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鐵為什麼大多建在橋上?

“冉冉秋光留不住,滿階紅葉暮”,深秋時分,趕快乘坐復興號去感受紅葉的魅力,等等……望著窗外的風景,怎麼感覺一直“飛”在空中?

高鐵為什麼大多建在橋上?

原來在平原區的大多數高鐵都是橋樑工程,山區的高鐵除了隧道外,也幾乎都是橋樑。

那麼,高鐵為什麼大多建在橋上?

1.跨越江河

當高鐵通過江河、湖泊、溝谷時,各式各樣的橋樑拔地而起,成為了一道道亮麗風景。

高鐵為什麼大多建在橋上?

京廣高鐵鄭州黃河公鐵兩用橋

2.節約土地

節約用地是我國的基本國策,特別是對於高速鐵路沿線人口密集、經濟發達的地區,節約用地更有著特殊的意義。據統計,一般高架橋平均每公里比路基少佔土地43畝呢!

高鐵為什麼大多建在橋上?

京滬高鐵跨濟兗公路大橋

3.線形控制

時速350公里是啥概念?簡單來說眼睛一閉一睜,100米就跑完了!為了保證高鐵“飛”得穩定,對線路必須有特殊的要求,那就是儘量跑直線,就算是拐彎也要繞大圈,這時就要靠橋樑具備的跨越能力來發揮大作用。

4.沉降控制

高鐵橋樑往往通過數十米長的樁基礎穩穩地紮根地下,使沉降控制穩定更快、更有利。這也提高了對天南地北不同地質條件的適應性,尤其是在平原軟土地區,路基沉降難以有效控制,一般就以橋樑代替路基。

5.降低維修成本

高鐵橋樑大量採用混凝土結構,材料性能穩定,後期的養護維修工作量較小。尤其在高寒季節性凍土地區修建的高鐵,橋樁深入地下就不會受地表土層每年凍結、融化的影響。

高鐵為什麼大多建在橋上?

哈大高鐵

6.減少分割城市

高鐵採用橋樑的形式,依然可以利用橋下土地修建公路,更有利於與城市規劃的結合,方便沿線人民的生產生活,併為未來發展預留了空間。

(據中國鐵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