聰明和很聰明,弄清它們的界限,你就不會逼孩子一定要做到很聰明

1、我注意到,現在有的育兒文章,不知從那得來的結論,總結高智商孩子、天才寶寶、聰明嬰兒的幾個特徵是:愛笑,愛說,愛動,愛問問題,懂事早,模仿力強,記憶力強,想象力豐富等等。

我不知道下這個結論的依據是什麼,但這類育兒文章確實抓住了母親們的攀比心理,都想往自己孩子身上對照對照,據說閱讀量還不少呢。

因為媽媽們都把培養孩子當作頭等大事來抓,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不僅僅只是聰明,而是要很聰明。

我想這也是這類文章會帶來的一個後果,就是弄得很多媽媽們會覺得自己的孩子就是屬於天生聰明的那一類,潛意識裡會認為自己的孩子很不普通,或是覺得通過精心的培養和努力,能達到很聰明的高度。於是乎就會在孩子的學習階段,給予過高的期望,比如在分數上提出過高的要求,考試上確定過高的目標,擇校上制定過高的計劃。

所謂過高,就是孩子力所不能及,達不到或者根本達不到的高度。遺憾的是媽媽們開始總是意識不到的,或換句話說,是不願意相信,不甘心罷休。

為什麼會意識不到?為什麼不願意相信呢?

我想先借用一位母親的話來作個解答,這位母親說:我一直覺得女兒是很聰明的,寄予了很高的期望,直到高中才發現她並不是很聰明,去不了一流的大學。

幾乎每個媽媽從一開始都會過高地評估自己的孩子,後來隨著年齡的增長,隨著學習任務的加重,才漸漸地意識到孩子只是一般的聰明,而不是很聰明。才漸漸地一步一步地降低自己的期望值。

那麼聰明和很聰明之間有界限嗎?界限又在那呢?我覺得就在“天賦”二字,聰明是可以通過後天的努力培養的,很聰明除了後天的努力培養外,還真的需要點天賦、先天的超常的智力發育因素來幫忙的。

我們是不是看到過這樣的情形:有些分數,無論孩子怎麼培養都是拿不到的,有些名次,無論孩子怎麼想要都是得不到的,有些高度無論孩子怎麼努力都是達不到的。

媽媽們制定過高目標的結果就是苦了一大批天資正常而不是超常的聰明孩子。舉個經典的例子就是逼迫孩子一定要考到100分,一定要排進班級第三,如果達不到,就是一頓斥責:別人能,你為什麼不能?

更嚴重的是:媽媽越是指責, 孩子越是達不到,孩子越是達不到,媽媽就更加碼指責,陷入了某種惡性循環,這也是目前不少家庭陷入集體焦慮的一個原因。

聰明和很聰明,弄清它們的界限,你就不會逼孩子一定要做到很聰明

2、我之所以覺得要區別聰明和很聰明,指出它們之間有界限,是因為它們之間確實是有界限的,確實是有區別的。

不可否認,很聰明的孩子是有的,天賦高、高智商的孩子是有的,與同齡人相比,他們屬於智力發育超常的孩子,在接受教育的成長階段,可以說他們是擁有了學習天賦,正如藝術天賦、體育天賦一樣,只屬於少數人,

這些具有學習天賦的孩子,很聰明的表現體現在:反應會比一般人快,理解能力會比一般人準,大腦綜合運用能力會比一般人強,所以反映在學習上他們的優勢就是學得快,聰明孩子要兩個小時完成作業。他們只需用一個小時,另一個小時可以做別的事,聰明孩子要聽兩遍才懂,他聽一遍就明白了。所謂:一學就會,一聽就懂,而且,大腦綜合運用能力強,最突出的表現是會考試,所以容易被稱之為學霸。

所以如果我們明白了它們之間的區別,有天賦的很聰明和一般的聰明是不同的,就能正確地符合實際地看待自己的孩子了。

不可否認的是,大多數的孩子屬於智力發育正常的聰明的隊列,需要後天的加倍努力,才能完成繁重的學習任務。

不可否認的是,靠先天因素助一臂之力的孩子畢竟是少數,他們為了取得高於常人的分數,為了考試邁進名校的大門,也是需要付出雙倍的努力的。借用一位高考狀元考上北大的女孩的母親的話說:你們只看見我的孩子上了北大,沒看到我的孩子每晚做題做得有多辛苦。

聰明和很聰明,弄清它們的界限,你就不會逼孩子一定要做到很聰明

3、聰明和很聰明,雖然只有一個字的不同,但後者需要的天賦,不是每個孩子都很幸運的擁有的。這個天賦是後天培養不出來的,我們要清楚這一點。

如果清楚,我們就不要逼迫沒有天賦的孩子一定要到達有天賦的很聰明的高度。這是不切實際的想法。有的媽媽覺得聰明還不夠,要很聰明,更聰明,非常聰明,明明只能到達聰明,為什麼非要孩子達到很聰明的高度,讓孩子在高壓的環境中成長?結果還徒傷悲。

如果清楚,我們就不要盲目地攀比。如果你的孩子在努力,要看到那些很聰明的孩子也在努力,能追得上嗎?如果你的目標是追上那些既有天賦又很努力的孩子,那我告訴你,如果那些孩子和你的孩子一樣地努力,他的高度你是很難達到的,你是追不上的。

所以我們不要逼迫孩子去做無望的事情,跟自己不具備而別人擁有的強項比,這對孩子是不公平的。

所以父母清晰地認識自己孩子的聰明程度很重要。父母正確地認識孩子在學習上的智力水平很重要,這樣才能制定切實可行的目標讓孩子力所能及地一點一點的去努力,一個階段一個階段地去實現。我覺得,孩子最好的成長路徑就是一個又一個夢想成真的過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