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有著“汽配王國”的玉環 如何開疆拓土?

產業名片

玉環汽車摩托車零部件產業(簡稱“汽摩配產業”)歷史悠久,自1966年創立以來,為玉環原始資本積累做出了巨大貢獻,在“八五”期間曾獲我國南方最大的汽配工業基地稱號。

目前,玉環全市有大小汽摩配企業2300多家,產品遠銷全球150多個國家和地區,是“中國汽車零部件產業基地”。2018年,玉環市汽摩配產業實現產值564.16億元,佔該市工業經濟總量的34.56%。

看有着“汽配王国”的玉环 如何开疆拓土?

“優勝劣汰是趨勢,既然改變不了環境,就改變自己,順應行業發展趨勢,才能創造未來。”

11月1日,記者來到浙江正奧汽配有限公司時,恰逢總經理王仁錦的“老友”哈爾濱工業大學牛軍教授造訪,此次他們主要圍繞汽車底盤輕量化研究開發新產品。

“有路必有車,有車就有玉環汽摩配。”如今,玉環的汽摩配產業幾乎涵蓋了國內所有車型,產品遠銷北美、歐洲、拉丁美洲和非洲等150多個國家和地區。

起步於上世紀60年代,從緊固件逐漸到各類零配件,從家庭作坊到國字號基地,玉環汽摩配產業到底經歷了哪些成長蛻變呢?

源起:坎門漁民摸索出的產業

章國良,今年71歲,曾是玉環市汽摩配行業協會首屆秘書長,從他工作開始,一直和玉環市汽摩配產業“打交道”。

上世紀60年代,玉環還是個小漁村,章國良回憶道:玉環的汽摩配產業發跡於1966年3月,當時玉環的船帆、棕衣、電訊三廠合併,成立坎門汽車配件合作社。1970年11月19日,該社改名為玉環縣汽車配件廠,是省汽車工業公司定點廠,當年產值15.6萬元,以緊固件製造為主。

玉環汽車配件廠的成立為汽摩配產業的發展培養了一大批技術工人,並造就了一支能吃苦、善溝通的營銷人員隊伍。改革開放以後,正是這些人依靠在廠裡積累的技術、銷售等資源,紛紛自謀出路,創辦了各類汽摩配生產加工企業。

“玉環汽摩配產業真正萌芽發展是在上世紀70年代初,當時坎門24個漁業村辦起了漁機修配廠,業務員利用休漁的閒暇時節走出島外,到全國各地汽車修配廠聯繫簡單的汽配加工業務。”章國良說。

看有着“汽配王国”的玉环 如何开疆拓土?

1978年,漁機修配廠員工們將市場上銷售的車子進行拆卸,開始摸索裡面的零配件構成,然後進行分工生產,再銷往東北地區。

1980年,浙江省工業普查顯示,玉環列入統計範圍的社隊企業200多家,其中1/4是汽摩配相關的企業,主要集聚在坎門一帶。那時,玉環汽摩配產品仍以加工為主,包括東風ES140、解放CA-10B、CA-20等車型的各種管路接頭、氣壓調節器、安全閥、油箱開關等低附加值產品。

上世紀80年代中期,玉環縣政府出臺了相關政策,形成了汽摩配產業發展的第一個“高峰”期。1988年,玉環汽車配件廠產值達378.28萬元,為1970年的24.25倍。

“玉環汽摩配產業能發展離不開項文龍、陳必建、楊松火這三位先驅者,當時他們分別負責汽摩配產品的技術、銷售和管理。”王仁錦說。

王仁錦當時就是玉環汽車配件廠的技術員,後來他創辦了浙江正奧汽配有限公司。

積澱:實力領跑玉環工業經濟

隨著時間推移,到了20世紀90年代,當其他地區還處於工業萌芽期,玉環汽摩配企業就意識到:僅憑拆卸、組裝式的拆仿模式非長久之計。

為此,那時一大批企業掀起了一波技術革新的“浪潮”,玉環汽摩配產值一度達到全國汽摩配產業總量的10%,也奠定了汽摩配產業在玉環的經濟地位。

“那段時間,玉環汽摩配企業紛紛購進先進的生產設備,引進新材料、新工藝以提高產量,提升產值。”玉環博海機械有限公司總經理林海蛟說。

林海蛟憑藉兩臺破舊的儀表機床起家,據他回憶,當時他們主要做非標件的螺絲、螺帽,一臺儀表機床一天最多能搓900個產品,效率低,還不賺錢,“直到投入資金購買數控機床後,才有了轉機,並開始做技術含量較高的汽車和摩托車制動鉗活塞、輪轂等。”

看有着“汽配王国”的玉环 如何开疆拓土?

