……王见自成,色怖乞生……贼置酒大会,脔王为俎,杂鹿肉食之,号福禄酒。尸王城下,承奉二人乞葬王而就死,自成许之。敛王于西关,遂自尽于侧。

李自成究竟有没有把福王煮了不好说,毕竟这些写史书的人最擅长抹黑。

但福王被李自成杀了是事实,而他那些财富最终也肯定被李自成的部下瓜分殆尽,要是当初有点觉悟,拿钱出来帮助崇祯,哪里会落得个这样的下场。

而北京城里的那些大臣们也同样如此,崇祯跟他们要钱的时候一个也不给,结果最后被李自成打进京城里,挨家挨户搜刮了个精光。

据说从这些权贵家里一共搜刮了高达7000万两白银,当初要是能够给崇祯凑个一半的银子出来,估计李自成和皇太极也就没戏唱了。

所以说当时的明朝已经烂到根了,是真的没救了。


围炉谈史


闯王炖福王,摆“福禄宴”应该是真的。问题是不知道加了什么调料,李自成真能吃下去么?!

福王太胖误了性命

福王朱常洵是明神宗第三子,这家伙有三大特点:一是胖,有360斤;二是好色,嫖遍洛阳所有娼妓;三是扣门,横征暴敛富可敌国,舍得花大把银子嫖妓,却舍不得花钱赈灾。当年河南连年旱蝗大灾,百姓相食,作为藩王的朱常洵却舍不得拿钱赈济灾民,还振振有词:“赈济灾民是国家的事,和我有啥关系。”

崇祯十四年正月,李自成率领起义军攻克了洛阳城,福王朱常洵逃出城外,可是由于身体太胖跑不动,只好躲在庙里面,被李自成的起义军活捉。

民间传说有声有色

李自成如何对待福王的呢?民间流传有声有色:

一是李自成下令将福王剥光洗净,剃去毛发,灌药清洁体内污物,然后扔进大锅活活煮死,同时还将福王府中养的几只鹿放入锅中一同炖,摆酒开宴,与将士们共享胜利果食,名曰“福禄(鹿)宴”。

二是李自成的部下将福王杀死,抬了回去请功,闯王看到福王身300多斤的身体,非常气愤,都称“王”,人家养尊处优肥得像头猪,自己四处征战瘦得像条狗!于是命令手下将福王剁成肉块,与鹿肉同炖,吃了一顿“福禄(鹿)宴”。

三是福王被捉后,见到李自成,福王磕头如捣蒜,但李自成怒斥其做恶多端,一刀砍下朱常洵的人头,尸体丢弃荒野喂狗。明朝臣子暗中捡回零落的尸骨将其埋葬。

明清著作记载异口同声

我们再翻翻明清著作中如何记载胖福王之死。

明末清初著名的文学家、戏剧家李渔大家应该熟悉,他写的《古今史略》记录:“自成迹福王所在,执之,王遇害。贼置酒大会,以王为俎,杂鹿肉食之,号福禄酒。”李自成攻破洛阳城时,李渔30岁,他记录的应该是所见所闻。

《鹿樵纪闻》是明末清初著名诗人吴伟业所著,书中有李自成攻破洛阳城的记载:“福王及世子由崧缒城走。王以体肥不能远去,贼得而杀之,称其肉,重三百六十余斤,脔分股割,与鹿肉同烹,群贼胪食,名曰福禄宴。”吴伟业在明清两朝做过官,这个事件发生时他32岁,他的记载可信度较大。

彭孙贻是清初著名的文学家,他著的《平寇志》也描写了福王被杀的事:“闯贼迹福王所在,执之。王见自成,色怖乞生……贼置酒大会,脔王为俎,杂鹿肉食之,号福禄酒。”彭孙贻当年26岁,记载是有一定依据的。

这三则都记录了李自成炖福王,有一点说法相同,不是活烹,是杀了之后炖的。但以上资料都是出自个人的著作,可信度打了折扣。

史料如何记载?

