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官走心推薦 10 部律政劇,豆瓣平均 9.5 分

法官走心推薦 10 部律政劇,豆瓣平均 9.5 分

作者=上海海事法院 張虹 王騰宇

NO.1 《Accused

譯名:《殊途同歸》

“暴徒啊,你為什麼還不清醒,你已經執迷不悟如此之久。我知道你有自己的理由。”——《desperado》老鷹樂隊

法官走心推荐 10 部律政剧,豆瓣平均 9.5 分

比起動不動就一季復一季永遠不完結的美劇,英劇更精簡的集數可能更符合一個長假所能追完的可能。殊途同歸這個譯名有些花哨,更直接的翻譯其實是被告人,Accused是刑事案件中被指控的被告人。第一季和第二季加起來共10集的故事講述的就是10個被告人的故事。劇情聚焦於等待上庭的被告人,在法庭指控與辯護交叉進行的同時,鏡頭閃回到過去,探究了被告人犯罪的動機、犯罪的過程和其中人性的掙扎。(延伸閱讀:推薦六部豆瓣 9 分犯罪題材劇 | 2019·上半年)

這部劇的編劇肯定是人性本善論的篤信者,每一個被告人並不是天生的犯罪者。普通人是如何被生活的洪流和黑洞逐步吞噬到犯下罪行的?這是編劇想要傳達的,因此本劇的視角是充滿了人文關懷的,正如《我們與惡的距離》中的臺詞:如果這件事情,不去試著找出答案,試著預防,這類事件在世界各個角落每天都在上演。然而不管動機如何,幾經掙扎,隨著陪審團Guilty 或 not guilty的鄭重宣告,被告人的命運早已蓋棺定論。

NO.2 《The Jury》

譯名:《陪審團》

“代議制政府和陪審制度是一個文明社會的中流砥柱。”——威廉·布萊克斯通

法官走心推荐 10 部律政剧,豆瓣平均 9.5 分

陪審團,這部劇有一個背景就是:在英國,陪審制在20世紀後逐漸式微,1948年英國廢除了大陪審團,其後逐步限縮陪審案件的適用範圍。2011年,英國司法部提起了全面廢除陪審制的提案,在下議院投票中,支持廢除陪審制的佔了上風。

大眾輿論對此高度專注,這是否意味著誕生於英美法系並在全世界範圍內得以移植的陪審制,要走向歷史的終結?

這部劇通過一個刑事案件的視角,講述了12位個人教育背景及認知、價值觀完全迥異的陪審員,如何在一個案件中通過聽審討論並最終達成一致裁決的故事,過程中有劇情反轉,有懸疑,更有觸及問題本質的拷問:難道12個社會普通人的決定會比法官更明智?編劇的觀點顯然是支持派的。代議制政府和陪審制度是一個文明社會的中流砥柱,通過法學家威廉·布萊克斯通的這句話,這部劇傳遞以及重申了這項延續了將近千年的法律制度在當今英國刑事司法制度中的固有價值,即陪審制是法治精神向社會滲透的重要管道。現實的劇情也是很反轉,這項激進的廢除陪審制的議案後續在英國上議院遭遇了嚴厲打擊,被駁回。

NO.3 《Silk》

譯名:《皇家律師》

“我愛她輸的時候,我愛她跳舞的時候,她兩樣都特別不擅長。”——克萊夫·瑞德

法官走心推荐 10 部律政剧,豆瓣平均 9.5 分

雖然這部劇可能有很多讀者已經看過了,但我還是要不厭其煩地推薦推薦再推薦,我最愛的律政劇,沒有之一。

隨著時間的推移,當初對波士頓法律中Alan shore迷得不行的我,也開始明白在法庭上誇誇其談、舌燦蓮花的炫技並不是訴訟中真實的劇情,波士頓法律略顯誇張的表現手法更多的是在演繹美國這個大熔爐中各種價值的衝突,而Alan shore似乎更像是個演說家而並不是律師。《Silk》讓人印象深刻的就在於對庭審細節真實的呈現。

刑事律師的本色沒有其他,就是質證、質證、質證。當檢方認為毫無破綻的證據通過交叉詢問被一件一件地否定,被一件一件地擊落時,刑事辯護律師才能迎來真正的勝利。Beyond reasonable doubt不是最後結辯陳詞那幾句令人瞬間高潮的演說,而是細密的推理、嚴謹的發問和對於對手毫不留情的打擊。除了專業戲份恰如其分,一如英劇冷靜理性又剋制之外,女主角Martha作為擊敗了諸多男性候選人的英國皇家律師,對於每一個案件足夠的投入度映射出的那份專注和熱愛,對於法律信仰的篤定和嫻熟辯護技藝的運用,也讓人著迷。

