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将军,他是司令,他是两弹元勋,他是中国的人民科学家

空投、平洞、竖井,朔风、野地、黄沙。戈壁寒暑成大器,于无声处起惊雷。一片赤诚,一生奉献,一切都和祖国紧紧相联。黄沙百战穿金甲,甲光向日金鳞开。

——感动中国2018年度人物颁奖词

他是将军,他是司令,他是两弹元勋,他是中国的人民科学家

程开甲(1918年8月3日-2018年11月17日),中国科学院院士,“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2013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我国核武器事业的开拓者之一,中国核试验科学技术体系的创建者之一。

童年的他叛逆顽皮,小学时甚至连续留级两年,被调侃为“年年老板”——年年留级,年年坐在那个板凳上。

他是将军,他是司令,他是两弹元勋,他是中国的人民科学家

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铁蹄之下安有完卵,山河破碎、满目仓皇,国之大不幸深深刺痛了这位热血青年的心,“年年老板”却突然“开了窍”,他一改往日顽皮习性,开始发奋读书。

他是将军,他是司令,他是两弹元勋,他是中国的人民科学家

1937年,程开甲考取浙江大学,可他的整个大学生涯都是在日本侵华的硝烟炮火声中度过的,浙大先后流离辗转了七个地方,泱泱中华之大,却没有一张供学生安心读书的课桌,这样的悲愤与痛苦,让他深深明白——“中国落后挨打的原因:科技落后。”自那时起,这位有志青年心中便悄然埋下了“科技救国”的种子。

1948年,程开甲获博士学位,领着750英镑的年薪担任研究员。拿到第一笔薪水后,他来到商店精挑细选了一件皮大衣,满心欢喜地想寄回给国内的夫人。可结账时,老板却轻蔑地上下打量着他,不相信一个黄皮肤黑眼睛的中国人居然买得起他店里的衣服,向银行核实身份后才勉勉强强地把大衣递给他。

这件事深深地刺痛了程开甲的自尊——“中国人在国外没有地位,人家根本瞧不起你。我再努力,最多也只能是一个二等公民的科学家。”即使个人在学术界功成名就,也只能因祖国的孱弱而受尽冷眼。

他是将军,他是司令,他是两弹元勋,他是中国的人民科学家

直到1949年,“紫英号”事件让他在异乡“扬眉吐气”了一把——英国紫英号擅闯我国水域,中国军队警告无果后毅然开炮将其击伤。看到新闻的那个晚上,他走在街上,连腰杆都挺得直直的。

他是将军,他是司令,他是两弹元勋,他是中国的人民科学家

90多岁的他回忆起那个晚上,仍是激动地一捶桌子:

“我当时看到的时候真是高兴啊!我就知道,我们有一天能够这样子的!”说罢掩面而泣,良久不能言语。

他是将军,他是司令,他是两弹元勋,他是中国的人民科学家

沟通交流(左三为程开甲)

于是他开始更加频繁地给国内亲友写信,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国内局势,越是了解,心中越是欢喜、越是迫切,因为越来越多的信息在告诉他:“中国,真的有希望了!”


回国后的头十年,程开甲一直在浙大和南京大学任教,潜心研究。在这段期间,他也几次更改专研方向,原因是“祖国需要什么,我便学什么”。

他是将军,他是司令,他是两弹元勋,他是中国的人民科学家

当时,他还率先开展了国内系统的热力学内耗理论研究,并出版了我国第一本《固体物理学》教科书。

他是将军,他是司令,他是两弹元勋,他是中国的人民科学家

1960年,一纸命令,他加入我国核武器研究队伍。从此,“程开甲”这个名字便进入了国家绝密档案,在学术界销声匿迹了20余年。

他是将军,他是司令,他是两弹元勋,他是中国的人民科学家

核爆炸试验现场(左三为程开甲)

人生最好的20年光景,都伴着西北荒漠呼啸肆虐的狂风。战高温、饮苦水、啃野菜……从1963年到1985年,他像一颗顽强生长的骆驼刺,在被称为“死亡之海”的罗布泊深深扎根,从核试验技术研究所副所长到基地副司令,先后组织指挥了三十多次核试验任务,被誉为“中国核司令”。“世界上最可靠的安全,就是让敌人知难而退!”穷尽毕生心血,一生隐姓埋名只求为大国铸核盾傍身。

1964到1984年间,他共主持了包括首次原子弹、首次氢弹、首次导弹、首次地下平洞和首次地下竖井方式等共几十次核试验。而几乎每次核试验,程开甲都亲临一线,还多次进入地下核试验爆后现场。

他是将军,他是司令,他是两弹元勋,他是中国的人民科学家

为了实地考察取得一手数据,他甚至不顾危险只穿上简陋的防护服就往爆心直冲。爆心是出了名的“三高一险”,温度高、压力高、放射性高,而且强大的冲击波还会使掘进过程中出现塌方的危险。但程开甲谁的劝都不听,抱着“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的信念,就是要搜集最好最全的记录。

他是将军,他是司令,他是两弹元勋,他是中国的人民科学家

在核试验基地,忙到废寝忘食对所有工作人员来说都不足为奇。但程开甲忘记吃饭这回事,可能比他准时吃饭的次数还要多。 有一次核试验前,程开甲住在核试验场附近的帐篷里。因为一个重要的探测技术,他几乎每天晚上都要工作到凌晨两三点。那时,负责衣食住行的后勤队员一个晚上就算把饭菜热了四次,他都顾不上吃一口。

他是将军,他是司令,他是两弹元勋,他是中国的人民科学家

所以有一次后勤队员就将两个苹果塞进程开甲的被窝,好待他睡觉时想起没吃饭起果腹作用。但是看到第二天清晨的情景,大家都哭笑不得。因为工作太累,程开甲吃到一半就睡着了,只见他嘴里叼着没吃完的苹果,并积满了外头吹来的沙尘。

他是将军,他是司令,他是两弹元勋,他是中国的人民科学家

主控站(左二为程开甲)

程开甲认为,有一种最可靠的安全,就是让敌人知难而退。这就是中国为什么造核武器的理由,也是自己奋斗终生的原因。在荒漠奋斗几十载的程开甲,是我国指挥核试验次数最多的科学家,所以也成了名副其实的“核司令”

他是将军,他是司令,他是两弹元勋,他是中国的人民科学家

1984年,中央将其职务调回北京时,他还不舍得走。而对于被核武器搁置了几十年的学术研究,他也从来不后悔。他曾说

“如果当初不回国造核武器,可能个人会有更大的科学成就,但是也不会有像现在这样强烈的幸福感。”

离开荒凉的罗布泊和核试验,他也没有闲住,继续在科研事业上发光发热。


分享到:


相關文章: