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積分爺爺”的大情懷

“微積分爺爺”的大情懷

人物簡介

林群,1935年出生於福建省福州市,1956年畢業於廈門大學數學系,隨即來到中國科學院數學研究所,為中科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研究員。1993年當選中科院院士,1999年當選為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第九、十屆全國人大代表。主要研究計算數學,特別是微分方程的高效率、高性能算法,是我國計算數學研究領域著名的數學家、學科帶頭人。1989年獲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獎一等獎,2001年獲捷克科學院數學科學成就榮譽獎章,2004年獲何梁何利獎;2015年獲第十二屆華羅庚數學獎,2017年獲全國創新爭先獎。近二十多年來,一直致力於微積分的科普教育工作。

入伏後的北京,豔陽高照,暑氣連連。位於中關村東路的中國科學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裡,中科院院士林群正在為學生做演講,內容是一張微積分卡片,卡片上只有一些簡單的圖形和數學關係式。

“微積分爺爺”的大情懷

△林群的微積分卡片

“用大家都知道的一些名詞,比如說分數、分子、分母、非常接近、小數0.9、1除0.9,把微積分歸成一個定理,歸成一張卡片,這樣大眾就可以通過一張卡片掌握微積分的主要思想。當大眾接受了這樣的基本定理後,他們在自己的工作中就會去應用它。”一說起微積分,談到數學科普,已進入耄耋之年的林群就像回到了年輕時代,渾身充滿了激情。

“微積分爺爺”的大情懷

△林群在講解微積分原理

林群讀中學時,數學老師“半堂課講中心內容,半堂課講數學家的故事”的教學模式,培養了林群對數學的濃厚興趣,無形中也為他後來選擇數學作為自己的一生的職業埋下了一顆種子。

1956年,黨中央發出“向科學進軍”的偉大號召。也是在這一年,林群從廈門大學數學系畢業,滿懷著對數學的熱情,進入了當時的中國科學院數學研究所,從事泛函分析和計算數學的研究。

“微積分爺爺”的大情懷

△林群在講解微積分原理

“我覺得機遇非常重要。我是最普通的人,但是我也是趁著‘向科學進軍’的洪流到科學院來的。”

進入中國科學院數學研究所成為林群人生中的一大轉折點。當時這裡聚集了華羅庚、關肇直、馮康、陳省身、吳文俊等一批中國頂尖乃至世界著名的數學大師。在他們的指導、薰陶下,林群在計算數學領域取得了一系列突出成果,並逐漸形成了理論,這些新理論和新算法後來被廣泛運用在核電站、堆石壩等項目建設中。

“微積分爺爺”的大情懷

△林群在講解微積分原理

除了學術上的薰陶,華羅庚等數學大師為數學普及做出的貢獻也深深地影響著林群。

“到中國科學院後,有幾位老師對我影響很大,其中一位就是華羅庚先生。他非常注意數學的普及,或者說他非常擅於把高深的數學原理用淺顯的方法表達出來。毛主席有一次接見華先生時說,連他這個數學不好的人都能看懂華先生寫的數學科普文章。後來華先生寫的《統籌學》也影響很大,有很多人都說華先生的這本小冊子給他們一生的影響。他們把數學講的簡直是再簡單沒有了,非常吸引我。所以,也想跟他們學一手,這也是我做科普的初衷。”

“微積分爺爺”的大情懷

△林群和學生討論微積分

帶著這個初衷,二十多年時間裡,林群畫過微積分連環畫——《畫中漫遊微積分》;出過微積分讀物——《微分方程與三角測量》《微積分快餐》《微積分減肥快跑》;有過無數次微積分普及講座,開過微積分博客。大家都親切地稱他為“微積分爺爺”。

如今,林群已是八十多歲高齡,但當年做科普的初衷卻沒有變。

“很多人說,你這麼大歲數了,科普工作也做不出什麼錢來,幹嘛還堅持。我說,雖然我做的是很普通的科普工作,但是我放不下。就好像一部分老人即使在春節期間,外頭那麼冷卻集聚在燈下下棋,你說他們為了什麼呢?他也不是為名,也不是為利,實在放不下。”

當記者最後問及還有什麼願望時,林群擲地有聲地說道:“我希望,在我90歲的時候,能讓微積分普及到中小學生、他們的家長;工農商兵,甚至文藝界人士,使後者也像托爾斯泰那樣利用微積分寫小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