值得一提的是第三季劇終,編劇又放大招,鋪墊了整整三季滿腔熱血Martha遭遇執業生涯最大的價值體系崩塌危機,訴訟到底是實現法律與正義的儀式,還是一場策略遊戲?關於真相與正義,到底是什麼?扣在每一個法律人心臟的終極問題:Who am I?這樣結束的恰如其分,回味無窮。(Ps:什麼時候能有第四季啊……)

NO.4 《Witness for the Prosecution》

譯名:《控方證人》

“‘殺了’他?不,是處決了他。”——威爾弗裡德爵士

法官走心推荐 10 部律政剧,豆瓣平均 9.5 分

這是1957年的電影。它借用一次庭審,講述了一個懸疑故事。它的原著作者是阿加莎·克里斯蒂。

一位英俊但貧窮的男子被指控謀殺了一位富有的中年寡婦……嗯,關於劇情,只能說這麼多。阿加莎作品一大半的好處在結局,所以不能多說。而即便知道了結局,這部電影也值得反覆再看,因為草灰蛇線,沒有一處閒筆。

阿加莎不僅能寫推理小說,還能寫劇本,原著便主要是用對話完成的。電影更精簡了場景,幾乎一半在律所,當事人和律師交談,一半在法庭,控辯雙方交叉詢問證人。而一眾演員無與倫比的表演,造就了一種介於電影和戲劇之間的奇妙質感。

阿加莎很少寫庭審,因為名偵探的推理揭示了真相,犯罪者無所遁形。但如波洛或馬普爾一般的名偵探少有,有的多是羅生門中的芸芸眾生。黑澤明的《羅生門》,盜賊、女人、僧人、樵夫、捕快、還魂的死者,在法庭上各執一詞。這部電影中的各色人等同樣如此,只是穿上了英式審判文明、優雅的外衣。(延伸閱讀:何謂公正?不在別人的故事裡,堅持自己的正義)

黑澤明是懷疑主義的,他的羅生門是人性的陰暗和絕望。而阿加莎不是,她相信羅生門後有唯一的真相,而正義必然得到伸張。所以阿加莎的作品多數並不深奧,反而通俗到近乎平庸。但平庸的確信,並不影響她的作品在結構上的完美,在語言上的幽默,在人物上的豐滿。這部電影尤其如此。

出人意料的故事,刑事審判的舞臺,黑白電影的氣質,如果滿意,看完請勿劇透。

NO.5 《the night of》

譯名:《罪夜之奔》

“每個人都有要揹負的十字架,讓我告訴你,管它的,過自己的生活吧。”——約翰·石東

法官走心推荐 10 部律政剧,豆瓣平均 9.5 分

一個普通人,在各種命運編排的巧合下,被誤認為殺人兇手,會發生什麼?《罪夜之奔》講述的就是這樣一個故事,無辜的人不幸蒙災,各種罪證都指向自己時,怎麼辦?(延伸閱讀:推薦七部評價最高的法律劇 | 2016年版)

不管美國人如何標榜自己司法制度的公正,那正如一句話所言:司法並不實現正義,司法僅僅給了正義一個實現的機會。所以你會在這部劇裡看到,沒有激情澎湃的熱血律師,沒有充滿反轉的偵查走向,沒有偉大光榮的職業角色。就像官僚體系一樣,司法過程也充滿了平淡、冗長、無聊和灰暗。

值得寬慰的是,雖然劇情走向整體非常壓抑,但我們仍然能看到灰暗中的零星光輝,一直為巴基斯坦小哥Naz奔走的爛腳律師自始至終都相信Naz的無辜,檢察官在陪審團僵局的情況下作出了不起訴的決定,老刑警Box在結案之後又重新開始追查真正的疑兇……最終Naz被釋放。生活好像沒有發生任何變化,一切照常,然而一切在這場指控之後都已改變。Naz爸爸媽媽丟失了工作,弟弟輟學了,家庭關係不再溫暖,甚至連自己的媽媽都曾經懷疑自己殘忍殺害了女孩,Naz再也不見了如同小鹿斑比般的純澈眼神,並且在經歷監獄的“洗禮”後成了一名真正的癮君子,社區裡每個人都投來警惕和戒備的眼神。正如臺詞所言:每個人都有自己要揹負的十字架。生活不易,且行且珍惜。

NO.6 《Garrow’s Law》

譯名:《加羅律師》

“縱使天崩地裂,也要堅持正義。”——威廉·加羅

法官走心推荐 10 部律政剧,豆瓣平均 9.5 分

威廉·加羅是活躍在18世紀晚期英國刑事辯護領域的出庭律師。他通過自己辯護的一個個案件,推動了刑事訴訟制度的改革。《Garrow’s Law》正是根據中央刑事法庭(“老貝利”)裡有關他的檔案改編而成的劇作。

