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错,华林胡氏祖居地是在高安

笔者在探索“高安胡姓的来源与分布”时,发现胡氏宗亲网上存在着“华林胡氏祖居地”究竟在何处的争论。争论的双方是“奉新华林胡氏宗亲”与“高安华林胡氏宗亲”,争论的焦点就是“华林胡氏祖居地”究竟是在奉新一侧,还是在高安一侧。

没错,华林胡氏祖居地是在高安

众所周知,“华林”这个名字作为地名,目前只有两个指向,一是指九岭山脉的东段山体,一是指乡镇级行政区划。如果是指山体,那华林山就属高安、奉新两地所共有。尽管宜丰县也多多少少挨在华林山脚下,但他们并不存在对华林山的争议。如果是指乡镇行政区划,那江西有两个叫“华林”的乡镇,一个是宜春高安市的华林镇(2005年改华林山风景名胜区),一个是九江星子县的华林镇(因聚居着众多华林胡氏而得名),奉新似乎没有以华林命名的行政单位。

没错,华林胡氏祖居地是在高安

华林山是一座方圆近百里的大山脉,横亘于宜丰、高安、奉新三县市的边界线上,但其主要部分还是位于高安与奉新之间,因而华林山自古就是高安、奉新两地的界山。但对于华林山的行政归属,因为古时还没有以华林命名的行政区,只有一座以华林命名的山脉而已。而华林山的大部分区域在奉新县境内,其中最高峰华林寨与作为胡氏祖居地标志的丫口石都界于奉新与高安两地之间。因此,大凡说到华林,若以行政区划名而言,现代人第一反应就是高安的华林,但若以山体而言,则过去人们的概念里必定是奉新的华林。

没错,华林胡氏祖居地是在高安

奉新县早年的历史与高安差不多,都是春秋属吴,战国属楚,秦属九江郡,汉时归豫章郡。高安、奉新都是在汉高帝六年(公元前201年)开始设县,高安初名建成县,奉新初名海昏县。高安最初的地域,北面界线沿着九岭山脉的东向部分,从万载一直延伸到新建县界。奉新最初的境域,其南境边界则是从铜鼓一直延伸到鄱阳湖边。随着时代的变迁、经济的发展与政治的需要,高安与奉新两地的疆域都逐步的缩小了。高安土地由最初包含着万载、上高、宜丰、高安、清江(今属樟树市)五县之域到今天只有2439平方公里这么大。奉新土地也由最初囊括了铜鼓、修水、武宁、永修、靖安、奉新、安义、新建北、以及被鄱阳湖淹没掉的部分面积,到今天只剩1642平方公里这么一点点。所以在清朝康熙年以前确定的县域范围,都是把整个华林山划归了奉新县。以致今天在华林寨旧址上还留下一处摩岩式界碑,上面刻有“南昌府奉新县法城乡”的字样。也难怪许多华林胡氏宗谱都会把“华林胡氏祖居地”记载为“在南昌新吴(奉新)”。

没错,华林胡氏祖居地是在高安

清同治版《高安县志》翻拍图

我们想象,很久以前,海拔高达800多米的华林山并没有名字,山上也并无人家,偶尔看见几缕人烟也是道士仙家的身影,也许随着这些道士仙家的存在,原先没有名字的山也开始有名字了。例如由于西王母第九子玄秀真人的出现,这里有了“玄秀峰”的名字,后为避皇帝名讳改作了“元秀峰”;例如西汉儒生浮坵伯在此隐居,以致他的隐居地被称为“浮坵岭”;例如年寿高达八百岁、健步日行八百里的仙道李真,在这里半山腰的一个贯通山体的山洞里栖息修炼,从而留下了今日高安与奉新共有的旅游景点“八百洞天”。大约到南朝时期,华林山的南麓又来了一位名叫胡藩的居士。胡藩本是东晋末期的江苏邳州人,因协助刘裕建立了南朝的刘宋政权,被赐土豫章(今南昌)西之新吴(今奉新)。举家迁到封地后,他慕浮坵伯之名专到浮坵岭一游,见这里山环泉涌,如凤冲霄,和煦的阳光照射在茂盛的森林之上,一片华丽的景色,他不禁心旷神怡,流连忘返,遂在此构筑别墅以作游憩之所,并将此地命名为“华林”。