清朝史官编纂的《明史》中可以查到这段记录,《李自成传》记载:“自成兵汋王血,杂鹿醢尝之,名福禄酒。”

《福王常洵传》记载:常洵缒城出,匿迎恩寺。翌日,贼迹而执之,遂遇害。两承奉伏尸哭,贼捽之去。承奉呼曰:“王死某不愿生,乞一棺收王骨,棆粉无所恨。”贼义而许之。

同一部《明史》,说法似乎不一致,前者说李自成的起义军喝了福王的血,后一则说是李自成手下杀了福王,但还同意将其尸体收敛入棺。但仔细想想,饮血酒和埋尸体并不矛盾。

民国十三年,在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县麻屯乡庙槐村南约500米处出土了明福王朱常洵墓志,上记录:“大明崇祯十四年正月二十日,突有流贼数万攻陷府城……王独挺身抗节,指贼大骂,二十一日遂死。”

这个可信吗?墓志是明朝指派大臣所写,崇祯皇帝还给了他一个“福忠王”的谥号,因此墓志只会从正面写福王大义凛然,肯定不会写福王屈膝求治,被煮食这种丢人的事。

吃肉饮血是古代常用的一种泄愤的手段,在攻打洛阳城时李自成损失很大,农民起义军对福王恨这入骨,聋王相信“闯王煮了福王”。民间传说、文人记录、文献记载,你相信哪一个呢?


聋王异史


福王朱常洵被大锅活炖,做成福鹿宴一事,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真假难辨。

故事是这样子的,福王朱常洵荒淫无道,横征暴敛,还特别爱玩女人,身体肥胖的达到了360斤。当年河南遇到蝗灾,饿殍遍地、民不聊生。朝廷叫朱常洵放粮赈灾,朱常洵置之不理,依然醉生梦死、花天酒地。

被闯军破城后活捉,为解心头之恨,闯军找来一口大锅,加入各种佐料熬了一锅高汤,把福王的毛发一根根拔光、灌肠洗净之后,跟鹿肉一起入锅。

然后兵士们围着大锅看福王在锅里惨叫,哈哈大笑。福王一爬到锅边,他们就用枪杆把他戳回去,直到没有了声息,在锅中炖的肉烂筋舒,然后起锅下酒,名曰“福禄宴”。

这件事情到底是不是真的?难说。

明末清初著名的文学家、戏剧家李渔在《古今史略》中记载:“自成迹福王所在,执之,王遇害。贼置酒大会,以王为俎,杂鹿肉食之,号福禄酒。”

明末清初著名诗人吴伟所作的《鹿樵纪闻》中有李自成攻破洛阳城的记载:“福王及世子由崧缒城走。王以体肥不能远去,贼得而杀之,称其肉,重三百六十余斤,脔分股割,与鹿肉同烹,群贼胪食,名曰福禄宴。”

清朝史官编纂的《明史》中《李自成传》记载:“自成兵汋王血,杂鹿醢尝之,名福禄酒。”

《福王常洵传》记载:常洵缒城出,匿迎恩寺。翌日,贼迹而执之,遂遇害。两承奉伏尸哭,贼捽之去。承奉呼曰:“王死某不愿生,乞一棺收王骨,棆粉无所恨。”贼义而许之。

四个版本,其中三个版本都有这个说法。所以我的判断和倾向性是完全有可能。从后期闯王大军进了北京的所作所为来看,这不是一支革命队伍,这完全就是一支流寇、匪军。

这样纪律松弛的军队加上阶级仇恨,完全可能做出这种事情。而且明朝末年,一遇上灾荒,穷苦老百姓走投无路,易子而食也是比比皆是。大家可能还记得袁崇焕,被凌迟时暴民们都冲上去直接撕咬他的肉而食之,以解心头之恨。

古人常说:“恨不能啖其肉、饮其血”,可见古人解恨的方式还是有些极端的。

大灾之年,闯军原本很多都是尸山血海爬出来的穷苦农民,胃口好的很。


谢金澎


民间传说,李自成抓住福王后,福王请求李自成放过自己,但李自成并未答应,并大声的斥责他,眼看着天下大乱,他却只顾自己享乐,对外界发生的事情漠不关心,根本不懂得民间疾苦和国家危亡,甚至在遇到饥荒时,也不愿意施舍粮食给百姓。出于愤怒,才让手下将其拖下去,并将他300多斤躯体处理之后,和几头鹿一起炖了吃掉,后来把这样的行为称之为福禄酒。

王指的是朱常洵,他是万历皇帝的儿子。在崇祯十四年时,李自成带领起义军攻入了洛阳城,并将福王朱常洵抓住,命人将他处死,还用他的尸体和杀好的几只鹿放在了热水锅中一起炖了来吃,就相当于给所有人举办了酒席。因此,把这桌酒席称为福禄宴会,这就是关于李自成开水热锅炖福王的传说。

到朱常洵,他原本是会被明神宗立为太子的。在万历29年时成为了福王,历史资料记载,1641年李自成攻克洛阳城之后将其杀掉。

有史书中说,朱常洵是一个300多斤的胖子,他虽然是一位王爷,但是却昏庸无能,而且花天酒地最喜女色,根本不管其他人的死活,尤其是自己国家的百姓。哪怕遇到了旱灾,福王也不闻不问,仍然收敛赋税,就是为了要满足自己的私欲罢了。这不仅激怒了百姓,也激怒了李自成。1641年正月,李自成率军攻下了洛阳,想要对福王进行抓捕时,发现他躲到了郊外。李自成立马派人去郊外,在福王看到李自成之后格外惶恐,甚至是失去了往日的威风与自尊,只见他跪在地上,求李自成放自己一命。李自成见状让士兵把他带走,留着日后处置,之后才有了关于李自炖福王的说法。

据说,李自成将福王带到了他以前所住的院子里,并在那里找到了一口超大的锅,叫做千人锅,也就意味着用这锅煮出来的饭,足够1000多人来吃的了。准备好锅之后,在锅下堆了柴火开始烧热水,等水快烧开时,又放入了各种佐料。很多人都猜李自成这是要犒劳士兵大摆宴席,确实不假,但他并不是普通炖肉来犒赏士兵,而是要将福王朱常洵与鹿肉一同炖了。传说中,士兵将福王和鹿肉通通吃到了腹中,也以此结束了朱常洵的生命。但从历史上来看这只是传说而已,因为他最终是在战乱中身亡,并不是被李自成用开水热锅顿死的。

上所述,就是关于李自成热锅开水炖福王的原因了,这只是一个传说而已,没有历史根据,也是虚假的说法。但很多人都相信,想必也是和福王的昏庸无能有关。在当时那样一个战乱的时代,作为一个王爷不想着保护自己的子民,反而只顾自己的吃喝玩乐,又怎能不让人深恶痛疾呢?所以在这样的背景下,有关于李自成开水热锅炖福王的传说,倒也是能让人理解的。

我是文史墨客,不当之处,请多指教,期待与您的交流!


文史墨客


福王朱常洵是的明神宗万历皇帝第三子,母亲郑贵妃,他按辈份算是崇祯皇帝的叔叔。朱常洵的母亲郑贵妃十分受万历皇帝宠爱,故万历曾想立朱常洵为太子;万历皇帝的长子朱常洛是宫女所生,当根据朱元璋的规定的继承法,朱常洛当立为太子。经过十五万的国本之争,最终万历皇帝册立朱常洛为太子,册封朱常洵为福王。

福王朱常洵的藩地在洛阳,万历皇帝对这个儿子十分用心,大量赏赐的同时,还给他了盐税、矿税的特权。福王朱常洵的结婚花费三十万两银子,营造洛阳府邸又花费二十八万银子,朱常洵得到的封赏是其他王子的十倍。万历皇帝从全国各地收的税,没收张居正的家产,大部分都给了福王,因此大明虽穷福王却富得流油。

朱常洵日夜在家中饮酒作乐,唯一喜欢的事情就是收罗美女享受,他根本不关心大明的江山。崇祯年间,关中大地流贼群起,河南出现大旱蝗,百姓相互易子而食;民间舆论汹汹,都说万历皇帝损天下之利以福福王,福王的财富远远超过皇宫。朝廷大军平叛李自成叛乱,路过洛阳时福王分文不出,根本不去劳军。明军士卒都说:福王府金钱百万,而让我们饿着肚子死于叛军之手。

李自成围攻洛阳时,福王出黄金千两招募勇士抵抗李自成义军。李自成大军攻下洛阳后,将福王的钱粮全部充公,分发给军民。福王朱常洵被李自成捕获,李自成怒斥福王:你身为亲王,富甲天下;在这如此饥荒之年,却不肯拿出毫厘赈济百姓,你真是个混账。李自成命军士先重打福王四十大板,然后将他斩首示众。明朝两个太监向李自成要求葬了福王,李自成同意了这个要求,因此福王并没有被煮了吃了。

民间百姓十公痛恨福王,因此杜撰了福王被李自成的义军和着鹿肉炖着吃了的故事。根据相关文献,最可信的情况是:福王被李自成捕获后,身体被割了一块肉炖着吃了,李自成还逼福王自己吃了一块;之后李自成将福王处死,并同意了明朝太监葬福王的要求。

崇祯帝自缢死后,福王朱常洵的儿子朱由崧在凤阳总督马士英,江北四镇黄得功、高杰、刘良佐、刘泽清等人的拥立下登基继位,是为弘光帝。朱由崧追封父亲福王朱常洵为贞纯肃哲圣敬仁懿孝皇帝!


大秦铁鹰剑士


首先话说崇祯十四年,也就是1641年的正月,在河南洛阳福王府邸出了这么一档子事儿!关注我,了解更多历史真相!

大家可能对朱常洵不大熟悉,如果说他是崇祯皇帝的亲叔父,明神宗的儿子大家就清楚了吧。

有一天,在福王朱常洵府的院子里,架了一口海锅,名曰“千人锅”,意思是这锅里的饭该是够一千人吃的。锅底下是柴火煤炭烧的劈啪作响是,火苗老高。一锅的水里放着葱、姜、蒜、桂皮、花椒等作料。看到这儿,您一准会说,这是要炖肉啊!



这汤锅里煮的不是别人,而是明朝崇被皇帝的亲叔、明神宗最宠爱的儿子“福王朱常洵”。而旁边“炖肉”的是李自成的队伍。这海锅炖福王是他们的正做的一道菜“福禄(鹿)宴”的“福菜”。哦,还忘了告诉您了,这锅里和福王朱常洵一起炖的还有一只梅花鹿,所以这菜叫“福禄(鹿)宴”,说白了就是“福王加梅花鹿”,简称“福禄(鹿)宴”。

朱常洵的母亲因为备受宠爱,父亲朱翊钧甚至想要将他立为太子,但是遭到了众位大臣和太后的一致反对,持续了多年,最终朱翊钧妥协,没有立太子,而是将他封为福王。然而传言朱常洵最终竟然被李自成烹杀,还吃掉了,这是真的吗?



这个福王朱常洵,在崇祯帝时期,地位非常尊贵,再加上从小锦衣玉食娇生惯养,根本不懂得民间疾苦国家危亡,只知道自己享乐,对外界发生的一切都漠不关心,这样的行为自然会引来很多人的不满,匹夫无罪怀壁其罪,更何况朱常洵这样在危急关头还一点意识都没有的,完全没有把百姓把国家当回事的。

至于说李自成烹杀了福王,也是说法不一的

李自成抓住福王之 后,福王乞求他放过自己,但是李自成不为 所动,斥责他,天下大乱的时候,他竟然只 会吃喝玩乐,遇到饥荒也不肯施舍粮食给百 姓,命令手下把他拉下去,先是打了四十大 板,再把头砍下来示众,而他的三百多斤的 躯体就被处理一番之后,连同几只鹿一起被 炖了吃掉。


还有一个说法是福王的身体被剁成肉 酱,杂以鹿肉下酒,总而言之,福王的躯体 都和鹿肉一起被吃掉,此乃“福禄”。不过 这更像是民间对于那种享乐的“贵族”群体 们的一种想象,因为自己遭受的一切,都与 他们毫无关系,他们能够一辈子荣华富贵, 自己却忍饥挨饿甚至受到侮辱,自然会怀恨 在心,即便是不能亲手解决,把他们的下场 说的大快人心一些,也是一种安慰。

事实上,朱常洵的下场并不是这样,在李自成 军队将他捉拿到之后,直接就杀了,并没有 太多的波折,而他的福王宫也被烧毁。幸而 朱常洵并没有被立为太子成为皇帝,否则这 样的人当了皇帝,只会加速明朝的灭亡。



之所以有铁锅炖福王的传说,我想是就像上所说,福王不知民间疾苦,平日里横征暴敛,搜刮民脂民膏,坏事都做绝了!就连河南连年闹蝗灾,他依然韬光养晦,终日畅饮美酒!让百姓恨之不及,这样一个人,让铁锅炖了也是一大幸事!大家认为呢?欢迎留言评论!


武大官人


福王朱常洵本是万历皇帝的宠妃郑贵妃所生,在万历朝很受万历皇帝宠爱,其后被封在了洛阳,原本是能够作为一名闲散王爷在自己藩地度过一生的,可偏偏没想到碰上了明末大起义,还被李自成的起义军攻破封地洛阳自己也被活捉,竟被残忍地用热水活活给炖了!

不救济百姓

明末小冰河时期,天灾人祸民不聊生。而身为福王的他拥有大量的粮食,可他不但不准开仓赈济灾民,反而还命令守军不得放灾民入城,以防其城内滋事。而李自成的部下多是因为灾情饿的吃不到饭的农民,处死他也是帮助起义军将士们泄恨。

太软弱

如果福王表现的坚强一点,史书记载福王跪在李自成面前磕头,苦苦求饶其一命,或许李自成会杀他,但绝不会如此的羞辱地杀他。

募集死士

福王不肯拿出粮食救济灾民,反而在李自成的起义军包围洛阳时,这时才醒悟拿出重金募集死士,抵抗起义军攻城。但为时已晚,守城将领不满福王所作所为更不满他不肯拿出物资供应将士,趁夜打开城门迎李自成大军进城。而明末起义军对待被俘王爷只有两个字:处死,像福王这样的据城不投降的还募集死士抵抗,简简单单的杀掉太便宜了。


陆弃


李自成开水炖福王的记载出自民间传说和野史,更为精彩的是“福禄酒会”的故事。


这还要从福王的出身说起

福王名为朱常洵是万历皇帝第三子,其母郑贵妃因聪明机警、且颇具才华成为了万历皇帝最为宠爱的妃子,因为母亲受宠,福王朱常洵虽然不是长子但是深得万历皇帝喜爱,万历帝甚至坚定的抛开长子朱常洛封朱常洵为太子,这也牵扯出来明朝后期的一次重要政治斗争“国本之争”

“国本之争”的结果是朱常洛受封太子,朱常洵被封为福王最终就藩洛阳,福王自幼娇生惯养成年后更是荒淫无度终日以美酒、美女为伴,夜夜笙歌。因为万历宠爱的原因福王赏赐颇巨,民间早有“先帝耗天下之财以肥福王”的说法。

崇祯时期自然灾害频发民不聊生农民起义不断,崇祯十三年李自成攻破洛阳,生擒福王怒斥其罪,将福王枭首示众,并将福王的尸体和鹿肉烩在一锅取谐音名为“福禄酒会”,福王的这种死法也反映了阶级矛盾的激化。

但是根据正史记载福王虽然也是死于起义军之手但是并没有这么”大快人心“。

根据《明史》记载李自成大军攻破洛阳之后福王逃至寺庙,被追兵赶上后被杀,福王死后也有忠心耿耿的属下将其收敛后殉葬。

”常洵缒城出,匿迎恩寺。翌日,贼迹而执之,遂遇害。两承奉伏尸哭,贼捽之去。承奉呼曰:“王死某不愿生,乞一棺收王骨,棆粉无所恨。”贼义而许之。桐棺一寸,载以断车,两人即其旁自缢死。“

福王死后三年,当时从洛阳逃亡的福王世子朱由嵩在南京被拥立为帝,成为了南明政权的第一个皇帝。


一点点历史


明朝末年,起义军像火种一样形成了燎原之势,虽然崇祯皇帝派了一茬又一茬的军队去围剿,可是效果都不明显。农民起义军中以李自成和张献忠的实力最强,其中李自成甚至在1644年打进了北京,推翻了明朝,逼死了崇祯皇帝。


堂堂一国之君都被逼死了,更何况是其他皇亲国戚呢?的确,早在三年前的1641年,河南洛阳的福王府内,李自成就活活用开水炖了当时的福王朱常洵,福王的下场比崇祯还惨千百倍。据说当时李自成炖福王的这口锅,可供千人饮食,大锅里佐料一应俱全,还有罕见的鹿肉,将士们把这顿饭称为“福禄(鹿)宴”。


为什么李自成会用如此残忍的手法对待这位大明朝的王爷呢?而这位倒霉的王爷又是谁呢?


福王朱常洵,是万历皇帝的三儿子。本来万历皇帝想立朱常洵为太子,可是遭到了文武百官的坚决抵制,最后没法,万历妥协了。可是太子当不成,就要在福利上面加倍补偿这个儿子。


万历不但把这个儿子封到了当时最富裕的中原地区洛阳,而且各种设施一应俱全,规格全部按照皇帝的标准来,光是福王住的房子就超过了普通王爷标准的十倍。平日里,这位福王作威作福,骄奢淫逸,无恶不作,当地百姓苦福王久矣!


这位福王有三个最,一是最好色,只要他看上的女的,一律逃不出他的魔爪;二是体重最重,有三百多斤,所以李自成才有这个打算把他炖了,毕竟灾民们是不挑食的;三是最贪财,也小气。当李自成快打过来的时候,当地军队要福王花点钱激励将士,可福王却是一个子没有,还惩罚了几个领头的。你说,还有谁会为福王卖命呢?


当李自成的农民军把洛阳城围住时,福王才惊慌起来,可是为时已晚。福王被抓到李自成面前,吓得魂都没有了,往日的嚣张跋扈丢得一干二净,连连饶命。可是李自成又怎么会饶的了他呢?李自成攻打河南,就是看中了福王的家当,只是没有想到李自成会用这个方法来处置这个福王。估计是李自成要发泄心中对大明王朝的不满,又正好这个福王鱼肉百姓,正好撞到了枪口上。


或许福王朱常洵自己也没有想到,含着金钥匙出身,却是以这样的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不知道他被推进那口大锅前,心里是怎么想的。小编估计早就吓死了吧,这也是罪有应得。


对此,你是怎么看得呢?欢迎留言评论。


历史局中人


根据某些野史记载,李自成不仅用热锅开水炖了福王,还把福王给吃了,但这些说法并不靠谱,很可能时后世编出来贬低农民起义的,因为正史对此并无记载。

福王朱常洵的早年经历

福王朱常洵,明神宗朱翊钧也就是万历皇帝的儿子,他的母亲是大名鼎鼎的郑贵妃。

郑贵妃是万历最宠幸的女人,但她不是皇后,万历的皇后是一个姓王的宫女,这个宫女给万历生了第一个儿子,因此被皇太后做主册立为皇后。

不过,万历一点都不喜欢王皇后,所以王皇后一点都不幸福,万历最喜欢的是郑氏,而郑氏后来也给万历生了一个儿子,就是皇三子、福王朱常洵。

万历本就宠爱郑氏,郑氏生了儿子,万历大喜过望,册郑氏为皇贵妃,地位仅次于皇后,但实际地位和权力远远凌驾在皇后之上,而且郑贵妃善于使用媚术,对万历大吹枕边风,想让万历册立自己的儿子福王朱常洵为皇太子,自己当皇后,引起所谓“争国本”。

但无论郑贵妃怎么折腾,万历皇帝如何努力,直到万历皇帝驾崩,郑贵妃也没实现做皇后的到想,福王朱常洵也没当成太子,还被赶到洛阳就藩,当起了藩王。

福王朱常洵的最后结局

万历和郑贵妃死后,娇生惯养的朱常洵倒没受什么影响,他在洛阳做藩王,王府修的富丽堂皇,每天饱食终日,无所事事,吃喝玩乐,女色歌舞,日子过的不亦乐乎。

幸福的日子总是短暂的。激荡全国的明末农民大起义爆发了,很快席卷河南,饱受灾荒困扰的百姓甚至人人相实,呈现出一片末日景象,饥民们把矛头指向了福王朱常洵,说万历皇帝耗天下之财把福王养肥了,老百姓才饿着肚子没饭吃,洛阳的福王宫殿甚至比皇宫还要豪华,就连镇压起义的明朝官兵都对福王极度不满。

崇祯十四年(公元1641年),李自成率军攻破洛阳,朱常洵的运气不错,他从城墙上缒绳逃跑,藏在一家寺院中。不幸的是,朱常洵很快又被起义军抓获,押回洛阳城内。

起义军和洛阳百姓对脑满肠肥的福王恨之入骨,强烈要求将其绳之以法,严惩不贷。

李自成也很痛恨这种搜刮民脂民膏,只知索取不知奉献的贪婪蛀虫,下令扒光福王的衣服,洗干净了用绳子绑上,又宰了几头鹿,把福王和鹿一起放到巨锅里煮了当下酒菜,还美其名曰“福禄宴”,取福王的“福”字和鹿的谐音“禄”字,出了一口恶气。

记载“福禄宴”的是明末清初文人彭孙贻笔记《流寇志》:

闯将围河南府,福王募死士,斩获颇多……闯贼迹福王所在,执之……王见自成,色怖乞生……贼置酒大会,脔王为俎,杂鹿肉食之,号福禄酒。尸王城下,承奉二人乞葬王而就死,自成许之。敛王于西关,遂自尽于侧。

但根据《明史》记载,只说福王朱常洵被起义军杀害,尸体尚存,完全没有什么“福禄宴”的事情。《明史》为清朝所修,不可能故意替李自成掩护,反而是倾向于抹黑李自成。所以说,“福禄宴”的记载很可能是彭孙贻站在明朝统治者的立场上,为诬蔑抹黑农民起义军而杜撰的故事,完全经不起推敲,可信度很低。

我是专注历史文化的狄飞惊,欢迎关注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