18世紀末,英國主宰全球貿易,工業革命方興未艾。經濟的勃興引發了社會的流動,利益的碰撞加劇了犯罪的滋長,刑案的激增擴大了辯護的需求。而啟蒙之後的革命年代,美國獨立、法國革命,同樣鼓盪著英國。把自由、平等、人權融入刑事訴訟,成為時代命題。

《Garrow’s Law》展示了當時英國刑事訴訟的狀況。

——無罪推定原則?排除合理懷疑?沒有的,被告人如果無法證明不犯有被指控的行為就是有罪。

——刑事責任年齡限制?不存在,十歲的啞巴少年可以因盜竊罪被判處絞刑。

——辯方律師提前獲得檢方的證據?不可能,辯方律師出庭前只有一頁紙的起訴書,更沒見過被告人。

——辯方律師向陪審團陳詞?不允許,辯方律師只能就事實詢問證人,不能做任何觀點陳述。

——肉刑仍是刑罰種類,烙刑在法庭行刑,雞姦者會被閹割。

——法官可以帶著強烈偏向給陪審團建議,如果不滿意,法官可以要求重新裁決。

……

“法院和戲院彙集了人類極端的表現。”旁聽人員不得發言和隨意走動,顯然不是當時的法庭紀律。律師提問,證人答問,觀眾起鬨,因此法院和戲院的差距並不大。威廉·加羅正是在這樣的環境裡,戴著鐐銬起舞,使得劇中庭審的精彩、案件的反轉、人性的思考,比任何現代律政劇不遑多讓。何況它臺詞雋永,深可玩味。

《Garrow’s Law》並沒有把威廉·加羅塑造成偉人、聖者。他虛榮自大、暴躁輕率,和一位有夫之婦的愛情更是整個三季的線索。這給觀眾額外的福利是,除了刑事訴訟外,還可一窺當時的家事法律。

NO.7 《Justice》

譯名:《金牌律師》

“你只要找對了律師,就擁有了世界上最好的司法制度。”——榮恩·特勞特

法官走心推荐 10 部律政剧,豆瓣平均 9.5 分

《Justice》只有一季,但論專業性,恐怕沒有律政劇能出其右。

榮恩·特勞特、湯姆·尼克森、雅登·泰勒、路瑟·格雷夫是洛杉磯一家知名律所的合夥人,經常接“人命”案子。四人各有專長,榮恩負責媒體應對,湯姆負責庭審辯論,雅登負責物證調查,路瑟負責檢方預判。四人都認同一個規則:庭審中,控辯雙方各講各的故事,誰取信於陪審團,誰就能贏。為了“講故事”,《Justice》超越了一般英美律政劇重在交叉詢問或者結案陳詞的層面,而是有大量的證人背景調查、陪審團模擬投票、情景重現演示,用令人髮指的細節極致展現了“程序正義”。

乍一看,《Justice》是部“顏控”劇。律師要“看起來”有道理,因此帥氣又不失親和的湯姆負責主辯。證人要“看起來”可信賴,因此出庭前要接受嚴格的“訓練”。被告人要“看起來”無罪,因此需要注意髮型、妝容、衣著、首飾、神情,以及和家人的互動。

而所有外在都會被放大的環境,意味著司法也成了消費品。媒體需要案件內幕或獨家專訪提高收視率。控辯雙方都需要利用媒體引導輿論。證人甚至在出庭前就已經和出版社、製片商簽好合同,答應出版、拍攝和罪案有關的書籍和電影。一切幾近偏離了“Justice”,只關乎名利而已。

如果純粹崇尚“顏即正義”或“娛樂至死”,那麼《Justice》無非是部熱鬧但無格調的作品。它的點睛之處在於,每集結尾都會告訴觀眾案件真相——辯護律師的“故事”是否接近事實?“實體正義”是否已經被拋棄?看起來,究竟哪種正義應該優先?這一留白給了觀眾。

NO.8 《讀心》

“每一樁婚姻,每一對夫妻,或多或少,無論是善意或是陷阱,沒有一個人不在撒謊。”——姚遙

法官走心推荐 10 部律政剧,豆瓣平均 9.5 分

我還是要在這裡放一部國產劇。近兩年,隨著《人民的名義》的熱播,國產律政題材的電視劇也水漲船高,越來越多,《精英律師》《決勝法庭》等等。

雖然國產律政劇總體要比英美等低了一個檔次,但也不乏一些題材獨特的尚可之作。這裡推薦的這部最近熱播劇《讀心》就是。

主角姚遙是一個具備“讀心”能力的家事律師,主攻離婚案件,善於從細節著手,配合強大的觀察能力、邏輯能力、演繹能力,能夠準確把握案件背後的隱情。離婚畢竟涉及到當事人隱私,很多事情不便宣之於口,憑藉“讀心”這招殺手鐧,姚遙律師打響了自己的金字招牌,從一個每個月還不上房貸的小律師,成長成為坐擁大別野、動不動需要人家請出山的人生贏家大律師,堪稱勵志。

