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資本》導論 7

《自然資本》導論 7

只關注GDP,我們就會疏忽實際上支持經濟增長的各類資產,包括自然資產。目前的財務報表是不合適的,耗用自然資本的後果被忽視了。相反,耗用自然資本被想當然地認為可以幫助GDP增長。北海的石油可以帶來收入、增加產出,這意味著GDP的上升。但是對應GDP的上升,沒有相應的關於石油資源減少的賬戶處理。更糟糕的是,可再生自然資源如魚類、雨林和土壤在這些會計準則下幾乎沒有價值,因為它們都是可以免費使用的。因此,為自然記賬不僅僅是晦澀的學術研究,更重要的目的在於扭轉破壞自然的趨勢。它告訴我們自然資本消耗的現狀,什麼程度的自然資本的消耗是可持續的。

如果要納入財務報表,那麼自然資本就需要能夠計量,這樣才能確保加總法則成立。不可再生的自然資本的估值是相對容易的:石油有價格,因此消耗了的石油的價值就等於消耗的數量乘以價格。為了使加總法則成立,耗用不可再生資源的經濟成本被記賬的同時,需要將對應價值的金額存入基金。這個基金將會變得很大,為我們增加自然資本創造機會。

可再生資源更難計量。想要全面地去給整個大自然定價是不現實的。幸運的是我們不用這麼做。我們有簡化這一計量問題的方法,只需關注那些數量快要低於維持自我再生水平,以至於我們無法再免費享受自然帶給我們收益的資源。只要青魚和三文魚能夠不斷養殖和快速生長,那麼我們就可以繼續捕捉食用。如果捕捉太多導致這些魚類資源將被快速消耗完,那麼我們將永遠失去這些資源。我們需要知道的是這些資產的警戒閾值是多少,從而確保不跨越警戒線。如果由於某些原因自然資本被消耗超過警戒點,那麼我們就需要採取嚴肅的補救措施。

嚴守自然破壞的底線是一大進步,但離理想的情況還有很大距離:自然資本的理想水平比現在自然被消耗後的水平要高很多。如果我們將這些能夠產生額外經濟利益的自然資本修復和增強,那麼我們就能獲得更高的可持續經濟增長水平。當然我們也需要對高於警戒線的自然資本數量帶來的利益進行估值。

當我們遵守了自然資本加總法則,建立了記賬、計量和估值的工具包,從而定義了可持續增長路徑,下一個挑戰就是為自然資本方法融入經濟體系,制定實用的政策。實用的政策有三條:賠償金、環境稅、補貼和許可證;提供自然資本公共品,包括保護地、公園和自然保護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