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最後的十三萬精銳,為何全軍覆沒,只因對手實在太強?

崇禎十四年三月,遼東。

明朝遼東經略洪承疇看著眼前的十三萬大軍,內心百感交集。

就在三年之前,崇禎十一年,他來到遼東,當時的他躊躇滿志,以為可以像關內一樣,一舉掃平清軍,建立不朽功勳,在遼東成就自己新的傳奇,但是他萬萬沒有想到,遼東的爛攤子,居然比關內的流寇還難以對付。

明朝最後的十三萬精銳,為何全軍覆沒,只因對手實在太強?

“我是十二年老督師”這是洪承疇經常說的一句話,雖然自負,但也是事實。

自崇禎四年繼任楊鶴成為三邊總督以來,洪承疇已經掌握軍政大權十年有餘,他的策略之下,強悍的流民軍被打得潰不成軍,潼關南原之戰,李自成倉皇逃竄,高迎祥被他算計死於子午谷的伏擊之中,數十萬農民軍被他消滅,他取得了朝廷在關內的最大勝利。但是眼前的遼東,確實是他從沒想過的麻煩。

明王朝失去遼東的主動權,已經將近二十年了,自從當年薩爾滸之戰,明朝的四路大軍共計十一萬餘人進攻失利之後,明朝在遼東就一直被動挨打,薩爾滸之戰也是明朝第一次見識到滿清八旗的強悍銳勇,他們這群看上去和野蠻人沒什麼區別的軍隊,居然如此勇猛,遼東明軍素來以悍勇著稱,但是沒想到對方比他們還不怕死得多。

這是一群什麼敵人?

其實遼東的歷任督師都思考過這個問題,不過他們其實也沒太多時間思考這件事。面對內地的朝廷的崩壞,日益侷促的軍餉,前線將領的怯戰,他們不得不修築遼東邊牆來被動防禦,建立所謂的關寧防線龜縮防守,根本不敢和滿清野戰,對於清軍咄咄逼人的攻勢,明軍是一退再退,先丟瀋陽,再丟遼陽,後丟廣寧。

甚至一度丟的只剩下山海關外八里,自孫承宗以來明軍略有恢復,才有了一條直通錦州的防線,這條防線如果丟失,明朝的前線就會變成山海關,如果山海關被突破,北京就危在旦夕。

所以錦州不能丟。

明朝最後的十三萬精銳,為何全軍覆沒,只因對手實在太強?

洪承疇深知這個道理,但是在他面前的難題實在太大了,這次清軍圍攻錦州不同以往,清朝發動了傾國之兵,面對洪承疇的以往的龜縮戰術,清軍這次主動攻城已經拿下了錦州外城,儘管錦州城裡面的蒙古兵表示自己的糧食足足可以支撐四五年,但是外面的清軍卻開始屯田,並且打出了針鋒相對的旗號:“你能支撐四五年,我就可以圍困你四五年。”

朝廷炸開了鍋,錦州如果丟失,關錦防線就會全面崩潰,崇禎帝嚴令洪承疇必須保住錦州,但是洪承疇根本沒有足夠的糧餉與清軍對耗,更何況如果野戰更沒有十足的把握,自己手上的這支遼東軍已經是明朝最後的本錢,如果有任何閃失,明朝就會萬劫不復。

但是朝廷還在催促他進兵。

洪承疇沒辦法,只能硬著頭皮上了——四月下旬,洪承疇的十三萬大軍進入松山,與此同時,清廷的十二萬兵馬也到了松山附近,雙方大戰一觸即發。

明朝最後的十三萬精銳,為何全軍覆沒,只因對手實在太強?

雙方既然都拉開架勢,那就自然要拼一把,洪承疇拉開陣勢在乳峰山,也就是松山外圍高地與清軍進行了第一次遭遇戰,清軍面對破釜沉舟的明軍萬萬沒想到明軍如此勇猛,乳峰山之戰清軍被殺的丟盔棄甲,根據清廷報告,清軍這一戰就傷亡接近千人。

與此同時明軍又發動多次進攻,清軍遭遇連續挫敗,濟爾哈朗多爾袞等人心驚膽裂,洪承疇對朝廷得意洋洋的奏報,覺得錦州之圍馬上可解。就連朝鮮人也認為“漢兵正強,錦州可救”

然而洪承疇沒想到的是,皇太極率領的清朝的總預備隊已經到了。

明朝最後的十三萬精銳,為何全軍覆沒,只因對手實在太強?

就在明朝兵部尚書陳新甲和崇禎皇帝玩命催促洪承疇進兵的時候,皇太極率領的清軍主力暗中切斷了錦州和松山之間的聯繫,皇太極看出洪承疇的部署有一個重大漏洞——他的屯糧地點在筆架山和錦州城,但是他的重兵部署在松山與杏山。

那麼洪承疇的軍糧如果被切斷,再圍困松山,他就必定會首尾難顧,再加上糧草難以為繼軍心必亂。其實洪承疇這一部署也是迫於無奈,朝廷逼迫他從速決戰,松山地形極為有利,洪承疇不敢效法當年薩爾滸之戰分兵出擊導致被各個擊破的慘案,於是重兵集結,打算等清軍進攻松山之時居高臨下與清軍決戰,沒想到漢奸叛徒出賣了屯糧地點,皇太極於是先派兵佔領了筆架山,繳獲了洪承疇的十二堆軍糧,之後他發動手下的清軍用了一天一夜的時間,修築了三條大壕,史料記載,這條壕溝之深,直到康熙年間仍舊可以看見。

明朝最後的十三萬精銳,為何全軍覆沒,只因對手實在太強?

這條壕溝把松山與杏山分割開來,當洪承疇早上起來看見的時候,瞬間感覺自己已經大勢已去。——松山已經成為一個孤島了。

洪承疇迅速決定對清軍進攻,二十一日清晨,明軍從松山傾巢而出,對清軍全面出擊,但是清軍拼死抵抗,雖然被重大殺傷,但是清軍還是頂住了明軍的拼死一搏,面對絕境,洪承疇知道自己的軍糧已經不多,十三萬人集中於松山必須儘快突圍,為此他決定召開會議商議突圍問題。

明朝最後的十三萬精銳,為何全軍覆沒,只因對手實在太強?

當時根據討論結果,各路總兵官認為要回寧遠就食,洪承疇軟弱的一面爆發了,面對前所未有的危局他怯懦了,聽從了吳三桂等人勸說,表示可以突圍回寧遠,但是他萬萬沒有想到的是,吳三桂和王樸居然不聽號令,擅自突圍,他們率先突圍的舉動打破了全盤部署,除了他們兩個以外,其餘的總兵因為他們打草驚蛇全部未能突出重圍,這一夜,明軍主力十萬人全軍覆沒,洪承疇只剩下一萬殘兵困守在城內。

堅持了八個月之後,松山陷落,曾經的老督師洪承疇選擇了投降,成為了叛臣,可笑的是崇禎皇帝還為他舉辦了葬禮,卻不知道這為曾經的明軍最高統帥已經成為了滿清的鷹犬。

明軍的精銳最終覆滅,明王朝也走到了它的盡頭。真的是對手太強了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