雖然是老套的大團圓結局,劇情也略顯浮誇造作,不過這部劇倒是能夠看夠各種離婚人生百態,而且劇情各種反轉,想得出想不出的離婚理由都有。看來,家事律師有的時候也得跟家事法官一樣,要具備刑偵技能,殺得了蟑螂,翻得了圍牆,解得了代碼,搞的定小三,才能突破當事人的防線、在案件中致勝千里啊。橫批是四個字——都不容易。

NO.9 《漢莫拉比小姐》

“如果有個又高又硬的牆,和一個撞上牆會破碎的雞蛋。我永遠站在雞蛋那一方。太宏偉了嗎?不過我還是會以我的方式撞撞看的。”——樸車伍凜

法官走心推荐 10 部律政剧,豆瓣平均 9.5 分

以法官為主角的律政劇一向很少,以初任法官群體為視角是少之又少。去年韓國的這部《漢莫拉比小姐》可以說是良心之作了。“漢莫拉比小姐”第一天就職,就在地鐵上遇到了大聲喧譁自顧講電話

的老阿姨,和一人霸佔兩人位的肌肉男,還有地鐵色狼。普通人一天的開啟就可能遭遇這些讓人噁心的事,明明可以選擇做沉默的大多數的樸法官是怎樣回擊的呢?

編劇是韓國某前法官,這部劇對於法院及訴訟的刻畫和呈現,反映問題的真實,常常讓作為觀眾的我有身臨其境之感。比如初任法官漢莫拉比·樸車伍凜上班第一天,資深法官林巴楞帶著她在法院到處參觀。來到審判長辦公室,只見堆積如山的卷宗,完全見不到審判長本尊,有一茬沒一茬地搭話,完全沒時間認識你這個新人。從週一到週五忙不完的日程,工作時間超長待機,常常翻閱卷宗、寫判決至深夜……

在法庭上,要面對對公務員群體懷有偏見的憤世嫉俗的群眾;總想讓法官幫忙解決什麼都不準備的無代理律師當事人;因為人情而作偽證的證人;明明有財產卻無法執行的被告;因為錯過了上訴時間只能在法院門口舉牌上訪的醫療事故家屬……都說法院和審判能立體地展現人性的自私和醜惡,漢莫拉比小姐自信滿滿地說自己好歹已經準備好面對這些了。個性獨特、敢作敢為的她會怎麼度過初任法官生涯呢?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這部劇怕是最好的初任法官培訓教材。

NO.10 《HERO》

譯名:《律政英雄》

“我們這樣的工作,要是有一點點私心,或者一點點大意,就可以很簡單地殺一個人。”——久利生公平

法官走心推荐 10 部律政剧,豆瓣平均 9.5 分

九月初,日本電影《檢察方的罪人》在國內上映。木村拓哉飾演一位為了制裁殺人者不惜偽造證據,甚至動用私刑的檢察官最上毅——好想問問他,還記得二十年前東京地檢城西支部的久利生公平嗎?

2001年,木村拓哉在《HERO》中飾演檢察官久利生公平。久利生中學畢業,自學通過司法考試,當上了檢察官。審查移送起訴的案件時他慎之又慎,靠著敏銳的洞察力和堅韌的意志力,他懲有罪、拯無辜,始終保持敬畏之心,正是最上的反面。可他又有很多怪癖:從不穿正裝,總是把“秋霜烈日”徽章揣褲兜裡;從不疾言厲色,總是和嫌疑人一起吐槽自己的事務官;喜歡現場調查,總是把案頭工作留給其他同事;喜歡電視購物,總是買些古怪的健身設備。總之,久利生公平是位嚴肅活潑、鹽甜皆宜的非典型檢察官。

《HERO》的案件多數普普通通,工作日常也普普通通,但平淡中留韻味,正是日劇的擅長。城西支部的其他檢察官和事務官們各個有料。檢察官嫌工資待遇低,想跳槽當律師。事務官老是被檢察官差使打雜,“入額”成檢察官的機會又有限,只能抱團取暖。辦公室裡永遠傳著兩種八卦,一是人事變動,一是男女關係。這些有現實質感的情節,初看覺得喪,回想便釋然。再多鬥嘴吐槽、一地雞毛,都掩不住角色們的善良和溫暖。普通人哪有烈火烹油,有的無非是,累,但可以堅持。

談些八卦,木村大神原本因為結婚已被事務所雪藏,卻硬生生用這部劇趟出一條大道。《HERO》播出後,檢察官迅速超過律師,成為日本最受追捧的法律職業。《HERO》還在2007年推出電影版,2014年推出第二季,2015年推出第二部電影,口碑久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