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歲老人逃票打4歲孩子:見義勇為錯了嗎?不,要教孩子“智為”

這兩天,被一個小視頻氣炸了!

視頻中,一個68歲的老人,用自己的手提袋將一個4歲的孩子打翻在地,隨後撒腿就跑。在周圍群眾的幫忙下,老人很快就被抓住了,但是他矢口否認,最後大家不得不報警處理。

是什麼冤仇,讓一個老人對孩子下此重手?

68歲老人逃票打4歲孩子:見義勇為錯了嗎?不,要教孩子“智為”

居然是因為逃票!這個老人坐公交車的時候沒有刷客也沒有投幣,並因此跟司機和乘客都發生了爭吵,而這一切都被同車的小男孩看到了。

湊巧,孩子和這個老人是同一站下車。於是,小男孩一下車就跑到老人面前,告訴他逃票的行為是不對的。

沒想到,老人掄起手提袋就把孩子砸倒在地,然後火速逃離。

68歲老人逃票打4歲孩子:見義勇為錯了嗎?不,要教孩子“智為”

逃票本就有錯在先,後又打小孩子,真是讓人不齒!

處理這件事情的民警,之後特意趕到醫院,告訴小男孩壞人會被嚴懲,並且鼓勵他“以後碰到這樣的事還要管。”

68歲老人逃票打4歲孩子:見義勇為錯了嗎?不,要教孩子“智為”

孩子有正義感是讓父母驕傲和自豪的一件事,可是,孩子還小,見義勇為時面臨的危險也是不能忽略的。

那麼,擔心孩子安全的父母,到底該不該教他們見義勇為呢?

我們總是教育孩子要樂於助人、熱心善良、見義勇為,這些都是值得我們學習的優秀品質。但是,孩子畢竟是弱勢群體,所以,我們要教孩子在遇到不公正、或幫助別人的時候,一定要“見義智為”:

01. 教孩子要量力而行

正義善良和魯莽是不同的,這個世界上美好的事物有很多,但是也有陰暗面,所以碰到事情的時候,一定要教孩子多想一想,量力而行。

比如,當在車上看到有小偷的時候,悄悄地告訴事主,就比直接大喊“有小偷”會好很多。畢竟孩子年齡小、力氣小,如果被小偷報復的話,危險係數會很高。

同樣,遇到別人需要幫助的時候,也要三思。

曾經一個“老人摔倒,要不要扶”的問題,就引起了許多網友的熱議。尊老愛幼是我們從小就教育孩子的美德,如果“不扶”,會讓孩子疑惑並且喪失愛心;“扶”,又怕孩子受到傷害。

所以,不管遇到什麼事情,都要教孩子量力而行,做事之前多思考三分鐘。如果超出了自己的能力範圍,一定要向大人求助。

68歲老人逃票打4歲孩子:見義勇為錯了嗎?不,要教孩子“智為”

02. 超出自己能力範圍的時候,要向大人求助或報警

曾經有一位少年自己不識水性,但是看到一名小女孩不慎落水後,勇敢地跳下去將女孩救起,可自己卻不幸犧牲了。

未成年人見義勇為值得讚賞,可是自己不識水性,顯然救人已經超出了自己的能力範圍。這個時候,大聲呼救,或者找長的棍子可能會更好一些。

美德固然重要,但自身的安全更重要。

就像我們在教孩子安全意識的時候,也一定要告訴他,大人是不會跟一個孩子求助的,尤其是旁邊還有其他大人的時候。

一個成年人向一個孩子求助,本來就很蹊蹺,所以這個時候不妨委婉拒絕,讓他找其他人幫忙,或者幫他報警。

當孩子拿不定主意的時候,向大人求助,好過自己魯莽行動。

68歲老人逃票打4歲孩子:見義勇為錯了嗎?不,要教孩子“智為”

03. 正確引導、打消孩子的疑惑

有人擔心,告訴孩子社會上有壞人、有黑暗面,可能會對孩子造成傷害。

但事實如此,如果我們不告訴孩子這些,才是將他們置於危險之中。這個世界有美好的一面,我們要多引導孩子向美好的事物靠攏,讓他們學會愛別人、關心別人,但也要提醒他們注意自己的安全。這兩者並不衝突。

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

我們無法改變別人,那麼約束好自己就可以了。父母是孩子的啟蒙老師,父母的是非觀和人生觀,會對孩子產生深遠的影響。

只要父母行得正坐得端、以身作則,就不用擔心孩子的是非觀會歪曲。

美國著名思想家愛默生曾說:“思考是行為的種子。”

我們在教孩子優秀美德的同時,也要多鼓勵他們思考,而不是魯莽行事。孩子學會多思考,才能做到“智為”,才不會讓自己身處險境。

菈媽:自由撰稿人,喜歡閱讀經典育兒和心理學書籍,專注科學育兒和親子情感的二寶媽。如果你喜歡我的文字,歡迎關注我,一起探討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