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用一針一線,繡出蜀繡的韶華

非遺地圖 | 她用一針一線,繡出蜀繡的韶華

“芙蓉城三月雨紛紛四月繡花針,羽毛扇遙指千軍陣錦緞裁幾寸,看鐵馬踏冰河絲線縫韶華紅塵千帳燈,山水一程風雪再一程......”這首唯美而又富有詩意的歌詞,婉轉而又悠揚的曲調,將蜀繡這項民間藝術生動形象的演唱了出來。

非遺地圖 | 她用一針一線,繡出蜀繡的韶華

蜀繡又名“川繡”,與蘇繡、湘繡、粵繡齊名,為中國四大名繡之一,它是在絲綢或其他織物上採用蠶絲線繡出花紋圖案的中國傳統工藝。作為中國刺繡傳承時間最長的繡種之一,蜀繡以其明麗清秀的色彩和精湛細膩的針法形成了自身的獨特韻味,豐富程度居四大名繡之首。

非遺地圖 | 她用一針一線,繡出蜀繡的韶華

蜀繡歷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三星堆文明,東晉以來與蜀錦並稱“蜀中瑰寶”。蜀繡以軟緞、彩絲為主要原料,針法包括12大類122種。具有針法嚴謹、針腳平齊、變化豐富、形象生動、富有立體感等特點。

非遺地圖 | 她用一針一線,繡出蜀繡的韶華

成都平原自古以來就被人們稱作“天府之國”,不僅僅是因為這裡土地肥沃,農業發達,在這個人傑地靈的地方還誕生出了各行各業的人才,作為一名優秀的蜀繡手藝人,張正蓉一直在用她的實際行動傳承著這項悠久的民間技藝。

非遺地圖 | 她用一針一線,繡出蜀繡的韶華

“由於它起源於川西民間的蜀繡,由於受地理環境、風俗習慣、文化藝術等各方面的影響,經過長期的不斷髮展,逐漸形成了構圖疏朗、渾厚圓潤、色彩明快的獨特風格。”張正蓉這樣說道。

非遺地圖 | 她用一針一線,繡出蜀繡的韶華

張正蓉,1965年出生於成都市,從藝至今歷時39年,她先從蜀繡先輩們那裡學習基本技法,然後在繡花廠實訓學習,經過長時間系統的學習和刻苦的鑽研,她終於熟練的掌握了蜀繡的傳統技法。

非遺地圖 | 她用一針一線,繡出蜀繡的韶華

由於刺繡的過程異常的艱辛和枯燥,如果不是本人非常的感興趣,很難能夠順利地堅持下去,但是面對從藝創作路上的艱難險阻,張正蓉始終都沒有放棄,經常工作到凌晨,為了一件作品的完成,有時需要幾個月甚至幾年的時間,她都堅持了下來。

非遺地圖 | 她用一針一線,繡出蜀繡的韶華

因為蜀繡一般採用蠶絲線,通常絞成麻花樣,成為一絞一絞的絲線,便於取用。有時根據畫稿的需求,一根不到半毫米的蠶絲線,常常需要劈分成十多絲甚至幾十絲進行刺繡。這對張正蓉都是非常大的考驗,但是不經歷風雨方能見彩虹,經過數十年的潛心研究與不間斷地創作,她終於擁有了屬於自己的一套刺繡風格。

非遺地圖 | 她用一針一線,繡出蜀繡的韶華

在2014年成都高新區首屆市民文化藝術節之“食全食美”藝術節,獲得了“優秀獎”;在2018年第13屆中國(義烏)文化產品交易會工藝美術獎獲得“銀獎”;在2019年4月在成都市濯錦工匠被評為“十佳工匠”,在2019年9月經四川省第三屆農村手工藝大師評審委員會評定為優秀作品獎。

非遺地圖 | 她用一針一線,繡出蜀繡的韶華

現在,張正蓉不僅自己從事蜀繡方面的創作工作,還多次到學校和社區參加蜀繡非遺傳承活動,為的就是讓蜀繡這項優秀的民族技藝能夠通過自己的宣傳和推廣順利地傳承下去,讓真正熱愛蜀繡的人,能夠感受到非遺文化帶給他們的那一份溫暖與感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