没错,华林胡氏祖居地是在高安

清同治版《高安县志》翻拍图

到了唐代末期,他的第25世孙、官至侍御史、卒封徐国公的胡城因唐王朝覆亡,不得不携家带族从京城回到胡藩开基的华林山别墅地——浮坵岭隐居。这里有必要说明一下,就是胡城的“城”字,其真实写法本不是“土”字旁而是“高辛”旁,即字的左边上面是“高”字,下面是“辛”字,右面是“成”字,但这种写法的字在《现代汉语词典》里查不到,电脑造字笔者又不会,故而按照网络资料的普遍写法写作“城”字。而“浮坵岭”这个地名,按华林山一带人的口音,今天已读作“周岭”。正是从胡城开始,周岭村的胡氏家族开始兴旺壮大,声名显赫。到北宋淳化年(公元990-995年)间,胡城一族从未分过家,此时的家族人口已达好几百口。为此,曾被宋太宗特诏旌表,称之“华林义门”。因而,华林胡氏后裔都把胡城当做一世祖。

没错,华林胡氏祖居地是在高安

清同治版《高安县志》翻拍图

大约到了清代康熙朝的后期,华林山的归属有了些许变化。这时的华林山已一分为二了,也就是说,此时的华林山脉,已经以海拔较高山岭的山脊为界,分作山南山北两部分了。构成两地界线的山岭,从西往东依次是高胡坛、白水岭、观音堂、佛岭坳、白露坛、落草窝、垛石岭、四尖峰、华林寨、缺夫岭、仙女寨、浮云山、大获岭。这些山岭峰峦起伏,山脊相连,形成了一条天然的南北分界线,山北归奉新,山南归高安。因此,位于山北的华林书院划在了奉新境内,位于山南的周岭村划归了高安管辖。所以在清乾隆十九年(公元1754年)以后的历版《高安县志》的“疆域志-区域”条目中都有“周岭”这个里居名。

没错,华林胡氏祖居地是在高安

清同治版《高安县志》翻拍图

清朝历版的《高安县志》不仅有“周岭”这个里居名,还有许多有关华林胡氏著名人士的记载。首先是《学校志-乡贤祠祀》里收录了应该由官府组织祭祀的华林胡氏人物,如宋代的“赠端明殿学士、原任兵部尚书兼吏部、封开国伯”胡直孺、“浙东提刑兼权绍兴安抚”胡仲云、“孝感令”胡希寅、“处士”胡希是。

没错,华林胡氏祖居地是在高安

清同治版《高安县志》翻拍图

其次是《选举志-制科》里收录的进士名单。如唐-天佑二年的进士,曾任国子监博士迁侍郎的胡城,这个胡城即是被各地华林胡氏后裔公认的华林胡氏一世祖;还有宋-太平兴国八年癸末王世则榜的进士胡平;宋-淳化五年甲午解试、曾任国子监博士迁御史的胡仲华,县志里都注明了是华林人。这里的华林人,无疑说的就是华林山上的周岭人。由此笔者认为,既然清朝时的周岭已划归高安,那这里的华林人也就是指的“高安华林人”,而不再是“奉新华林人”了吧。

没错,华林胡氏祖居地是在高安

清同治版《高安县志》翻拍图

此外,宋-端拱二年己丑陈尧叟榜的进士胡克顺、胡用之;宋咸平三年庚子陈尧咨榜的进士、殿试第三名、曾任侍御史的胡用庄;宋-景德三年乙巳李迪榜的进士胡用时、胡用礼(皆胡用庄之弟);宋-景祐元年甲戌张唐卿榜的进士、曾任都水少监、以子直孺赠少保的胡况(字孟淇),以及宋-绍圣四年何昌言榜的进士胡直孺等都注明了是龙口人。龙口即今高安灰埠锦洲的龙口村,是宋乾德年(公元963-968年)间从华林的周岭迁过去立村的。

没错,华林胡氏祖居地是在高安

周岭落籍在高安,华林胡氏一世祖胡城,以及他的后裔胡直孺、胡仲华、胡仲云、胡克顺、胡用庄、胡用时、胡用礼、胡况、胡平等人都名列清代《高安县志》进士榜,胡直孺、胡仲华又入祀高安乡贤祠,如此看来,“华林胡氏祖居地”过去在奉新没有错,但时过境迁,今天说在高安也没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