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积分爷爷”的大情怀

“微积分爷爷”的大情怀

人物简介

林群,1935年出生于福建省福州市,1956年毕业于厦门大学数学系,随即来到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为中科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研究员。1993年当选中科院院士,1999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第九、十届全国人大代表。主要研究计算数学,特别是微分方程的高效率、高性能算法,是我国计算数学研究领域著名的数学家、学科带头人。1989年获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奖一等奖,2001年获捷克科学院数学科学成就荣誉奖章,2004年获何梁何利奖;2015年获第十二届华罗庚数学奖,2017年获全国创新争先奖。近二十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微积分的科普教育工作。

入伏后的北京,艳阳高照,暑气连连。位于中关村东路的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里,中科院院士林群正在为学生做演讲,内容是一张微积分卡片,卡片上只有一些简单的图形和数学关系式。

“微积分爷爷”的大情怀

△林群的微积分卡片

“用大家都知道的一些名词,比如说分数、分子、分母、非常接近、小数0.9、1除0.9,把微积分归成一个定理,归成一张卡片,这样大众就可以通过一张卡片掌握微积分的主要思想。当大众接受了这样的基本定理后,他们在自己的工作中就会去应用它。”一说起微积分,谈到数学科普,已进入耄耋之年的林群就像回到了年轻时代,浑身充满了激情。

“微积分爷爷”的大情怀

△林群在讲解微积分原理

林群读中学时,数学老师“半堂课讲中心内容,半堂课讲数学家的故事”的教学模式,培养了林群对数学的浓厚兴趣,无形中也为他后来选择数学作为自己的一生的职业埋下了一颗种子。

1956年,党中央发出“向科学进军”的伟大号召。也是在这一年,林群从厦门大学数学系毕业,满怀着对数学的热情,进入了当时的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从事泛函分析和计算数学的研究。

“微积分爷爷”的大情怀

△林群在讲解微积分原理

“我觉得机遇非常重要。我是最普通的人,但是我也是趁着‘向科学进军’的洪流到科学院来的。”

进入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成为林群人生中的一大转折点。当时这里聚集了华罗庚、关肇直、冯康、陈省身、吴文俊等一批中国顶尖乃至世界著名的数学大师。在他们的指导、熏陶下,林群在计算数学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突出成果,并逐渐形成了理论,这些新理论和新算法后来被广泛运用在核电站、堆石坝等项目建设中。

“微积分爷爷”的大情怀

△林群在讲解微积分原理

除了学术上的熏陶,华罗庚等数学大师为数学普及做出的贡献也深深地影响着林群。

“到中国科学院后,有几位老师对我影响很大,其中一位就是华罗庚先生。他非常注意数学的普及,或者说他非常擅于把高深的数学原理用浅显的方法表达出来。毛主席有一次接见华先生时说,连他这个数学不好的人都能看懂华先生写的数学科普文章。后来华先生写的《统筹学》也影响很大,有很多人都说华先生的这本小册子给他们一生的影响。他们把数学讲的简直是再简单没有了,非常吸引我。所以,也想跟他们学一手,这也是我做科普的初衷。”

“微积分爷爷”的大情怀

△林群和学生讨论微积分

带着这个初衷,二十多年时间里,林群画过微积分连环画——《画中漫游微积分》;出过微积分读物——《微分方程与三角测量》《微积分快餐》《微积分减肥快跑》;有过无数次微积分普及讲座,开过微积分博客。大家都亲切地称他为“微积分爷爷”。

如今,林群已是八十多岁高龄,但当年做科普的初衷却没有变。

“很多人说,你这么大岁数了,科普工作也做不出什么钱来,干嘛还坚持。我说,虽然我做的是很普通的科普工作,但是我放不下。就好像一部分老人即使在春节期间,外头那么冷却集聚在灯下下棋,你说他们为了什么呢?他也不是为名,也不是为利,实在放不下。”

当记者最后问及还有什么愿望时,林群掷地有声地说道:“我希望,在我90岁的时候,能让微积分普及到中小学生、他们的家长;工农商兵,甚至文艺界人士,使后者也像托尔斯泰那样利用微积分写小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