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特級教師於永正:教學40年,學生想學好語文,牢記五個“重”

於永正從事小學語文教育已經超過了40多年,自從在師範畢業之後,他一直衝在教育的第一線,對於課堂實踐講課,有著極為豐富的經驗以及心得;並且總結出關於教育的五“重”學習法,而這對於很多教師的教學風格,都有著極大的影響。

語文特級教師於永正:教學40年,學生想學好語文,牢記五個“重”

出生在萊陽的於永正,有著與同齡人不同的豐富童年生活。當時雖然經濟水平不高,導致物資十分匱乏,但是對於永正來說,卻卻不十分難熬,因為他除了每天學習之外,還會跟著當地的張敬齋老師學習京劇,對於傳統文化學習的越多,越讓於永正堅定想要從事教育工作,讓更多的學生了解,傳統文化的魅力。

在從師範畢業後,於永正直接來到了搬運小學,在這裡他正式成為一名小學語文老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於永正不僅重視孩子的考試成績,更加重視對孩子的情趣培養,也就是五重中的“重情趣”。

語文特級教師於永正:教學40年,學生想學好語文,牢記五個“重”

上課與唱歌、詩詞、古文化結合,既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讓學生更容易理解課本上的知識,而不是被簡單粗暴的被灌輸解題方法。“重情趣”的經驗,也取決於於永正的幼年成長環境,他一邊學習京劇,一邊瞭解傳統文化知識,這樣的學習方式,才是讓他能夠一直保持學習熱情的關鍵。

重感悟”是於永正在教學過程中的另一特點,在他看來學習不僅需要“吸取”,更需要“沉澱”。孔子曾經說過:“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足以證明在學習之後,學會思考、沉澱,才能真正的領會到其中的真義,學習貴在“穩紮穩打”,而不是一時速成的成績。

語文特級教師於永正:教學40年,學生想學好語文,牢記五個“重”

在於永正看來,只有在學習中“重積累”,才能更好的彌補短板,提高語文成績。尤其對於語文這種科目來說,平時生活中的一點一滴,都會是一個小知識點,而且能夠將語文知識運用於現實生活中,反而更能掌握好相關知識。

於永正認為,每學到一個新知識點,其實就是舊知識點的遷移,所以“重遷移”在日常學習中,也尤為重要。每進到一個新學期,總有學生會出現知識斷節、成績下滑的問題,而這些都是因為舊知識與新知識之間的連接發生了問題,而紮實掌握舊知識,學會用舊知識理解新知識,並且理解其中的演變,也是快速學新知識的關鍵。

語文特級教師於永正:教學40年,學生想學好語文,牢記五個“重”

重視對學生學習習慣的引導,也是於永正在教育過程中的一道“心得”。“重習慣”不僅體現在讓學生保持勤奮的學習,更重要的是保證行動連續性的慣性。在學習過程中,有的學生能夠事半功倍,有的卻只能事倍功半,所以重視對學習習慣的改善,也是學好語文的關鍵一課。

精彩文章回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