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泰斗汤一介:我不大同意提倡国学,中国文化有优点也有缺点

国学泰斗汤一介:我不大同意提倡国学,中国文化有优点也有缺点

加强国学教育,背背《三字经》、《弟子规》,自然有好处,问题是怎样在很多课程里,把优秀的传统思想文化贯穿进去,而不是单独列出来而已。比如在历史、地理、语文课程里如何体现出来?通过这些课程,应该贯穿一个思想,就是如何培养出色的后代。教育学生,从书本中、课堂上学得,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可是教师本身的人格其实是更重要的。我们应该用自己的言行把优秀文化的精神体现出来才行,如果师者没有这种精神,如何去教学生?孟子讲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孔子赞扬他的弟子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说的都一种文化精神。居住在陋巷,颜回也能做到不改变自己的志向,依然坚持做他的学问。晋朝的潘尼写过一篇《安身论》,也是论述无论富贵还是贫贱,都不忘“崇德”。

教育改革,只是形式上改革,没有用。当然另立一门“国学”的课程,也是可以的。不过我认为,重要的是改变学风,改变当前的社会风气,不把人文精神丢掉,不要只重视工具理性。还有我不大同意一个想法,提倡国学,认为中国学问可以解决世界一切问题,这个想法是不对的。什么东风压倒西风,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我觉得都不能成立。当今的世界是个文化多元化的世界,过去“西方中心论”已经错误了,现在“东方中心论”,不是重复错误吗?所以我不大想用实力、崛起等等词汇来讲文化问题。大家都在平等互助中间发展,不是更好吗?西风没有压倒东风,也不可能东风压倒西风。中国文化有一些它的优点,但也有一些缺点。像杜维明先生他们有些解释我不是很同意。比方说“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当时那个社会就是这个样子,有这种问题存在,你不能掩饰它。还有“子为父隐,父为子隐”,也不必为它做过多的辩解。不是儒学的每一个说法都是好的。“三纲六纪”并不好,有些学者把所有问题都解释为好的。杜维明先生也把“三纲六纪”解释为好的,但1994年,他认为“三纲”是不太好的,“五常”可以,这个我认为有道理,仁义礼智信,可以有新的解释。当然现在又有新的想法,这些都是可以讨论的。

我主张在弘扬我国传统的优秀文化的同时,我们要继续学习西方,西方有很多好的东西,我们可以学,而且西方文化也正在发生变化。后现代性的出现,在纠正现代性一些不好的东西,而且后现代某些思想,可能和前现代相通。比如我们前现代的“天人合一”与他们提出的“人与自然是一共同生命体”的思想,可以有相通之处。因此,雅斯贝尔斯在《大哲学家》这本书里面说,在科学、科学方法上,一代比一代人前进,但有些哲学思想,后面的人,不一定能超过前人。从西方看,现在要解决的问题,有些还是柏拉图提出的问题,中国也一样,要解决的问题,很多也是孔子提出的问题。譬如“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又如,“何以聚人?曰财”。孟子讲的“人之为道,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等思想,都是可以进一步发挥的。应看到古人思想资源很丰富,但我们要给以现代的诠释,以合乎现代的发展的要求。

原刊于《中国文化》,2010年,题目为 国学教育和东西方文明

摘自《汤一介集》

国学泰斗汤一介:我不大同意提倡国学,中国文化有优点也有缺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