那時,浙江駱氏實業發展有限公司痛下決心打破家庭制管理模式,投資5000萬元,在玉環汽摩工業園區建設了佔地面積3萬平方米,建築面積2.5萬平方米的新廠房。公司董事長駱聯盟告訴記者,他用1000萬元購進了國際最先進的磷化流水線、橡膠注射機,徹底改變了生產工藝,實現了由汽車後市場向整車配套體系飛躍,並且進入了全球採購體系。

從上世紀90年代至本世紀初,大量的資金和技術投入,使玉環湧現出了一批具有區域特色、有較高附加值的零部件,總成件的開發生產也日漸成熟,近三分之二產品與主機廠配套協作。

2000年後,基於巨大的成本優勢,玉環汽摩配成功打入國際市場,也得益於國內汽車市場的飛速躍升,實現了外貿、配套和售後三個市場聯動,產業獲得了巨大提升。

危機:564億元產值背後存憂

曾經被業內譽為“中國南方最大的汽車零部件生產基地”的玉環汽摩配產業,在同行中的地位毋庸置疑。

進入新世紀後,玉環汽摩配產業雖然依舊保持增長,但增長的“步伐”逐漸放緩,勞動力、人才、資源等諸多問題開始顯現。

數據顯示,今年1到8月,玉環汽摩配產業產值307.42億元,同比下降15.69%;其中規上企業產值167.29億元,同比增長1.82%。

“如今,其他地區的汽摩配產業迅速壯大,整個行業的蛋糕越做越大,玉環所佔比重自然會下滑,同時汽摩配產業的暴利時代已經過去,對企業影響很大。”玉環市汽摩配行業協會秘書長鬍士亮說。

他舉了個例子,早在十幾年前,一根減震器160元左右,那個時候鋼材400元/噸,人工工資一二千元,現在減震器50元/根,鋼材4000元/噸,人工工資三四千元,企業壓力很大。

此外,隨著經濟的發展,玉環汽摩配企業從最初的幾家發展到數千家,然而有限的土地資源難以承載眾多的企業,“一地難求”已成為阻礙企業發展的瓶頸。

種種跡象表明,在人力和土地等資源要素的擠壓下,許多玉環汽摩配企業只得放棄這裡聚集著的最為成熟的產業集群和巨大的資金流、人才流,遠走他鄉。

據統計,汽摩配企業外遷佔玉環外遷企業總數60%以上,並不斷呈上升態勢。而這些汽摩配企業大都遷到江蘇、安徽等地,比如最早引進20家玉環企業的安徽蕪湖縣汽摩配產業,這幾年滾雪球式發展,2010年產值達到了60億元。

胡士亮感慨,“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起初玉環的汽摩配產品檔次高,一直以來都以底盤件和發動機件等高門檻產品為主,很少有其他地區能企及,但隨著全國汽摩配行業的發展,玉環的先發優勢逐漸弱化,企業轉型升級迫在眉睫。”

變革:自主創新才能突出重圍

如果說玉環這樣一個三面環海、土地資源匱乏、生產資源全靠外購、人力資源不足的地區,能完成從漁島到汽摩配產業基地的轉變,著實令人驚歎。

但如今,在玉環這個土地要素特別稀缺的地方,如何轉型升級,則是汽摩配企業面臨的又一難題。

向技術要附加值,在這場突圍中,顯得尤為重要。如今,一批有遠見的玉環汽摩配企業家已率先而動,採用更先進的進口設備,引進高層次人才,研發高科技產品,來打贏這場“突圍賽”——

在浙江凱名瑞汽車部件有限公司的自動化車間,嶄新的生產設備一字排開,寬闊的車間裡只有一名員工穿梭在8臺數控機器間,只見機械手臂在輾轉騰挪之間,很快完成了抓取、打磨等環節。

“原先8臺機器正常運作需要6名員工,現在一個人就可以了,為我們節省了勞動力成本,生產效率也提高了2倍以上。”公司總經理周建國說。

看有着“汽配王国”的玉环 如何开疆拓土?

浙江中興減震器製造有限公司在去年孵化了“台州市500精英A類企業”九桔科技,使國產“高速動車車輛減震器”提前走向機車廠。

浙江中興減震器製造有限公司總務科長張鋒說,目前他們研發出的仿真模型軟件,可以指導工作人員選擇合適的材料,代替了原先的人工調試,極大節省了零配件安裝調試的時間。

創新,永遠是產業發展的“硬核”和實力。

浙江正奧汽配有限公司是最早涉及鋁擺臂生產的民營企業,擁有省級院士工作站和省級車輛輕量化材料工程技術研發中心,憑藉高超的鋁鍛工藝,成為鋁擺臂領域不可替代的存在。

“我可以很硬氣地說,從我這邊出廠的產品就是優質品,因此也有了議價權,相比市場上的同類產品,我們的產品價格可以高出10%-15%。”王仁錦說。

根據玉環汽摩配行業協會對30多家規上零部件企業的抽樣調查,當前,企業研發投入佔產值的比重從2013年的2.13%逐步增長到2016年的4.68%。

一切都昭示著,玉環汽摩配產業正在醞釀著新一輪的勃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