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少人群全覆蓋 廣西邊境普法出新彩

  國際在線廣西頻道報道(羅蘭):11月上旬,2019年“中國憲法邊疆行”媒體觀察團走訪了位於中越邊境的廣西百色靖西市和崇左大新縣,瞭解廣西邊關普法特色和成效。據瞭解,2018年以來,廣西壯族自治區、市、縣各級到社區和鄉村開展憲法宣傳活動3000多場次,為社區居民、鄉村群眾開展憲法講座800多場次,發放宣傳資料213萬多份。這每一個數字的背後都凝聚了一群人踐行法治建設的付出。

  

老少人群全覆蓋 廣西邊境普法出新彩

靖西市壯族博物館民俗藝術團團長李西克 攝影 羅蘭

  

  20年一齣戲 民間老藝人山歌普法

  “我們堅持20年了,每年最少演40多場,最多的時候一年演200來場。我們都是普通村民,因為熱愛山歌就聚到了一起。”11月12日,廣西靖西市壯族博物館民俗藝術團團長李西克說。

  李西克8歲開始學二胡,10歲登臺演奏,是靖西市資深的民間老藝術家。其實,他還有一個身份,那就是靖西市義務普法宣傳員。1999年,他成立了壯族博物館民俗藝術團,2004年,他開始把普法知識寫進了自己的山歌,用他擅長的靖西壯劇、八音、末倫及民間小調等群眾喜聞樂見的傳統演奏方式把憲法唱進了當地群眾的心裡。

  在靖西市,像李西克這樣的義務普法員有10多個。為創新普法形式,創造更多演藝機會,擴大普法宣傳力度,靖西司法局打造了“一村一文化舞臺”,為民間藝術家提供支撐,形成“政府搭臺,群眾唱戲”的普法新形式,深入開展“文藝普法”“山歌普法”等壯歌土戲法治宣傳活動,讓法律融入到人們的生活。

  “我今年70歲了,只要身體沒問題,就要繼續唱下去。我現在每天的生活就是拉胡琴、收集民間素材、編詞、編調、去演出。我覺得能為憲法宣傳和普法多做點事情,能把老藝人懂得的東西傳承給下一代,我就感到很滿足了。”李西克說,“靖西的山歌沒有停過的,我們唱了這麼多年,一路走來,有老了的人離去,也有喜歡山歌的新人進來。”

  

老少人群全覆蓋 廣西邊境普法出新彩

大新縣寶圩鄉板價村民俗文藝隊隊長農庭興 攝影 羅蘭

  

  同樣,在大新縣也有這樣一位身體力行做著山歌普法工作的民間老藝術家,他叫農庭興,今年78歲,是板價村民俗文藝隊隊長,2003年開始創作“普法山歌”。農庭興說:“法律文件很生硬很抽象。我在編寫山歌的時候必須要做到的就是把抽象的東西變成群眾的口頭語、變成具體的東西,讓群眾一聽就懂得我們應該反對什麼提倡什麼。”

  

老少人群全覆蓋 廣西邊境普法出新彩

大新縣板價民俗文藝隊在演唱“普法山歌” 攝影 羅蘭

  

  “中國憲法是最大的法,人民群眾一定要知道做什麼事情都不要犯法......”“十個賭錢,九個敗,十個販毒,十個慘......”細雨霏霏的天氣,農庭興依然帶著自己的板價村民俗文藝隊成員在德天跨國瀑布景區演唱“普法山歌”,悠長的山歌小調,唱出了法律的重要和不可侵犯。開展山歌普法以來,越來越多的邊民有了法律意識,公安局、邊防大隊等相關部門時常組織農庭興的文藝隊去德天瀑布中越貿易市場,或者進村屯的民俗文化舞臺演唱宣傳。

  在大新,還有30多個山歌普法文藝隊,他們結合本地傳統的歌圩節、儂侗節,通過山歌的形式使道路交通法、農村土地承包法、婚姻法、刑法等法律法規傳入千家萬戶。

  

老少人群全覆蓋 廣西邊境普法出新彩

靖西市新甲鄉新圩中心小學青少年法治宣傳教育基地內,老師在為同學們講解法律知識 攝影 羅蘭

  

  帶法進校園 讓青少年知法守法

  “在我們少數民族地區,山歌普法是非常有效的,但也面臨一個問題,就是對象以中老年為主,現在的青少年不常聽山歌了,所以對他們進行普法,我們需要另找出路。”靖西市司法局普法與依法治理股股長巴耀文說。

  為了讓年輕人知法守法,靖西市成立了400多人的青少年普法志願者隊伍,不定期開展普法志願服務,組織參與法院、檢察院公開日活動。靖西市還在新甲鄉新圩中心小學校內建設了由“一廳一牆一廊”三大板塊構成的青少年法治宣傳教育基地,三大板塊即一個法治宣傳展示廳、一個樓梯法治文化牆、一個法治文化走廊。青少年法治宣傳教育基地是靖西首個青少年法治宣傳教育基地。孩子們從這裡可以瞭解到中國法治史、青少年違法犯罪的類型和後果、毒品的演變史和帶來的危害等多方面的內容。同時,學校還外聘法治副校長,邀請相關單位入校進行消防、交通安全、食品安全等多方面的專題講座。

  新甲鄉新圩中心小學校長王木濤說:“農村小孩接觸面窄,我們通過這個青少年普法教育基地可以引導他們多瞭解法律知識。我們主要通過基地學習,以及組織知識競賽、徵文活動,讓農村小孩講述活動感受與啟發,再通過讓孩子們當法律知識宣傳者進行輻射宣傳的方式,讓法治教育儘可能發揮最大的作用。”

  大新縣的普法進校園在增設法治宣傳課、開設學習園地、發放宣傳資料的同時,還不定期組織“模擬法庭”活動。由法院和學校聯動,設定原告、被告、審判官等角色,模擬展示庭審程序,結合案例宣傳法律法規。

  另外,民俗節日和春節等節日期間是務工人員返鄉季,也是普法宣傳的重要時期。每年1月到10月,大新縣裡每個村屯都會相繼舉辦儂侗節,村民會準備豐盛的飯菜邀請親朋好友齊聚一堂。群眾休閒娛樂的時候,就是司法人最忙碌的時候,他們會想方設法通過設置普法攤位、設計普法長廊、發放宣傳手冊、組織普法互動節目等幫助群眾提高對法律的認識。

  大新縣司法局副局長趙忠正說:“最開始是趁節慶的時候,司法局請文工團到村屯搭臺演唱,現在有越來越多的村民開始自發組織普法文藝匯演了,看到這樣的轉變,我們非常欣慰。”

  法治宣傳是群眾學法用法的重要渠道,“七五”普法規劃實施以來,廣西立足當地實際情況,結合紅色文化、民族文化、旅遊文化,不斷將憲法法律知識融入山歌、採茶劇、牛娘戲等廣西特有的民間傳統文化表演形式中,編排出《憲法山歌》《憲法問答歌》《山歌方陣對唱》《山歌唱憲法》以及粵曲《修憲治國譜和諧》等節目,通過法治文化傳播傳承引領農民群眾樹立法治思維,增強法治觀念,積極營造農村地區濃厚的社會法治氛圍。2018年以來,廣西壯族自治區、市、縣各級地方累計投入經費749萬元用於法治文化傳播,共有1177個戲劇院團參加活動,演出惠及917個鄉鎮,覆蓋率73%,惠及6318個行政村,覆蓋率52%。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