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月港到廈門港,廈漳泉230多位專家學者在海滄一起搞大事!

從月港到廈門港,廈漳泉230多位專家學者在海滄一起搞大事!

11月16日下午,“月港與廈門港”文化沙龍活動在廈門市海滄區滄江會展中心舉行,來自廈門、漳州、泉州三地的高校、研究機構專家學者、政企人士、各界閩南文化熱心者共230多人參加這場活動。他們以開闊的新視野,深化月港、廈門港海絲研究、推進閩南文化,為建設新海滄,連接兩岸,構築閩南人共有的精神家園獻計獻策。

從月港到廈門港,廈漳泉230多位專家學者在海滄一起搞大事!

這場文化活動以“開闊閩南研究新視野,探究月港海絲大文化”為主題,旨在探討交流大航海時代漳州月港、廈門港的歷史地位、歷史演變;分析以月港為起始港的大航船貿易對中國及世界的社會經濟產生的巨大影響;探討由月港、廈門港等形成的月港國際、國內貿易網絡;研究概括閩南海商的共同特徵;介紹海滄港的百年風雲,回顧月港、廈門港的興衰演變歷程。

從月港到廈門港,廈漳泉230多位專家學者在海滄一起搞大事!

探索閩南海洋歷史文化的基本規律,開闊閩南文化研究新視野,從而更深入地認識閩南文化的世界性特徵,感受閩南海絲文化的獨特魅力,全面推進福建、閩南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核心區建設高質量發展。

從月港到廈門港,廈漳泉230多位專家學者在海滄一起搞大事!

沙龍由海滄區政協委員、海滄區閩南文化研究會副會長李碧蓮主持。

從月港到廈門港,廈漳泉230多位專家學者在海滄一起搞大事!

多名專家學者從各自獨特的視角,在沙龍上發表主旨演講。廈門大學臺灣研究中心首任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林仁川作《大航海時代漳州月港的歷史地位》的演講,他認為月港是大航海時代國際海上貿易的新型商港,美洲大航船貿易的重要起始港,大規模華商華僑闖蕩世界的出發港,中國封建海關的誕生港,對中國乃及世界社會經濟都產生重大影響。

從月港到廈門港,廈漳泉230多位專家學者在海滄一起搞大事!

廈門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專家組組長、省閩南文化研究會副會長陳耕的演講則從《從月港到廈門港》的主題切入,梳理了月港的衰退和廈門港的興起,從月港、廈門港的興衰交替,探索中國海洋文化的基本規律。

從月港到廈門港,廈漳泉230多位專家學者在海滄一起搞大事!

福建省閩南文化研究會副會長、漳州市閩南文化研究會會長塗志偉從《明中晚期月港、廈門港閩南海商貿易》的主題入手,介紹了明中晚期月港形成的國際、國內貿易網絡以及主要貿易方式,並對月港、廈門港海商尤其是女性海商這一獨特群體進行畫像,集中地體現出閩南人在海洋文化中,敢於冒險犯難、勇於拼搏、敢拼愛贏的精神特質。

從月港到廈門港,廈漳泉230多位專家學者在海滄一起搞大事!

廈門市海滄區政協常委、區政協文史委副主任,海滄區閩南文化研究會副會長廖藝聰帶來了題為《海滄港的百年風雲》的演講。他介紹了海滄港在近現代曲折坎坷的發展歷程,展現了“東方大港”夢圓今朝的來之不易。他說,海滄姓“海”,做好海洋文章是海滄不懈的追求。

從月港到廈門港,廈漳泉230多位專家學者在海滄一起搞大事!

交流讓思維更深入,分享使見識更廣闊。吸引眾多嘉賓紛紛在沙龍現場圍繞海滄如何重振海絲輝煌提問發言、交流互動。簡清水、楊暉、蔡少謙等人就加強閩南文化與國際交流的研究方面、深入研究,在全球化的多元視域下開闊月港的研究,明清閩南籍官宦對開海的支持與參與等一個個的建議。文化沙龍輕鬆愉快,海滄區的文藝工作者穿插演出了閩南語歌曲《來去廈門》、答嘴鼓《唐山過臺灣》、歌仔戲《李怨改嫁》。

這是由福建省閩南文化研究會主辦的第七場學術文化沙龍活動,由廈門市海滄區閩南文化研究會承辦,由廈門、漳州市閩南文化研究會、閩南師大閩南文化研究院等協辦。

福建省閩南文化研究會成立於2016年4月29日,是有志於閩南文化學術研究和交流的個人、團體自願結合而成的學術性、地方性、非營利性民間社會組織。現任會長是福建省政協教科體衛委副主任林曉峰,現有會員200多人。

資料:海滄區閩南文化研究會

校對:張婷婷

從月港到廈門港,廈漳泉230多位專家學者在海滄一起搞大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