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月港到厦门港,厦漳泉230多位专家学者在海沧一起搞大事!

从月港到厦门港,厦漳泉230多位专家学者在海沧一起搞大事!

11月16日下午,“月港与厦门港”文化沙龙活动在厦门市海沧区沧江会展中心举行,来自厦门、漳州、泉州三地的高校、研究机构专家学者、政企人士、各界闽南文化热心者共230多人参加这场活动。他们以开阔的新视野,深化月港、厦门港海丝研究、推进闽南文化,为建设新海沧,连接两岸,构筑闽南人共有的精神家园献计献策。

从月港到厦门港,厦漳泉230多位专家学者在海沧一起搞大事!

这场文化活动以“开阔闽南研究新视野,探究月港海丝大文化”为主题,旨在探讨交流大航海时代漳州月港、厦门港的历史地位、历史演变;分析以月港为起始港的大航船贸易对中国及世界的社会经济产生的巨大影响;探讨由月港、厦门港等形成的月港国际、国内贸易网络;研究概括闽南海商的共同特征;介绍海沧港的百年风云,回顾月港、厦门港的兴衰演变历程。

从月港到厦门港,厦漳泉230多位专家学者在海沧一起搞大事!

探索闽南海洋历史文化的基本规律,开阔闽南文化研究新视野,从而更深入地认识闽南文化的世界性特征,感受闽南海丝文化的独特魅力,全面推进福建、闽南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建设高质量发展。

从月港到厦门港,厦漳泉230多位专家学者在海沧一起搞大事!

沙龙由海沧区政协委员、海沧区闽南文化研究会副会长李碧莲主持。

从月港到厦门港,厦漳泉230多位专家学者在海沧一起搞大事!

多名专家学者从各自独特的视角,在沙龙上发表主旨演讲。厦门大学台湾研究中心首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林仁川作《大航海时代漳州月港的历史地位》的演讲,他认为月港是大航海时代国际海上贸易的新型商港,美洲大航船贸易的重要起始港,大规模华商华侨闯荡世界的出发港,中国封建海关的诞生港,对中国乃及世界社会经济都产生重大影响。

从月港到厦门港,厦漳泉230多位专家学者在海沧一起搞大事!

厦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专家组组长、省闽南文化研究会副会长陈耕的演讲则从《从月港到厦门港》的主题切入,梳理了月港的衰退和厦门港的兴起,从月港、厦门港的兴衰交替,探索中国海洋文化的基本规律。

从月港到厦门港,厦漳泉230多位专家学者在海沧一起搞大事!

福建省闽南文化研究会副会长、漳州市闽南文化研究会会长涂志伟从《明中晚期月港、厦门港闽南海商贸易》的主题入手,介绍了明中晚期月港形成的国际、国内贸易网络以及主要贸易方式,并对月港、厦门港海商尤其是女性海商这一独特群体进行画像,集中地体现出闽南人在海洋文化中,敢于冒险犯难、勇于拼搏、敢拼爱赢的精神特质。

从月港到厦门港,厦漳泉230多位专家学者在海沧一起搞大事!

厦门市海沧区政协常委、区政协文史委副主任,海沧区闽南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廖艺聪带来了题为《海沧港的百年风云》的演讲。他介绍了海沧港在近现代曲折坎坷的发展历程,展现了“东方大港”梦圆今朝的来之不易。他说,海沧姓“海”,做好海洋文章是海沧不懈的追求。

从月港到厦门港,厦漳泉230多位专家学者在海沧一起搞大事!

交流让思维更深入,分享使见识更广阔。吸引众多嘉宾纷纷在沙龙现场围绕海沧如何重振海丝辉煌提问发言、交流互动。简清水、杨晖、蔡少谦等人就加强闽南文化与国际交流的研究方面、深入研究,在全球化的多元视域下开阔月港的研究,明清闽南籍官宦对开海的支持与参与等一个个的建议。文化沙龙轻松愉快,海沧区的文艺工作者穿插演出了闽南语歌曲《来去厦门》、答嘴鼓《唐山过台湾》、歌仔戏《李怨改嫁》。

这是由福建省闽南文化研究会主办的第七场学术文化沙龙活动,由厦门市海沧区闽南文化研究会承办,由厦门、漳州市闽南文化研究会、闽南师大闽南文化研究院等协办。

福建省闽南文化研究会成立于2016年4月29日,是有志于闽南文化学术研究和交流的个人、团体自愿结合而成的学术性、地方性、非营利性民间社会组织。现任会长是福建省政协教科体卫委副主任林晓峰,现有会员200多人。

资料:海沧区闽南文化研究会

校对:张婷婷

从月港到厦门港,厦漳泉230多位专家学者在海沧一起搞大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