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葩說》再談996,當你認同加班文化,你錯過了什麼?

看娛樂萬象,給平淡的生活加一點調味。點擊上方“關注

”,品娛樂百味。

這一週,新一季《奇葩說》終於進入了選手間的正式比賽。

一上來,辯論題目就直刺“社畜”們的痛點:感興趣的工作總是996,我該不該886?

《奇葩說》再談996,當你認同加班文化,你錯過了什麼?

關於996的話題由來已久,馬雲說“996是一種福報”,但“上班996,下班ICU”現實,卻讓人消受不起這樣的福氣。

當職場青年真臂高呼“年輕就要996”、“加班就是為自己奮鬥”時,他們正在失去最寶貴的東西。

1

這一期,《奇葩說》進入了正式比賽,也產生了第一位淘汰者,令人意想不到的許吉如。

對於996,許吉如認為不管是打工者還是創業者,每個人都有自己需要面對的996。

員工付出的是時間上的996,而創業者面臨的壓力、挑戰、難熬在於自負盈虧的壓力,不進則退的焦慮,這是屬於創業者的996。

《奇葩說》再談996,當你認同加班文化,你錯過了什麼?

她甚至拿各位導師和自己舉例。認為羅振宇的興趣是分享知識,馬東的興趣是製造內容創造快樂,他們因為興趣成就了自己的996。

《奇葩說》再談996,當你認同加班文化,你錯過了什麼?

而她在《奇葩說》成為隊長,面臨著準備比賽過程中996的強度,但在這一過程中她學會了帶團隊,學會幫助別人,學會在這個過程中變得更有擔當。

但就像彈幕說的,不提老闆還有機會贏,一提老闆就只能輸了。

《奇葩說》再談996,當你認同加班文化,你錯過了什麼?

這種老闆與員工對立的關係,不就是各種996造成的嗎?

相比於把996描述成在人生奮鬥中的必要付出,薛兆豐的論點才是現實。

為什麼喜歡的女孩特別難追,是因為我喜歡的很可能也是其他很多男孩也喜歡的;

為什麼996會成為職場不明文的規定,因為一個老闆讓你996你也未必能夠996,還有其他員工願意996。

《奇葩說》再談996,當你認同加班文化,你錯過了什麼?

多殘酷的現實。

我有一個朋友,畢業至今的近十年時間都在同一家公司工作,每年她都如這道辯論題一樣,問自己、問別人我到底該不該辭職,但最後的結果仍然是繼續工作。

我曾問過她原因。

她說,一旦辭職,她不知道自己能不能找到更好的工作,而失業等於失去收入,房租、日常開銷讓她不能失去收入。

你看,並不是大家喜歡996,而是如果你拒絕了996,就等於拒絕了工作。

在這個快節奏的國家,失業成本是大多數人都付不起的。

2

在去年之前,我也曾是996中的一員,在一家電商公司做內容策劃的工作,拿著每個月上萬元的工資。

我以為,體面的工作和較高的收入能讓我和家人的生活變得更好。

《奇葩說》再談996,當你認同加班文化,你錯過了什麼?

我可以給媽媽買大牌的護膚品,買上千元的衣服,買各種自以為能讓她過得幸福的禮物。

我還為她辦了護照,想著以後總有機會帶她出國旅行。

可是當我開始996的工作後,我每天早上8點出門,晚上10點到家,還常常加班到凌晨,每天和家人說的話不超過10句。

媽媽每天咳嗽,我只會說一句“快去醫院看病”,卻沒有時間陪她一起就醫。

週末和家人出遊,我要分心回覆各種工作上的微信,有時甚至需要立刻找一家咖啡館打開電腦修改文案和稿件。

《奇葩說》再談996,當你認同加班文化,你錯過了什麼?

如果在這個時候家人和我說話,我會脫口而出“別吵,我在工作”。

兩年前,媽媽的咳嗽終於查出了原因——肺癌晚期,因為就醫太晚,已經錯過了最佳治療時間。

然而這時候的我,仍然沒有意識到996讓我的人生錯過了什麼。

我白天工作,下班後再去醫院看一眼住院的媽媽。

我和媽媽說,這一療程的治療結束,我就請假帶你出去玩。而媽媽卻總是說,不用了不用了。

半年後,媽媽離開了。那本護照上,最終也沒能蓋上哪怕一個國家的入境印章。

《奇葩說》再談996,當你認同加班文化,你錯過了什麼?

我們總以為還有大把的時間,我們總說著以後以後,我們以讓家人過得更好的名義996,最終卻失去了最珍貴的和家人相處的時光。

後來,我辭去了看似光鮮的工作,成了一名自由撰稿人。我帶著外公外婆去三亞、去日本、去泰國、去雲南......

薛教授說,996是為你自己的簡歷打工。可我卻覺得,如今拒絕了996的我,才讓自己人生的簡歷變得更好。

3

996這件事到底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呢?龐穎的觀點或許可以解釋一二。

老闆覺得給6個員工發薪水太貴了,於是挑一個老實的挑一個機靈的,給他們倆每人發雙份工資,高薪、精英,你們給我幹三個人的工作。

最後,老闆只花了4個人的錢,就得到了6個人的勞動力。

《奇葩說》再談996,當你認同加班文化,你錯過了什麼?

就像蔡康永說的,老闆們佔了別人的便宜還賣乖。

羅振宇和薛兆豐996,是做老闆賺自己的錢、創自己的業、出自己的名。而為了達到這樣的目的,他們需要別人付出他們的人生並給予一定的回報。

但如果把996講成理所當然,並且沒有別的選擇,未免有些太過分了。

《奇葩說》再談996,當你認同加班文化,你錯過了什麼?

不少彈幕認為蔡康永的想法過於理想主義,是沒有吃過苦的少爺的想法。

但我們對於996的默認和認同,難道不也是創業者們和過於快速發展的社會,在潛移默化中給我們灌輸的嗎?

我們可以因為種種現實的限制接受996,但如果我們認同馬雲的“996是一種福報”,認同李誕的“只有工作給你提供生命的意義”,那這樣的福報、這樣的意義未免太悲哀。

4

整場辯論最打動我的,是龐穎的一句話:“作為一個好學生,我努力了這麼多年,我究竟要努力到什麼程度,才配去擁有生活呢?”

《奇葩說》再談996,當你認同加班文化,你錯過了什麼?

這些年,我國的GDP快速增長,去年已經位居全球第二;可是相對的,我國的幸福指數也在逐年降低,從2017年的全球排名79位,到2018年的86位,再到今年的第93位

我們的錢越賺越多了,我們的生活卻越來越不幸福了。

我們就像一顆顆螺絲釘,一顆掉了,立刻就有另一顆補上。

在一個高速運轉的國家機器中,你不能生鏽、不能鬆動,否則你就將被扔進垃圾桶,另一顆全新的螺絲釘將取代你的位置。

當你認同這樣的職場文化,認同打著為人生奮鬥名義的996,我想,你或許連自己錯過了什麼,都沒有時間去思考。

END

今日話題:

你怎麼看職場996的現象?

你是怎麼平衡生活和工作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